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8:16:46
咏怀古迹赏析
咏怀古迹赏析
咏怀古迹赏析
诗歌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①词客哀时且未还.
②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⑤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zhǒng)向⑥黄昏.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⑧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⑨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⑩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①词客:此处指下文中的瘐信,也可以理解借此影射诗人杜甫自己.
②瘐信:字子山,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初仕梁,侯景之乱后奔江陵.梁元帝萧绎即位江陵,派他出使西魏,被迫留在西魏做官.在西魏、北周二十七年,很受宠遇,但仍然非常怀念南朝和江南旧居.作《咏怀》二十七篇,从不同角度反映故国之思.动:惊动.江光:指荆州,江陵.
③摇落:楚国著名文人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
④“群山万壑赴荆门”:山连着山,起伏如波涛一般,直往荆门而去.
⑤紫台:皇宫的别称.
⑥黄昏:这里应该指汉朝.汉都城长安在昭君墓:青冢“之西
⑦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时期昭君因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故意画得很丑.当时皇帝纳妃主要靠宫廷画师的画像,因此很多宫女都去贿赂毛延寿.昭君因为自告奋勇去匈奴,让毛延寿东窗事发.后毛延寿被斩首.
⑧环佩:古代女子的配饰.
⑨巢:筑巢
⑩伊吕:辅佐商汤灭夏的著名谋臣伊尹和辅佐周王灭商的著名文臣吕尚(即民间俗称的姜太公).
[1]
编辑本段诗歌翻译
(其一)
战乱中我从东北流离失所,一路漂泊在西南天地之间.我看到三峡楼台遮蔽了日月的光芒,又看到穿着五彩衣服的溪族人在五溪云山之中穿梭.安禄山就像是候景一样,背叛朝廷极度无耻;而前朝的著名文人瘐信到老也没能够回到祖国.但是瘐信虽然生平萧瑟,却在晚年写出了著名的《咏怀》诗篇.
(其二)
透过写有“摇落”的古人诗句,我看到了宋玉当年的悲哀,但是他风流儒雅的气质,却深深地感染着我.怅望千百年留下的古宅我洒下热泪,我与他萧条的身世相似却生不同时.江山依旧,故居犹在,他富有文采的辞赋存留至今,他辞赋里“云雨荒台”的故事却非实事,难道是梦中的思念?
(其三)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朝向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曾经识得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其四)
蜀主刘备东征吴国,最后却含恨病逝在三峡地区的永安宫之中.当年旌旗飘荡好像就在这空山里,如今空无玉殿只见寺庙在这荒野中.古庙杉松高大挺拔,水鹤在枝间筑巢.祭祀按期隆重举行,殷勤奔走的是村翁.武侯祠堂与先主祠堂相邻近,君臣一体享受的祭祀都相同.
(其五)
诸葛亮的大名在广阔的宇宙间流传,那祠堂的诸葛遗像让人肃然起敬.当年的割据时代他鞠躬尽瘁,犹如一只高飞的鸾凤,在云霄之间展示着它的羽翼.就算是伊尹和吕尚与他相比,结果都在伯仲之间,更别说汉初的萧何和曹参.但是天命最终却没能够站在他一边,任凭他怎样操劳,也是无法挽回大局.
编辑本段艺术解析
(其一)
这首是主要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支离”、“漂泊”里写出自己遭遇的不幸,从“淹日月”、“且未还”里写出思乡之情.结合“羯胡事主”来感慨时事.从庾信的身世联想到自己,并以瘐信自比,自伤漂泊.以瘐信因侯景之乱淹留北魏,自己因安史之乱漂泊西南,写出同样不能返回家园的无奈和故国之思的强烈.
(其二)
这首诗咏宋玉.对宋玉身前的不得志深表同情,恨不能与他同时而生,同写悲情.对他在文学上的贡献级加赞颂,引以为诗.深刻的理解“云雨荒台”的讽喻意义,并以此具体描绘他的“风流儒雅”.将楚宫德泯灭于宋玉的文采有存作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对他变现了深深的敬意.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更是千古名句,体现出了作者雄厚的文学功底.
(其三)
这首诗是感事而暗喻感怀.昭君本是宫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图招幸宫女,而昭君不肯行贿,招致遗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国,也只有月夜归魂,抱憾终生.诗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当时宁国公主之怨.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来结好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憾!”肃宗流泪而还.诗人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二是感恨自己遭遇.元帝昏庸不识美恶,令昭君远嫁塞外,与诗人因忠谏而遭贬斥的遭遇相符.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诗中用“群山万壑”、“一去紫台”等宏伟的景象给昭君做陪衬,使全诗显得气势如虹,更凸显出昭君的伟大!
(其四)
这首诗咏怀蜀先主刘备,兼怀诸葛亮.歌颂了刘备生前的伟业,对他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感到遗憾,叹息他大业未竟身先离去,空留寺庙在人间的荒凉景象.而对他遗爱人间,千载受人祭祀,充满无限的敬意.
(其五)
诗人怀着五弦钦仰的心情瞻仰武侯庙.对诸葛亮的品德和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既是诗又是史论.首联中指出诸葛亮名垂宇宙,是一代宗臣,遗像千载令人敬仰.颔联从他的功业进行评价.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他隐居隆重就已为刘备指定的策略的实现,诗人赞叹他是万古云霄中的鸾凤.颈联将他与古代的贤相伊尹、吕尚、萧何、曹参进行比较,突出他高尚的品格与杰出的才能.末联感叹他大功不成.指出他大功不成的原因在于汉朝运移祚衰,非人力可以回天.杜甫一生仰慕诸葛亮,在许多诗篇中赞叹他,是与他“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远大抱负相联系的.杜甫终生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诸葛亮一统大业的未竟,似乎相一致.他伤诸葛亮也是伤自己,对诸葛亮的评价倾注了他强烈的感情.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所导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所写的.诗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却物是人非,不觉与古人产生了“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共鸣.而残酷的现实,也让作者显得对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