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博望侯张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8 03:43:18
丝绸之路 博望侯张骞
丝绸之路 博望侯张骞
丝绸之路 博望侯张骞
汉朝的时候, 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 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 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100 多人上了路.路上, 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 年, 后来逃走, 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 终於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 (zhī) 、大夏等国 (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 , 见到了国王, 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几年以后, 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他还派出许多副使到身毒 (yāndú) 、安息 (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 等国, 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 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 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 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在东西方之间, 出现了一条商路, 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 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高原,来到了大宛国.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绸之路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尽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编辑本段]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说: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闻(今属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今泰国之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今泰国之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今缅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经八个月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 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编辑本段]丝绸之路名称由来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向中来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谓称德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本站原创]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唐太宗亲自接见,慰勉有加,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在弘福寺译经并完成《大唐西域记》,记录所见所闻,成为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正如印度史学家辛哈和班纳吉所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玄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不利用中国的历史资料,要编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