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袁宏道和袁中道的两片游高粱桥记的翻译 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7:23:57
急需袁宏道和袁中道的两片游高粱桥记的翻译 急用!
急需袁宏道和袁中道的两片游高粱桥记的翻译 急用!
急需袁宏道和袁中道的两片游高粱桥记的翻译 急用!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著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宏道实为领袖.他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成为公安派文学纲领:①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在《与江进之尺牍》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在《雪涛阁集序》中说:"唯识时之士,……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为此,他强调文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②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在《行素园存稿引》中说:"古之为文者,刊华而求质,敝精神而学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叙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点是"真",并指出"真"就是"直写性情".在《叙小修诗》中,通过对袁中道诗歌的评论,强调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就形成"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③所谓"性灵",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而它们是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他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指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又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他说的"性灵",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动,是下意识的直觉.它与李贽的"童心说"极为接近.④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他在《叙小修诗》、《陶孝若枕中呓引》等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要以情真而语直,故劳人思妇有时愈于学士大夫,而呻吟之所得,往往快于平时."总的看来,宏道的文艺思想颇为复杂,他的"性灵说",比其兄宗道的"学问说"影响更大;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扫除前、后七子拟古文风,变粉饰为本色,变公式为率真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但他提倡的"性灵",无视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对创作的决定意义,对他自己的创作,特别是晚期文风,产生了消极后果.
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如《致聂化南》一札:"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数日,愈觉无官之妙.弟已安排头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遥缠外人矣!朝夕焚香,唯愿兄不日开府楚中,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尔时毋作大贵人,哭穷套子也.不诳语者,兄牢记之."简凝活脱,间以诙谐,可见其尺牍文的一斑.他的各类随笔200余篇,题材多样,饶有意趣,其中《畜促织》、《斗蛛》、《时尚》等篇,记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少量诗作如《猛虎行》、《门有车马客行》、《逋赋谣》、《巷门歌》等,揭露了当时"甲虫蠹太平,搜利及邱空","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鲛户十窜九囚虏";"野人扶白觅沟壑"等黑暗现实,有一定意义.不过他的诗及多数散文,仅限于抒发个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意义有限.当时一些公安派文风仿效者,则更发展了这一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创作,瑕瑜互见,功过并存.总的来看,作为晚明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其功绩还是主要的.
袁宏道著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广陵集》、《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破砚斋集》、《华嵩游草》等.宏道文集最早为明万历刊本,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