《高老头》中人物分析高老头与其两个女儿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4:17:31
《高老头》中人物分析高老头与其两个女儿的
《高老头》中人物分析
高老头与其两个女儿的
《高老头》中人物分析高老头与其两个女儿的
高老头是父爱的典型.他早先是个面条商人,在大革命时期搞粮食投机,成为暴发户、商业界的巨头.他拥有200万家财,在帝国时期又当上巴黎区长.他做生意很精明,很懂得利用时机,小说写他在做生意方面“有国务大臣的才气”.但是在家庭关系上他却不能适应潮流.妻子死了以后,不少人要把女儿嫁给他,他都拒绝了.他把自己的爱都倾泻在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疼爱两个女儿的感情发展到荒谬的程度.他满足她们最奢侈的愿望.她们的生活豪华得像公爵的情人,15岁就有了自己的马车.长大以后,高老头给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好让她们能攀上好亲事.大女儿阿拉斯达奇热衷于门弟,嫁给了贵族,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二女儿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太太.高老头把财产分给两个女儿,这是他干的第一件蠢事.开始,因为他还有钱,女儿女婿还经常请她去做客,餐桌上总有他的一份刀叉,大家恭恭敬敬地看着他,就像恭恭敬敬地瞧着金钱一样.没多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波旁王朝复辟,贵族重新得势,门弟观念又抬头了.连纽沁根这样的银行家也挤进了保王党,高老头这样的面条商人当然就被上流社会认为是不光彩,是客厅里一块油纸的污渍,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女儿就要求父亲停业.高老头满足了女儿的要求,把铺子盘了出去.这样,他就干了第二件蠢事,把自己的财源断了.1813年,他住进伏盖公寓.当时他虽然每年还有8000到10000法郎的收入,但是他要看女儿也只能从后门进去,或站在马路旁等她们的马车经过.两个女儿继续过着挥霍腐化的生活,只是在要钱的时候,才会去看看她们的父亲.高老头为了满足女儿们欲望,从二楼最好的房间搬到了三楼、四楼、五楼,食宿费也由每年1200法郎减到每月45法郎.他把能够卖的东西全卖了,他的人格也由高里昂先生变成了“高老头”、“老混蛋”、“老熊猫”,成了大家开心的对象.然而他的两个女儿仍然逼着他要钱,逼得他患脑溢血.在病危期间,他盼望看到两个女儿,而她们却忙于参加鲍赛昂夫人的晚会,“即使是踩着父亲的身体过去也在所不惜”.高老头终于明白他是被女儿抛弃了,无比悲伤地说:“我把一辈子都给了她们,今天她们连一小时也不给我.”他也认识到女儿们过的那种生活,“是我一手造成的,是我惯坏了她们”.他在死前悲愤地喊道:“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他凄惨地死去了,他的女儿女婿也没来料理丧事,只在出殡的那天,派了两辆漆着爵位徽章的空马车来.高老头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巴尔扎克一开始就说:“这惨剧绝非杜撰,亦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真实得来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或心里发现这悲剧中的要素.”我们从高老头所处的社会来看,高老头的父爱也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小说开始时,他已70多岁了,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宗法制社会里.他在发家以前是市民,市民的宗法制观念是很重的,这就是他父爱的社会根源.在大工业革命时期,他成了暴发户,只懂得追求金钱、只懂得用以金钱来满足女儿物质生活欲望的方式来表达父爱.虽然他的爱是真诚的,但客观上却帮助了社会用金钱来腐蚀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了她们的自私和拜金主义,以致使自己成了牺牲品.另外,他的两个女儿其实都是被丈夫控制着的,她们的行动都受到限制,而两个女婿分别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样,对两个女儿的指责,必然导致对上流社会的控诉和批判.巴尔扎克同情高老头,夸大他的父爱,把他写得和基督教的殉道者一样,具有坚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用伟大的灵魂和自我牺牲的感情,去批判这个人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上流社会,批判这个社会的金钱关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原则.高老头悲剧的意义不在于歌颂父爱,而是揭露金钱的罪恶.金钱毁灭人性、毁灭家庭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在那个社会中,人的价值是由金钱来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资产阶级揭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外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阿娜斯塔齐和但斐那都是高老头的女儿,但两姊妹各有自己的个性.前者身材高大、结实、黑发,眼睛炯炯有神,进宫谒见过皇上,不把妹妹放在眼里.后者娇小、金发,极有风韵,自知社会地位不高,陪嫁被丈夫侵占,又遭情夫遗弃,性格忧郁善感,经常怀念童年时代的幸福生活.但她们俩都是虚荣心极强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欲望,不惜榨干父亲的积蓄.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勒索的方法,但斐那则用撒娇哄骗的办法. 在我看来,但斐纳似乎对父亲还存有一丝感情和怜悯,而阿娜斯塔齐却是彻底的冷酷,她甚至不亲自去高老头那里取她要做衣服的钱,为了她的情人和虚荣将她的父亲逼上了死路.但即使是小女儿,也没有在高老头将死之时去看望他,他带着对女儿的爱和诅咒孤零零地死在了伏盖公寓.高老头是一部彻底的悲剧,他沉溺于父爱,为女儿耗尽所有,而最后却差点暴尸街头.那让旁观者和读者动容的父爱,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并没有得到他女儿们的一丝回馈.当然,巴尔扎克极力刻画的高老头的“父爱”形象,更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反映.所以,除了高老头自身的原因,父亲异乎寻常的爱却换来女儿们不可思议的无情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高老头生活的时代是人类最真诚的亲情缺失的时代.那时拜金主义盛行,金钱毁灭了人性,破坏着家庭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撒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女儿们也被整个社会风气所浸染,是虚荣无情的.她们甚至为了参加舞会,“即使踩着父亲的身体走过去也在所不惜”,这实在是残酷.他的女婿对他的态度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罪恶:女婿们用手段控制了其妻子的财产,其实就是高老头的财产.在高老头还有钱时,他们对他恭敬体贴,他们看其岳父的眼神“就象恭恭敬敬瞧着钱一样”.这些全都赤裸裸的体现了当时社会欲望横流和金钱至上的风气.在那样的时代,在那个道德、情感沦丧,靠金钱维系关系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无论多么高尚,为情感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心血,他的女儿们也是不会感激和回报的.这就是资本主义,这就是金钱社会,这就是拜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