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和与友人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卒:至:城:户:2.把下面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夫以孔子之圣,尤须好学,今人不可勉乎?3.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9:39:52
伤仲永和与友人书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卒:至:城:户:2.把下面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夫以孔子之圣,尤须好学,今人不可勉乎?3.伤仲永和与友人

伤仲永和与友人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卒:至:城:户:2.把下面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夫以孔子之圣,尤须好学,今人不可勉乎?3.
伤仲永和与友人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卒:至:城:户:
2.把下面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夫以孔子之圣,尤须好学,今人不可勉乎?
3.谈谈你对“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的理解和看法.(2分)
4.根据你对两段选文的理解,对那些与仲永一样天资聪慧的同学说一段话.(2分)

伤仲永和与友人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卒:至:城:户:2.把下面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夫以孔子之圣,尤须好学,今人不可勉乎?3.
《伤仲永》读后感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
我读《伤仲永》
小时候才华横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岁就“泯然众人”了!
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之而“伤”.
我“伤”愚昧无知、贪图蝇头小利的方父.由于他的“不使学”,间接地扼杀了一个英才.
我“伤”随波逐流、整日“环谒邑人”的仲永.由于他“不受之人”,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文中所写的方仲永五岁时的表现,俨然是一个神童,但他后来才能丧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会落后”.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再好,后天不琢不学不勤不练,也会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方仲永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学仲永”……
我想,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把“99%的勤奋+1%的天才=成功”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便小有成就,也不沾沾自喜,自我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读完《伤仲永》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是一块璞玉,定要尽情地“琢”,使之成“器”;是一块锈铁,也要不懈地“磨”,使之成“针”.

1.最终 达到

  1.卒:最终 至:达到 域:地方 户:家门
  2.(1).现在不是天生聪明的,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成为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人吧?
   (2).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需努力学习,现在的人不该以此勉励自己么?
  3.人们学习的时候,每天不进步就会退步。所以我们要每天都认真学习才能进步。

全部展开

  1.卒:最终 至:达到 域:地方 户:家门
  2.(1).现在不是天生聪明的,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成为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人吧?
   (2).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需努力学习,现在的人不该以此勉励自己么?
  3.人们学习的时候,每天不进步就会退步。所以我们要每天都认真学习才能进步。
  4.甲选文: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乙选文: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需努力学习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每天不进步就会退步。

收起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部展开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从先人还家
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⑵ 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⑶ 泯( )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稍稍宾客其父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父利其然也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
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
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⑴ 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⑴ 曾经
⑵ 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
⑶ 文采和道理
⑷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⑴ pān yè
⑵ chèn
⑶ mǐn
2、⑴ 自己的
⑵ 他的
⑶ 他的
⑷ 他的
⑸ 这种
4、⑴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⑵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二、阅读测试题
1、⑴ 同乡的人
⑵ 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
⑶ 同“攀”,牵、拉
⑷ 四处拜访
2、⑴ chèn 相当
⑵ mǐn 消失的样子
3、D
4、D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收起

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方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诗的内容。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全部展开

句解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方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诗的内容。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都(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都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仲永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币讨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以前的传闻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倒装句)   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成为了普通的人。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   译:从扬州回来。   9.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译:(他的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   10.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难道成为普通人就停止。
词解
  1.伤:哀伤,叹息 。   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属于。   6.耕:耕种劳作。   7.生:出生。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   11.识:认识。   12.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   13.忽:忽然。   14.啼:哭叫。   15.求:索要。   16.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25.名:名字。   26.其:这。   27.以:把。   28.养:奉养,赡养。   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以......为意:以...作为诗的内容。   38.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9.指:指定。   40.作:写。   41.立:立刻。   42.就:完成。   43.立就:立刻完成。   44.其:代指这首诗。   45.文:文采。   46.理:道理。   47.皆:都。   48.可:值得。   49.观:观赏。   50.者:……的地方(方面)。   51.邑人:同(乡)县的人。   52.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3.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4.稍稍:渐渐。   55.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6.其:他的,代仲永的。   57.或:有的人。   58.以:用。   59.乞:求取。    60.之:它,代仲永的诗。   61.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是有利的。其,这。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pān):通“攀”,牵,引,拉。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64.环:四处,到处。   65.谒(yè):拜访。环谒:四处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1.从:跟随。   72.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3.还:返回。   74.于:在。   75.令:让。   76.作:写。   77.称:相称。   78.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9.自:从。   80.复:又,再。   81.问:询问。   82.焉:语气助词。   83.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全部消失了。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84.通悟:通达聪慧。   86:且:尚且   87:固:本来   88:彼其:他   89:得:能够   90:卒:最终

收起

7.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

全部展开

7.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收起

温亮爱肖影一万年

有这时间都能自己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