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1、何谓市场机制?要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需有哪些条件?2、试述(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10:09:31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1、何谓市场机制?要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需有哪些条件?2、试述(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1、何谓市场机制?要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需有哪些条件?2、试述(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1、何谓市场机制?要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需有哪些条件?2、试述(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
1.所谓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个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市场的各种要素,一般又成为市场的各种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它们的联系和作用统一构成市场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能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的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等等.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有趋于一致,因为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又趋于一致,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等.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因为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这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能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有利于实行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是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总之,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在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相互制约和联系,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最终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当前的收入量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存在递减趋势,加之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引起灵活偏好的加强,使利息率经常居高不下,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是不足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需求就是不足的,正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引起了就业不足和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要解决就业不足和经济危机问题,就必须做到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以便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以便扩大投资需求.但是,上述两个方面仅靠私人力量不足以实现,只有扩大政府的作用,对经济进行干预,从这两方面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失业和危机问题才能得以解决.为了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主张调节总需求,即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不过,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凯恩斯更注重前者的作用,认为后者只起辅助作用.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而间接起作用的,不如财政政策来得直接而有力.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因而其经济政策主张也都是针对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总是处于危机之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失业问题已不再像30年代那样严重.所以,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经济政策不能总是一个基调,而应当根据经济中繁荣和萧条的更替,交替地使用紧缩和扩张政策,即“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最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则要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并求得繁荣与萧条时期的相互补偿.据此,政府在确定财政预算时,就不能把平衡财政收支这一传统信条作为准则,而要按私人支出的数量来安排政府的预算,使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的总额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由此导致的财政赤字可以用繁荣时期政府紧缩开支所产生的盈余来弥补.换言之,只要萧条时期因扩大政府支出而发生的赤字能够被繁荣时期政府紧缩开支而产生的盈余所抵消,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实现,就不必强求财政预算年年平衡,只需在一个经济周期内达到收支平衡就可以了.但是,要想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长期稳定增长,仅有“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不够的.萨缪尔森根据IS—LM模型又提出了“补偿性”货币政策,其基本含义是:中央银行可以在经济萧条时期放松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和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可以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息率,以抑制投资和社会总需求.总之,所谓“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经济的一盛一衰,交替使用紧缩政策和膨胀政策,其特点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在萧条时期设法使经济繁荣,以消灭失业;在繁荣时期又要抑制过度繁荣,以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经常运用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平抑经济的大幅度波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决策,积极财政政策正式登台.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用财政政策的手段筹集资金,其代表性事项就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筹集资金以后,投入国家重点建设,扩大内需,在这个过程中间,又形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项目的兴建和完成.1998年,我国首次大规模增发了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元.在此后6年多的时间里,每年都增发1000亿~1500亿元的国债,累计达到9100亿元.其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同时,央行还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到2003上半年,中央银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操作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三项核心内容: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