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好在哪要从各方面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22:24:02
兰亭集序好在哪要从各方面回答
兰亭集序好在哪
要从各方面回答
兰亭集序好在哪要从各方面回答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赋诗抒怀.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长,其折,有横折、竖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锋捺、带钩捺、长点捺、隼尾捺等.其钩,则有竖钩、竖弯钩、斜钩、横钩、右弯钩、圆曲钩、横折钩、左平钩、回锋减钩.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后世珍视其布白之美,临摹者虽难免渗入各自的笔性,但无人稍变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所说的那样:“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兰亭序》的章法,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兰亭修禊,使王羲之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挥写下千古杰作《兰亭集序》,正因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为他笔法精严,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为他诸美皆备,故能使这篇文稿的挥写最终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在这件尽善尽美的作品面前,后世名家虽竭力临仿,却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张泊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而王羲之本人也只写下这一杰构,其后他再度书写《兰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绝伦,沈尹默说“当时逸少本天全”,赞美了《兰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现的机缘,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据说藏有《兰亭序》共四本,有黄庭坚、王晋之、葛次颜、单炳文题字,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甘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唐太宗设法从民间赚进御府,旋又殉葬昭陵.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摹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洛阳宫本兰亭序》传为褚遂良第十九次临摹本,此本为唐太宗赐给高上廉者.褚遂良所临又传有《神龙半印本兰亭序》、《张金界奴本兰亭序》,因前者有“神龙”半印,后者有“张金界奴上进”字.又有唐太宗朝供奉拓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钩摹本,称《神龙本兰亭》,此本墨色最活,被视为珍品.此外还有“薛稷本”、“赐潘贵妃本”、“颖上本”、“落水本”,等等.
《兰亭》真迹虽殉葬昭陵,但它的化身经过摹、刻流传,各种本子不下数百种.清乾隆年间赵魏首先怀疑《兰亭》真伪,云:“南北朝至初唐,碑刻之存于世者往往有隶书遗意,至开元以后始纯乎今体.右军虽变隶书,不应古法尽亡.今行世诸刻,若非唐人临本,则传摹失真也.”清光绪年间李文田认为《兰亭》其文伪托,其书也为后人伪造.1965年掀起一场“兰亭真伪”的大辩论,郭沫若为主的一方认为“伪”,另一方高二适等起而反驳.1973年文物出版社编纂《兰亭论辨》,收集有关论文十八篇.此后又有许多论著讨论《兰亭》真伪.著名学者钱钟书虽未参加当时的论辩,但在1979年出版的《管锥编》中己反映出他对《兰亭》论辩的思考及精辟见解.1988年5月24日《人民日报》上刊出钱钟书一信中更明确地指出:“阮文达‘南帖北碑’之论,盖系未睹南朝碑版结体方正与北碑不异;郭沫若见南碑,遂谓世传右军《兰亭序》非晋宋书体,必后世伪托.其隅见而乖圆览,与文达各堕一边.”即认为各有所偏.此可以启发我们对这个学术课题的进一步探讨.
总之,我们认为对于《兰亭》真伪的考辨,既要着眼于当时的文化背景,更要着眼于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一代“书圣”的创新动因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