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孟尝君的评价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8:52:39
历史上对孟尝君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上对孟尝君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上对孟尝君的评价是怎样的?
孟尝君任国相期问,正是湣王四面扩张、图谋称帝之时,孟尝君没有分析利弊,认清形势,更不能遵循齐国一向先强国、富民然后发展、称霸的传统,努力在国内发展经济,而是与湣王一起,在国外远攻近伐,穷兵黩武,在国内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疾苦.孟尝君曾率领齐、韩、魏联军于公元前303年和公元前301年两次大败楚军,又于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97年和公元前296年率三国军队攻秦,迫使秦割地求和.这些行动对稳定齐国政权、扩大齐国影响,固然不无裨益,但也耗费了国力,离散了民心,从而使齐国大伤元气,为湣王中衰、五国伐齐埋下了隐患.为此,身为稷下先生的荀子曾向他进谏,劝他任贤人、重礼义,多一些富国安民的举措,少一些征伐之举.但孟尝君置若罔闻,不听劝阻,继续与湣王沆瀣一气,对外疯狂扩张.\x0d孟尝君与齐湣王虽然在对外用兵、军事扩张的战略上相同,但由于孟尝君权力大,在诸侯中影响广,人们“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而湣王又是刚愎自用的人,于是湣王对孟尝君产生了怀疑,君臣之间开始离心离德.再加上湣王受了秦国间谍吕礼的挑拨,所以湣王很委婉的又罢去了孟尝君的职务.后来孟尝君的门客魏子给湣王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并以自杀来证明,湣王才重新核实了事实,认为孟尝君无罪,并准备重新起用孟尝君.但是,孟尝君辞谢了湣王,逃奔到了魏国.\x0d孟尝君到魏国以后,被魏昭王起用为相.这时,孟尝君因对齐湣王不满,而忘记了自己的祖国.他一心事魏,全力反齐,完全丧失了爱国大德,在叛国之路上越滑越远.孟尝君先是亲自写信给秦相穰侯魏冉,鼓动秦国攻伐齐国.公元前285年,在穰侯的建议下,秦昭王派秦将蒙武攻齐,取齐之九城.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公元前284年,燕为复仇而联合他国进攻齐国的时候,身为魏相的孟尝君不但不阻止,相反还让魏国军队协助燕国,致使齐国几乎灭亡.后来齐襄王在莒被拥立后,齐国抗燕的力讨有所高涨,孟尝君非但不利用薛地的力量起而抗燕,与田单形成东西呼应之势,尽快光复齐国,竟然坐视不动,“中立于诸侯,无所属”.这表面上的“中立”“无所属”,实际上是对燕军的支持,对齐国的背叛.因为君臣有矛盾,就鼓动敌国进攻、灭亡自己的祖国,甚至当祖国生死存亡的时候,也不闻不问.孟尝君叛国卖国的行径简直令人发指!\x0d齐襄王即位后,畏惧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与他亲近起来.后来孟尝君在薛去世(今山东滕州市南薛国故城遗址的东北角有靖郭君田婴和孟尝君田文的墓地).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x0d功过评说孟尝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也见仁见智.客观的对他分析评价,我们认为他过大于功.历来为人们称颂的孟尝君养士,固然有他平易近人、亲切和蔼、开朗真诚的个人美德在里面,值得今天的人们在人际文往上学习效仿.但他的养士,一是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二是养士的目的不纯,有结党营私、培植个人势力之实;三是养士的范围过大,不加选择,有藏污纳垢、包庇罪恶之举.所以他的养士并不应该全面肯定.更重要的,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方面,孟尝君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其一生的行为除在合纵抗秦上稍值得称道外,其他方面均对齐国的强盛没有益处.而且其卖国行为,历历可数,罄竹难书.可以说,孟尝君的“过”远大于“功”.司马迁对孟尝君有“好客,自喜”的评价,荀子说孟尝君是“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的“篡臣”.我们认为基本是合乎实际的.补充:\x0d那就谈谈自己的看法,说实在话,在那样一个纷乱的环境下,孟尝君是救不了齐国的,他不过是一个国相,又是一个始终被国君怀疑的国相,很难放开手脚,有所作为.但他广罗人才,对有一技之长、一艺之精的“士”,都能代之以礼,就凭这个从虎狼之秦脱身,并且在矛盾林立的齐国成功的生存下来,这些东西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