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1:05:39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指一个历史事件.我找了点资料,你看看吧.
焚书坑儒
发音 fén shū kēng rú
释义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 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焚书坑儒
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丞相李斯加以反驳.他指出,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儒生们“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统一可能遭到破坏.因此他建议:
一、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逾期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作城旦(旦即早晨,是清晨就开始筑城的一种苦役);
二、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
三、严禁私学,“以吏为师”.
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公元前212年,一些方士和儒生对秦始皇进行议论、诽谤.于是秦始皇下令追查,共逮捕了460人,全部坑杀在咸阳.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新气象.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冶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把以前分裂的诸侯国改为郡县.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说:“不遵从以前的制度和风俗,是不会长久的.”这种说法引起民了争论.
丞相李斯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法规制度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古代的制度是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同时他又指出,上面的说法扰乱民心,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应该严加禁止.因此,他建议:除官家藏书和秦国史书以外,所有的《诗》、《书》、百家语和史书一律烧掉,有敢谈论《诗》、《书》的杀头;医药、算卦、农业的书不烧;禁止私人办学等.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后,一些儒生和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又建议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其依据的理由即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技艺之书,则不在此列.所禁书籍都必须在三十天之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等.焚书对于古代文化典籍是一个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史记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
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的次年,从性质上来说,坑儒是焚书的继续,但起因有所不同.秦始皇晚年为求长生不老,寄希望于方士寻觅仙药.因此,方士侯生、卢生等很受宠幸.有两个方士一类的人物卢和侯生,平日很得秦始皇的信任.正是这两个人,又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说他凶残好杀.在一个晚上,这两人弃官逃跑了.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
秦始皇知道了这些事情后,不同地大怒道:“我对这些方士这么好,他们却在背后议论我,又背叛了我.方士都是这个样子,现在咸阳的书生有几百,肯定经常妖言惑众.这次一定要彻底清查一下.”随后,他就叫御史把咸阳书生都抓起来拷打、盘问.这些书生刚开始都大喊冤枉,等被打得一个个皮开肉绽时,都屈打成招了.秦始皇命令把这些书生都杀了.公子扶苏替他们求情,反而被秦始皇臭骂了一顿.监斩官看到秦始皇怒气冲天,就把这些书生全部赶到一个深谷中,用石头把谷填满,把这些书生活活坑埋了,总计有四百六十多人.这一事件发生后,连始皇的长子扶苏都觉得过于残暴.他对秦始皇说,天下初定,百姓尚不得安宁,这样做恐怕会引起骚动.秦始皇听了,反而把扶苏贬到上郡去监督蒙恬军.坑儒激起了儒生的普遍反抗.陈胜、吴广起义后,孔子的后裔孔鲋立即怀抱礼器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就说明了这一点.
坑杀了咸阳的四百六十多个书生后,秦始皇暗想着要把天下的书生全部杀了,斩草除根,不留遗患,但又怕书生逃跑,秦始皇就想了个计策.他命令地方官员,访求各地的有名的书生,送到京城以待录用.不过几个月,各地方就送来了七百多个想当官的书生.秦始皇命这七百多人都为郎官,把这些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年冬天,有人报骊山的马谷中硕果累累.大家都觉得很奇怪,秦始皇就让这七百多书生去马谷看一看.这七百多书生到了马谷一看,果然有几个瓜果,新鲜得很.大家正在议论时,就听一声爆响,随后石头像雨点一样从谷上落了下来,瞬间,这七百多书生就被砸死在马谷.而所谓的瓜果,是因为马谷地下有温泉,所以四季如春.秦始皇密令心腹,先在谷内种瓜果,后来还真的结了果实.这些书生哪里知道秦始皇的阴险毒计,全部屈死在马谷中.
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当时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离德.秦始皇想采取严厉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的统一,只会锢闭思想,摧残学术文化的发展,激起人民的普遍反抗.焚书坑儒的结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烧掉典籍,坑杀儒士。
秦始皇干的。
成语:焚书坑儒
--------------------------------------------------------------------------------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
全部展开
成语:焚书坑儒
--------------------------------------------------------------------------------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近义词】焚典坑儒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收起
成语: 焚书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出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典故: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焚书坑儒”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
全部展开
成语: 焚书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出处: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典故: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焚书坑儒”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老僧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不过如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我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的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阳儒阴法”,或者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法家强调的是权、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而当年秦始皇由于没有认识到可以儒学是可以利用的,所以采取了激烈手段。但焚书坑儒实际上是定下了阳儒阴法的调子。所以,我认为焚书坑儒造就了中国的大一统。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说秦始皇坑儒就坑对了,我只是想要说他统一思想的方向是对的,并且。具体方法可以更好一些,但在一个人命不如草芥的时代,没有比直接肉体消灭更干净利落的方法了。另外,我觉得评价一个历史事件,一定要从它产生的历史效果上去评价,这样可能会更客观一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