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师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23:04:29
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师德
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师德
浅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师德
”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优良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说,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我认为要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怎样培养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呢?自当教师以来我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培养自己热爱教育,敬业乐业,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曾经有人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事业.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是高尚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教师看着同龄人“下海”后,驰骋商场,意气风发;再看看自己每日守着三尺讲台当“孩子王”,靠微薄工资度日的寒酸样,心里产生了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有的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擅离职守去搞“第二职业”,部分教师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的思想倾向,进而不安心本职工作,轻视教师这个职业.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有着渊博知识,却数十年如一日,守着三尺讲台,守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含辛茹苦地操劳,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青丝变白发.每月数着微薄的工资.如何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具有甘当“人梯”的思想境界,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怕辛苦,不计得失,才能安身教育,才能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也才能领略到从事教师职业无与伦比的乐趣和幸福:当看到自己用心血浇灌培养的一批一批学生纷纷成才,走上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决不是那种物质享受后心理上的满足所能比拟的.它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一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为祖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为发展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中实现的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战线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不乏其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从教40多年,朱熹从教50多年,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拒绝为官,立志教书,鞠躬尽瘁30年.我国杰出教育家徐特立献身教育70多年,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种献身教育的传统精神,激励着我们,使我们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敬业乐业,终身不愉献身教学事业.第二,培养自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视同仁的师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师爱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全心全意,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而如此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视学生如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自己的子女.当我们老师这样做时,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并发自内心地尊重、敬佩老师,这种敬佩就会体现在对教师所授课程的兴趣和喜爱上,并能启迪学生信赖教师的教诲,把教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然,在一个班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性别相貌、家庭背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对这些学生一律平等相待,尊重他们,一视同仁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对于犯了错误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绝不能损伤他的人格尊严,应该以关怀、理解、启发、鼓励、批评等教育手段适时而施,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使之萌发新的希望和信心,产生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的动力.这样才能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三、培养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汉代杨雄曾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儿童、青少年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阶段,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时时都在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据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一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因此,我们教师要在传道方面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身教”.“己身不正,焉能正人”?须知身教重于言教.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作风正派,自尊自爱,穿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和治教态度等方面作学生的表率,用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启迪学生,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后、要培养自己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古语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我们教师要心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祖国的未来,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的是必须教好书,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离开教好书,教师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育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对作为教书育人最基本的渠道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下真功夫,从备课到课堂讲授,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既要就如何“授业”备好课,也要就如何“传道”备好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认真挖掘提炼课堂中的德育因素,将其有机而和谐地融于课程内容中传授给学生,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我们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是育人的手段.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