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劳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3:31:50
试述劳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
试述劳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
试述劳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
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探讨很多,但所提的解决方案多是治标不治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论者没有看清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继而,造成了无法根治的现实.其实,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就是受教育层次较高的生产力的分配问题(其它领域也是如此,如农民工,下岗工人,其实就是怎末给他们安排活儿的问题).怎样把大学毕业生合理的安排在能发挥其作用的、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岗位上,这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我国生产结构由以往的基本合理变得不大合理了,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发展就业的需要.不合理的源头是主要是生产力、经济发展变化及其它一些国内、外原因.如果,单纯就要硬性的、形式的解决就业,那是不恰当的.如,即或给每个大学生或农民工每人一顷地,大家都就业,也解决不了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因为那样不能使中国发展强大.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笔者的思考是:
一是大学生的整个群体的平均学术水平下滑,大学生内涵已经变了,再按以往的标准来就业肯定就出问题.教育的进步使以往均是精英的大学生普通化,使得整个大学的学术和研究气氛不如以前浓厚;又因为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各大学往往以培养所谓实用为现实目的,这也是无奈之举.但,这样极容易造成大学教育的工具化,不利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自身为就业和生存计,急于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缺少了投身科学文化事业的动机.于是,很多大学生把大学看成下社会前的预备班,学习退居其次.这对大学作为社会先进思潮,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摇篮来说是一种不合适.对国家对他们的作合格、可靠接班人的期望来说也是难以令人放心的.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搞学术的学生比例下降,国家真正能用的上大学生的比例也在下降.(于是,大学生们自外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就业当然难了).相对于以往精英教育来说,无疑,大学生的学术水平、质量下降了,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业难也是情理之中的了.对策是加强学生的软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下文有述,不赘)
二是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素质需要提高.学生就业,不仅仅是有一身科学素养和技能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可以叫情商,如意志力,忍耐力,诚实守信等)和世界观、人生观也要加强,特别是人生观.时下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困惑,上了大学并没有学到什么,所谓没有学到什么是指学的东西在社会上用不上,不学不行,学了也不行.所以,不是怪教师没水平,就是怨学校学科设置不科学,学的知识不能使自己安身立命.学生及社会持此观点的人大有人在,结果弄得不少大学也不得不把“对口培养”当成一项教学研讨和实施的重点来抓,但经过很多高校努力,均成效不大.笔者以为“对口培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是一个无法完全操作的想法.因为我们无法确知未来到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且,大学培养的人才方向应该是使个人及所附属的国家强大,更好的存在和发展壮大,而不能唯市场马首是瞻,因为市场是盲目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不会是十分条理有序的,这在经济运行中就看得出来.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金融高材生们甚至金融高层领导在危机之后都要失业,这个过程是瞬间发生的,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大学或教育机构能够预测,如过这么大的危机都不能预测的话,奢谈具体科学方向的定位、对口就更难操作了.那么既然不能对市场准确定位,又不能不培养人才,该怎么办呢,原则和方向又是什么呢?回答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文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使之具备独立面对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社会变化的人文知识储备.不怨天,不尤人.这样,大学毕业生在难于就业之时才能自己想办法,为国分忧,为家解愁,为己谋未来.纵观我国近20年的教育来说,缺的就是这一条,我们没有有效的教育学生以传统的美德、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的历史,甚至没能教好我们学生的汉字,这样的整体素质怎末期望我们的所谓大学生们能够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呢?所以,我们看到80后、90后新一代的令人无奈的种种行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都难辞其咎.
三是现在国家的整体生产结构调整还没能完全满足国家就业的需要,还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搭建吸纳就业,科研创新的平台.生产结构不合理是历史生产发展变化的结果,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国家要提升竞争力,则一定要有相当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实现机构(就是高科技机构,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它文化产业)前者管研发,后者管转化及生产,其中高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它文化产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是为全体国人提供精神动力,科学的信仰,共同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给每个人都加上一副有社会主义特色,并且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心软件.外国对自己青年的社会培养,其实际有效的也是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机构吸收那么多的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人才.那么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投相当数量的资金来吸引这些人才,给他们课题,工资按社会保障或社会平均工资发放,结项奖金就到位.对真能出色完成任务的要特别重用,甚至这类课题可以提前进入学校,大学校办大课题,小学校办小课题,也可以从事理论研究.对参与其中的大学毕业生,在研究过程中,只给基本的生活费,甚至可以国家办食堂,对这些人免费.这比给低保,闲置大脑有很大的好处.国家哪怕投钱白养科技人员(有良知的)都是值得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国家不惮于成为一个大的研发中心.国家向引领潮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上大力投资,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在世界中的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产业链条位置.大力建造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中国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大力提升我国社会科学对国内国外的影响力.现在金融危机这样严重,西方列强都在以邻为壑,总想着让我们买单,国家投资给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是英明之举,但其分配是否能有一定数量给我们的学生,让高校选择德、智、体、美、劳都好的学生,按成绩和业绩分配,鼓励学生动手创新.有创新就给大奖.国家及教育机构只要公平评奖就行了.这其实才真正符合胡锦涛总书记的“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需知,创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事.我国教育机构不能自外于创新之列.另外,高新技术哪儿都可以搞,可大可小,搞好了,自然可以任学生自由高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所以,国家就需要搭好个人创业的平台,就其意义来说也是一场创新.
四才是具体学校的教学,没能有效的培养出学生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基础.教育到什么程度算是合理呢?笔者以为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前提下,其能够独立学习、掌握、应用新知识,独立面对社会才是合格,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但,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教育的结果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缘由学生家长和社会难辞其咎.大学不是生产商品的基地,不是机械的生产社会的固定零部件,而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成长,独立应对社会的能力.好比师傅教徒弟武功,具体一招一式当然要记住,但这是让学生自己创新(就是实践时临敌应机解决)时的一个基本功,而不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万能钥匙.众所周知,单靠师父教的各种招式别的就不会了的徒弟是不能行走江湖的,因为对手不会和你拆招,你也不会知道对方是怎样出牌的.同理,在高校,如果过多的强调学校老师要教多少多,妄想穷尽社会考验学生的“招式”,以其应对,那是不可能的,人怎么能事先预料到社会的千变万化呢.所以,说现在的教师教不了现在的学生是不正确的,关键是学校的培养重点到底是什么.这也顺便解释了为什么期望学校等教育机构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学生其实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家长、社会的责任,其实是想办法多让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包括自然科学的实践),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社会,据此培养其科学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上的健康向上、自立自强.在不让其了解真实社会的情况下,期望其自立自强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残酷的.好比一个从没有练过拳脚的人在擂台上与职业拳手比武,那是多么残酷的啊.身体或具体一件事的失败事小,其绝望心死事大.其不可慎也欤?所以,让学生在校园读书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当然是指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本领、有应对社会变化和考验的心理准备是学校的责任,学生到社会上能从事本专业更好,不能,则另起炉灶,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迅速掌握新知识并加以运用,快速的介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那么这样的学生就是社会的合格人才了.
总而言之,国家扩招并没有错,只是我国的生产结构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还需要大量搭台.同时,当代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很大一部分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心理素质还有待加强.
另:附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流行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法的分析.
第一,大学生还要有大规模,否则,民工群体比现在还要大,更难解决就业,就算解决了,其产业链条也是最低端的,于国家长远发展不利.而且,农民也好,农民工也好,城市工人也罢,如果我们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世界形势下,还把他们的子孙或者说占国人青年大部分的人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那么国家的产业链条就无法真正提升,提升的基础是那样的薄弱,对国家发展危害太大.对在精英教育的条件下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来说,非常可能永远失去获得知识、为国家创新和上升(提高自己在国家劳动链条中的位置)的机会,是不人道的.因而,对我国教育界和大学来说,扩招并没有错,对人民来说更没有错,关键是怎样培养,培养好了又怎么去进行社会安置.
第二,大学生难就业,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当前常见的几种措施和论断及其分析.时下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讨大体如下:1、有人认为扩招是不妥的,还是像以前那样,少招生就没有这问题了,就是走精英教育的老路.其实、缩招是不可以的.因为缩招的结果势必是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集中在农村,教育层次不高,经济一有贫困,一旦国际国内经济情况恶劣,那么其恶劣的生活境遇使得这种力量对国家和社会是很危险的.在城市则更危险,不安定因素会更多,这样会影响到我国稳定和发展的大局.而且,现在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是一个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社会,也是需要能够独立创新(只有创才能新)的社会,如果只是少数几个精英受到教育,大部分人仍然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或只能读书写字,那么这样一种文明、科技底蕴是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难以应付现在的国际竞争局势,其危害不言自明.美、德、日三国科技水平高就和其普遍国民素质高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可以说,大批培养大学生没有错,提高我国人民的知识水平没有错,扩教育范围总体上也没有错.
2、有人认为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如美国各大学通过职业咨询讲座、心理测试、举办职业节、模拟面试、求职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来寻找与此相符的工作.再如加拿大,各大学的学生顾问处一般都设有专门数据室,数据室存有有关单位工作性质、职业情况的详尽材料,向学生进行职业介绍.他们还运用录象机把学生参加面试的情况录下来,从言谈举止,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加以指导,从而增加更多的应聘机会.其实,这些办法都是针对提高个人素质而言的,对整个社会其实其作用并不大.如果现有社会岗位数量达不到待就业人员的数量,这些方法对于个人也许有效,但对全局就业情况并无实质改善.典型的治标不治本.
3、有人认为现在我国用人单位存在歧视行为.如:认为女生,没工作经验等有业难就;或者认为现在毕业生难就业是因为他们集体观念和团队观念淡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不一而足.因而呼吁社会和毕业生放开眼界,消除思想误区来解决就业问题.其实这些都是社会岗位不足以满足就业人数的附带结果,不是根治的办法.
还有大学提出按社会的要求培养,多技工等等,其不切实用在下文另有详论,不赘.
另外,下基层创业是个途径.但,一定要给下基层者一个可信的上升或返回(大城市)的管道,现在我们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如果没有一个他可信赖的上升途径和前景,各级组织或其父母甚至他们自己都很难说服自己扎根基层,短期的宣传难以凑效.
还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是一句话:内需不振.以为内需振了,就可以解决失业问题.笔者的看法是,这有一个哪方面内需振的问题.如果单纯就是房地产内需旺盛,或者再加上大规模公益建设的内需,虽然可以大批解决就业问题,但,笔者觉得这样解决的主要应该是工人的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解决不大.因为大学生主要的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劳动者,其主要的用武之地应该是多发挥其所学的知识的领域.如果国家在这方面没有开辟足够的领域和平台的话,就算就业那也只是 解决受教育层次较低的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工人.因此,只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的;只有有针对性的对高科技、高知识水平产品的消费和内需,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否则,尽管国家内需旺盛,奢侈品卖的再多,农产品,手工业品消费再大,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