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如何评价贾谊失败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1:01:39
苏轼如何评价贾谊失败的原因
苏轼如何评价贾谊失败的原因
苏轼如何评价贾谊失败的原因
苏轼认为贾谊的悲剧是因为不自用其才,不能同皇帝、大臣做好关系所造成的.苏轼认为,成大事者要善于等待时机,不要操之过急.
在《贾谊论》中,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要有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获得发挥却是很难.而贾谊正是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利用.接着提出“有所待”、“有所忍”是君子施展抱负必须经历的艰苦过程,而古代贤人郁郁不得志,不一定是当时君主不识贤才,或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第三段举史例说明贤人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希望获得了解、不忍相离的,文中也提及了贤人对于自己才能的爱惜与自信.孔子与孟子都希望能够受到君王的赏识,得以施展抱负,为此有“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以及“三宿而后出昼”的行为,这是对君王的不舍与期许,也是对自己才能的肯定,若是做到如此,还不能够为君王所用,这是君王的疏忽,那也无所怨憾了.最后一句,明白说出贾谊的失意,并不是汉文帝不能重用他,而是他自己不懂得效力于汉文帝.
第四段以当时历史背景出发,说明当时为何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情同骨肉的开国功臣对上初出茅庐的洛阳少年,苏轼提出这样的对立,为汉文帝的决定做出强而有力的支持.而贾谊在政治失意后,郁郁寡欢、自伤自怜,不能够趁此修养其身,最后失意而终.这也是苏轼对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的批评.
最后一段苏轼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怀抱.而人君获得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他的个性若不被见用则会自伤不振,为此要做出适切的考虑,否则便是折损了一名人才.然而,贾谊这样的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事,有着“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的生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