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对苏轼政治生涯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1:52:25
乌台诗案对苏轼政治生涯的影响
乌台诗案对苏轼政治生涯的影响
乌台诗案对苏轼政治生涯的影响
“乌台诗案”前后的苏轼
作者:佚名 人气:309 日期:2006-9-6 23:21:52 出处:会员转发 [大 中 小]
文人好作诗讽刺朝政,何况才高八斗的苏东坡,于是就免不了身陷“文字狱”.“乌台诗案”是宋代一起有名的文字狱,主犯则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轼.王安石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上言,极论新法的弊端.苏轼的议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的日子不好过,就上书请求到外地做官.
作为隐士的苏东坡 才华横溢的苏轼虽然在他二十岁时便高中进士的第二名,但他的仕途之路却充满艰险和苦涩,几起几落,最后不得不离开京城,隐居在南方的几个小地方.这里的苏轼身着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显然是一个隐居的东坡居士了.这幅《东坡小像》是明画家孙克宏所绘.
且莫猖狂爱咏诗
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朝廷御史台(旧称乌台)在七月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罪名是作诗讽剌朝廷.当时苏轼正在办公,两个悍卒冲进大厅,扯住苏轼的衣袖说:“御史中丞召见.”苏轼大惊失色,说:“我得罪朝廷之处不少,今日必是赐死.死就死吧,请让我先与家属告别.”苏轼妻子送夫至门,泣不成声,扯着他不肯放手.苏轼嬉皮笑脸地回头说:“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杨朴的妻子,作首诗送我么?”妻子不由“噗哧”笑出声来,苏轼这才得以脱身.原来这是苏轼常在家与妻子讲的趣事.杨朴是真宗时的隐士,被迫入京见驾,真宗问他:“卿临行时可有人赠诗么?”杨朴说:“只有臣妻作一首:‘更休落拓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如今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好一个东坡,这时还开玩笑.
苏轼被押到汴京,关进大狱,审讯随即进行.罪证是别人为苏轼刻的一部诗集,而最先把这部诗集作为罪证的正是《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文人相轻,进而相轧相害,从来都是毫不手软的.当然,苏轼也不是没有把柄可抓.他仗着自己文才过人,经常在诗文中讥讽朝政,贬斥新法,这些诗传诵一时,影响不小.主审官或与苏轼有私仇,或因政见不同要杀一儆百,他们把苏诗中某些讽刺新法的地方,捕风捉影上纲上线,夸大为对神宗的不满,逼苏轼招认叛逆罪.苏轼《咏桧》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有人在神宗面前挑拨道:“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蛰龙,不是想造反吗?”好在神宗还算明白,回答说:“诗人之词怎么可以这样理解,他咏桧树,和我有什么关系?”
却对酒杯浑似梦
前途险恶,生死未卜,苏轼一度相当悲观.在押往汴京的途中,他曾想跃入江中自尽.入狱后,他将许多青金丹埋在土内,准备一旦得知自己将被处死,就先行自杀.苏轼与儿子约好,每天往狱中送饭,都要有菜和肉,如果听到自己将被判死刑,就撤掉菜和肉,改送鱼.他儿子每日给他送去肉菜.有一天家里粮食不多了,他儿子去郊外买粮,托亲戚代为送饭菜,但忘了关照不要送鱼.亲戚正巧送了鱼.苏轼看到鱼,以为这回完了.就写了两首绝命诗,嘱咐狱吏转送其弟苏辙.他知道狱吏不敢擅自为犯人送信,必然会将此事上报.果然,神宗皇帝读到此诗,心中不免有所感动.苏轼名满天下,连宫中的皇室成员也喜欢读他的诗文.仁宗皇后病重时,神宗为了祖母病势的好转,打算进行一次赦免.仁宗皇后说:“不须赦天下凶恶,只要放了苏轼一个人就行了.”她还对神宗说:“过去仁宗举贤良,回宫时非常高兴地说,我今天又为子孙得到太平宰相两人,他说的就是苏氏兄弟,现在难道你要把苏轼杀掉吗?”仁宗皇后边说边掉泪,神宗也在一旁陪着下泪.
一些同情苏轼的人也站出来为他说话.丞相吴充有一次问神宗:“皇上感到曹操这个人怎么样?”神宗说:“曹操算什么东西.”吴充说:“陛下以尧舜为榜样,当然看不起曹操.曹操猜忌心极重,但还能容忍祢衡这样的狂人.陛下难道还不能容忍苏轼吗?”神宗有所触动,说:“我正打算放了他.”经过五个多月的审讯,终于给苏轼定了个“讥讽政事”的罪名.苏轼虽然心中不服,但能幸免一死,他已是额手称庆了,只得写检讨认错,后被贬官至黄州了事.出狱时,狱吏把藏着的绝命诗还给他,苏轼感慨万分,伏在案上,读不下去.可时日一长,又为狱中好诗而得意了,忍不住作诗道:“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可转念一想,不由心有余悸,骂自己道:“真是文人劣根性难改.”神宗不到四十岁便死了,执政的太皇太后废止了新法.八年间,反变法派一度得势.变法的主将蔡确被贬至安州(今湖北安陆),郁闷中他也写了一些发牢骚的诗,不久为人告发.反变法派群起而攻之,要借此好好整整对立派,苏轼是过来人,密请停止追究蔡确,但反变法派报复心切,听不进他的话,终于使蔡确得到了类似苏轼的经历,苏轼也被排挤.党争愈演愈烈,直吵到北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