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3:52:34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近几年来,由于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追求热闹而无效的教学,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觉得杨丽芳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只有“熟读”才会“精思”.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
(1)读正确,读流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颂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如一位老师教的《金色的草地》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蒲公英会变色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是
(2)口颂心维,
“心维”指的是读书时,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口颂心维”简单来说就是边读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崔学古也说过一句话:“得趣全在涵泳.”读书不“涵泳”,就不能“得趣”,“涵泳”指揣摩、玩味,即“精思”、“口维”
.因此,“口诵”与“心维”要统一.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语文学深、学广.为了让“口颂心维”成为学生的读书习惯,我设计两种训练:①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反复颂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三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自己已懂,但很有讨论价值的.),这些问题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提的问题最有探讨价值,能让老师采纳给同学们讨论,都很仔细读认真思考.有的从内容上提,有的从思想上提,有的从写作上提,有的还从遣词造句上提,有的还从标点上提……有许多问题正是老师在备课想到的、要引导学生探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阅读仔细,而且会思考,会质疑释疑,对课文的理解就深了,阅读不再是肤浅了.②在课堂上,带着任务读.如我教《鸟的天堂》时,引导学生感悟榕树的特点.第一步: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请你边读边思考,用一两个词把它归纳出来.(庞大、生机勃勃、繁茂、美丽……学生的答案各不一样,但都是自己潜心阅读后的感受、体验.)第二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再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作者是怎样写这个特点的?就这样不离文本,紧抓读,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诵心维,读出语文味.
(3)有感情读.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心维,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种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如教《第一场雪》时,学生在体会雪后的美景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雪后的壮美景色吗?”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么令人陶醉,让人仿佛看到北国粉妆玉砌的美丽世界.有了这感情朗读,语文味就更浓了.
二、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1、对比品析.在比较中的品词赏句是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如教《泊船瓜洲》,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引导他们赏析诗句时,我问学生:
“这首诗里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