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4:58:21
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

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
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
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

什么是词?词的特点是什么?词的特点从押韵、字数、平仄上来讲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的起源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进了社会上音乐歌舞的流行.而燕乐新鲜活泼,曲调繁多,使用各种不同的乐器伴奏,富于变化,故尤为人们所爱好.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所以,唐代的燕乐歌辞本来与从前的乐府歌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形成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制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遍,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种情况是过去的乐府歌辞所没有的.到了中唐以后众多文人用这种制辞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新体歌辞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就是后来通常所称?quot;词".
词牌知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词抢智?拿?啤@?纭镀腥?罚?菟凳怯捎谔拼?笾谐跄辎郏?保?鞘嶙鸥喵伲?髯沤鸸冢?龛?螅ㄨ?笫巧砩吓骞业闹楸Γ?笃腥?5笔苯谭灰虼似壮伞镀腥?贰!段鹘?隆贰ⅰ斗缛胨伞贰ⅰ兜?祷ā返龋?际鞘粲谡庖焕嗟摹U庑┒际抢醋悦窦涞那?鳌?br>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一、词调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蕤宝、夷则、亡射(wu yi);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七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角声七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声七调: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即角声七调完全不用,商声七调除去高大石调,羽声七调除去高般涉调.
二、词牌
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代表一定的词律格式.但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三、词谱
现存最早的词谱是明·张延的〈诗余图谱〉,比较完备的词谱有清·万树的〈词律〉和康熙时期陈延敬、王奕清奉敕编撰的〈钦定词谱〉简称〈词谱〉.清
·舒梦兰编〈白香词谱〉四卷,选录历代名作一百首,附注平仄声调,适合初学者填词参考,还有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简明适用,而潘慎主编的〈词律辞典〉是迄今收罗最完备的词谱.
四、词韵(略)详见〈词林正韵〉
五、词律
词牌中有所谓的添字、傩破、减字、偷声等这里作一下解释.添字、减字单指字数的增减而已.添字后引起句式的变化,一句破成两句,称“傩破”.偷声与之反.
一首词的下阕起头句式不同于上阕这样的下阕起头处称“换头”,又叫“过变”常见的有:〈忆秦蛾〉、〈贺新郎〉等.
三段的词叫三叠词,前二段句式完全相同又比第三段短的称“双拽头”常见的有〈瑞龙吟〉等.非双拽头的词有〈兰陵王〉、〈夜半乐〉等.而四叠的词仅有〈胜州令〉、〈莺啼序〉两调.
词句常常使用领字,即在一句开头一个字、两个字(如:莫是、还又、哪堪等)、三个字(如: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等),语气上稍作停顿又不点断,语义上领起下文.领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读”)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正、但、又、更、况、且、方、应、甚等,如:但目送芳尘去(贺铸·〈青玉案〉).也有些是动词:望、问、怕、料、想、看、叹、念等,如:问江路梅花开也未(程垓〈酷相思〉).
六、对仗
词的对仗没有具体的规定,相连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构成对仗,一字豆后面的句子也可以对仗,如: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辛弃疾·〈满江红〉).不限平仄相对,也不忌同字相对.
七、韵式
词的韵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不规则性,用韵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个词调来说却有严格的规定.词的韵式有平韵式、有仄韵式,仄韵中上、去可通押,入声韵单押.还有平仄转韵式、平仄同协式.韵字也不避同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的起源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

全部展开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的起源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进了社会上音乐歌舞的流行。而燕乐新鲜活泼,曲调繁多,使用各种不同的乐器伴奏,富于变化,故尤为人们所爱好。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所以,唐代的燕乐歌辞本来与从前的乐府歌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形成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制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遍,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种情况是过去的乐府歌辞所没有的。到了中唐以后众多文人用这种制辞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新体歌辞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就是后来通常所称?quot;词"。
词牌知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词抢智?拿?啤@?纭镀腥??罚?菟凳怯捎谔拼?笾谐跄辎郏?????保??鞘嶙鸥喵伲?髯沤鸸冢??龛?螅ㄨ?笫巧砩吓骞业闹楸Γ??笃腥?5笔苯谭灰虼似壮伞镀腥???贰!段鹘?隆贰ⅰ斗缛胨伞贰ⅰ兜?祷ā返龋?际鞘粲谡庖焕嗟摹U庑┒际抢醋悦窦涞那?鳌?br>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回答者:我爱总总 - 童生 一级 2-16 19:04
一、词调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蕤宝、夷则、亡射(wu yi);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七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角声七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声七调: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即角声七调完全不用,商声七调除去高大石调,羽声七调除去高般涉调。
二、词牌
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代表一定的词律格式。但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三、词谱
现存最早的词谱是明·张延的〈诗余图谱〉,比较完备的词谱有清·万树的〈词律〉和康熙时期陈延敬、王奕清奉敕编撰的〈钦定词谱〉简称〈词谱〉。清
·舒梦兰编〈白香词谱〉四卷,选录历代名作一百首,附注平仄声调,适合初学者填词参考,还有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简明适用,而潘慎主编的〈词律辞典〉是迄今收罗最完备的词谱。
四、词韵(略)详见〈词林正韵〉
五、词律
词牌中有所谓的添字、傩破、减字、偷声等这里作一下解释。添字、减字单指字数的增减而已。添字后引起句式的变化,一句破成两句,称“傩破”。偷声与之反。
一首词的下阕起头句式不同于上阕这样的下阕起头处称“换头”,又叫“过变”常见的有:〈忆秦蛾〉、〈贺新郎〉等。
三段的词叫三叠词,前二段句式完全相同又比第三段短的称“双拽头”常见的有〈瑞龙吟〉等。非双拽头的词有〈兰陵王〉、〈夜半乐〉等。而四叠的词仅有〈胜州令〉、〈莺啼序〉两调。
词句常常使用领字,即在一句开头一个字、两个字(如:莫是、还又、哪堪等)、三个字(如: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等),语气上稍作停顿又不点断,语义上领起下文。领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读”)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正、但、又、更、况、且、方、应、甚等,如:但目送芳尘去(贺铸·〈青玉案〉)。也有些是动词:望、问、怕、料、想、看、叹、念等,如:问江路梅花开也未(程垓〈酷相思〉)。
六、对仗
词的对仗没有具体的规定,相连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构成对仗,一字豆后面的句子也可以对仗,如: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辛弃疾·〈满江红〉)。不限平仄相对,也不忌同字相对。
七、韵式
词的韵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不规则性,用韵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个词调来说却有严格的规定。词的韵式有平韵式、有仄韵式,仄韵中上、去可通押,入声韵单押。还有平仄转韵式、平仄同协式。韵字也不避同字。

收起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的起源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

全部展开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的起源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成为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享受。特别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玄宗皇帝精通并酷爱音乐,在宫中蓄养数百人的乐团,号称"皇家梨园弟子",更促进了社会上音乐歌舞的流行。而燕乐新鲜活泼,曲调繁多,使用各种不同的乐器伴奏,富于变化,故尤为人们所爱好。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所以,唐代的燕乐歌辞本来与从前的乐府歌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形成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制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遍,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这种情况是过去的乐府歌辞所没有的。到了中唐以后众多文人用这种制辞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新体歌辞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就是后来通常所称?quot;词"。
一、词调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蕤宝、夷则、亡射(wu yi);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七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角声七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声七调: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即角声七调完全不用,商声七调除去高大石调,羽声七调除去高般涉调。
二、词牌
词调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代表一定的词律格式。但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三、词谱
现存最早的词谱是明·张延的〈诗余图谱〉,比较完备的词谱有清·万树的〈词律〉和康熙时期陈延敬、王奕清奉敕编撰的〈钦定词谱〉简称〈词谱〉。清
·舒梦兰编〈白香词谱〉四卷,选录历代名作一百首,附注平仄声调,适合初学者填词参考,还有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简明适用,而潘慎主编的〈词律辞典〉是迄今收罗最完备的词谱。
四、词韵(略)详见〈词林正韵〉
五、词律
词牌中有所谓的添字、傩破、减字、偷声等这里作一下解释。添字、减字单指字数的增减而已。添字后引起句式的变化,一句破成两句,称“傩破”。偷声与之反。
一首词的下阕起头句式不同于上阕这样的下阕起头处称“换头”,又叫“过变”常见的有:〈忆秦蛾〉、〈贺新郎〉等。
三段的词叫三叠词,前二段句式完全相同又比第三段短的称“双拽头”常见的有〈瑞龙吟〉等。非双拽头的词有〈兰陵王〉、〈夜半乐〉等。而四叠的词仅有〈胜州令〉、〈莺啼序〉两调。
词句常常使用领字,即在一句开头一个字、两个字(如:莫是、还又、哪堪等)、三个字(如: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等),语气上稍作停顿又不点断,语义上领起下文。领字中最主要的是一字豆(又作“逗”、“读”)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正、但、又、更、况、且、方、应、甚等,如:但目送芳尘去(贺铸·〈青玉案〉)。也有些是动词:望、问、怕、料、想、看、叹、念等,如:问江路梅花开也未(程垓〈酷相思〉)。
六、对仗
词的对仗没有具体的规定,相连两句字数相同,就可以构成对仗,一字豆后面的句子也可以对仗,如: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辛弃疾·〈满江红〉)。不限平仄相对,也不忌同字相对。
七、韵式
词的韵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不规则性,用韵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个词调来说却有严格的规定。词的韵式有平韵式、有仄韵式,仄韵中上、去可通押,入声韵单押。还有平仄转韵式、平仄同协式。韵字也不避同字。

收起

押韵:词的韵式从整体上看具有不规则性,用韵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就一个词调来说却有严格的规定。词的韵式有平韵式、有仄韵式,仄韵中上、去可通押,入声韵单押。还有平仄转韵式、平仄同协式。韵字也不避同字。
字数: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