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21:19:24
英语翻译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
英语翻译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英语翻译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
【说明】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青年时代的张良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豪侠人物,他不惜家财为韩报仇,行刺秦始皇.但司马迁又通过张良遇见圯上老人的情节,刻画了张良的隐忍,这是早年张良性格的又一个侧面.张良追随刘邦以后,处处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加强了内部团结.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为刘邦出了很多主意,刘邦对他则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成了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
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他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未伤豪毛.司马迁通过上述情节,把张良刻画成了一个城府极深、明哲保身的典型.我们如果把张良和《淮阴侯列传》中那位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的韩信相比,就可看出司马迁笔下刘邦的两位大功臣形成了多么巨大的反差.
此外,司马迁在本篇的写实中夹杂了一些传奇性的描写,如张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 ”,遇圯上老人授书,十三年后取谷城山下黄石祭祀,张良“学辟谷,道引轻身”,“欲从赤松子游”等,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为本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击败了杨熊的军队.沛公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鹂食(yì,义)其(jī,机)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说:“对此将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duó,夺)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这些情况记载在《项羽本记》中.
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汉王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汉王便让张良返回韩国.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向项王解说到:“汉王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张良便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王.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项王终于不肯派韩王回韩国,于是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张良逃跑,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汉王这时也已回军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到了彭城,汉军战败而归.行至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而最终击溃楚国的,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
汉三年(前204),项羽把汉王紧急地围困在荥阳,汉王惊恐忧愁,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估计到能制桀于死命.当前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估计到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们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发放巨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目前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存放,盖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运输和积聚作战用的粮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处奔走,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汉四年(前203),韩信攻下齐国而想自立为齐王,汉王大怒.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授予韩信“齐王信”的印信,此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面,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诸侯原已约好前来,但没有到.张良向汉王进计,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诸侯才都来到.此事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刘敬劝告高帝说:“要以关中为都城.”皇上对此心有疑虑.左右的大臣都是关东地区的人,多数劝皇上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要和城郭的坚固也足可以依靠.”留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几百里方圆,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关定都关中.
留侯跟随高帝入关.他体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一年多.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高帝确定不移的想法.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吕泽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按照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并预备安车,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来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为客.
汉十一年(前196),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讨伐叛军.这四个人互相商议说:“我们之所以来,是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险了.”于是劝告建成侯说:“太子率兵出战,如立了功,那么权位也不会高过太子;如无功而返,那么从这以后就是遭受祸患了.再说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将,如今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有什么两样,他们决不肯为太子卖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们听说‘爱其母必抱其子’,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皇上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显然,赵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宝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赶紧请吕后打机会向皇上哭诉:‘黥布是天下的猛将,很会用兵,现今的各位将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您却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没有两样,没有人肯为太子效力,而且如让黥布听说这个情况,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进犯.皇上虽然患病,还可以勉强地乘坐辎车,躺着统辖军队,众将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受些辛苦,为了妻儿还是要自己奋发图强一下.’”于是吕泽立即在当夜晋见吕后,吕后找机会向皇上哭诉,说了四个人授意的那番话.皇上说:“我就想到这小子本来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于是皇上亲自带兵东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强支撑起来,送到曲邮,谒见皇上说:“我本应跟从前往,但病势沉重.楚国人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国人斗个高低.”留侯又趁机规劝皇上说:“让太子做将军,监守关中的军队吧.”皇上说:“子房虽然患病,也要勉强在卧床养病时辅佐太子.”这时叔孙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职.
汉十二年(前195),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留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理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来,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留侯跟随皇上进攻代国,在马邑城下出妙计,以及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他跟皇上平常随便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于不是关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记载.留侯宣称道:“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张良于是学辟谷学术,行道引轻身之道.正值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人生一世,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张子房当初在下邳桥上遇见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丈,在别后十三年他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一起安葬了黄石.以后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蔡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蔡祀黄石.
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前175)因犯了不敬之罪,封国被废除.
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丈赠书的事,也够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
全部展开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