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聂耳与国歌征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7:31:53
急求“聂耳与国歌征文”
急求“聂耳与国歌征文”
急求“聂耳与国歌征文”
聂耳,聂耳 ——《国歌》的诞生
一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日本海滨城市藤泽的阳光煦暖,浩瀚的海洋碧蓝得像一块硕大无边的琥珀,银滩如泻,卷浪如雪,这正像是一个充满美好诱惑的陷阱,年轻的聂耳,向往大海辽阔胸襟和自由,扑向海的怀抱,情不自禁,毫无戒备的畅游起来,可是他身后的那条海岸线却成为他生命的边界,二十三的年轻生命消失在海平面之下,一腔豪情也在那个无情国家的下午泡沫般幻灭.喧嚣沸止,几十年后的藤泽海滩显得安宁而平静,中日民间交往开通之后,日本人民为音乐奇才聂耳树立的纪念碑,与祖国隔海相望,那已经是六三年,轰轰烈烈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已息止多年,但是那只“耳”型的纪念碑正是一只耳朵,耳蜗里回旋着激昂的奋起抗争的号角,激情的音符.也正是那只耳朵,世世代代牵引着祖国的视线.祖国啊,正走向繁荣昌盛,最终也会强大. 与日建交之后的一九八二年,聂耳的遗骨被迁葬回彩云之南的云南昆明,他的故乡,用音乐谱写短暂而杰出一生的聂耳终于安睡在祖国的怀抱里,谧听祖国翻天覆地的浑厚之音.
二
应该写写我心目中的聂耳,不,说成是好好学习和感受聂耳才贴切.我常常这么想.小时候在国歌中升旗,肃穆敬礼,我会想,谱写国歌和为国歌谱曲的人实在是太伟大了,他能站在代表国家的颠峰上被传唱和颂扬,长大了也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人.长大后,国歌的词曲早已谙熟在心,对词曲作者的崇拜更加理性,见到重大的节日和国家领导人迎来送往时被播放和演奏,它更变成了一种礼仪,代表了国家兴旺的一种信心和勇气,欣慰不已;等我年迈时凝听它,也许它依旧会有一种催人奋进、老马励志的况味来.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魅力.它像文学一样有着不朽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聂耳啊,你终于为我(事实上是为大众)谱写了一种神奇.
自然,也转化成一种好奇.小时候看过不少关于聂耳的连环画,一种捧在手中读的小人书,读得小小的人儿满心欢喜,依稀还记得那时的图画中聂耳生着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那是一种渗透进孩童、影响其一生的正面形象,手型中是枪,注视的眼神中有枪,寒风凛冽中高声歌唱,他首先是个战士,然后才是歌者.太喜欢他了,至少有两种原因:一,文质彬彬的(戴眼镜显得有学问);二,风吹不倒他,子弹射不倒他,在孩子的眼里他是站着生活的人,意志坚强.传统观念看来,那叫能文能武,有着榜样的力量.
重温聂耳的成长经历,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他在北平的时候,社会异常混乱,对社会大背景中的个人小背景的探询可谓感受良多——先不说他可能的远大抱负,他在谋生,糊口,基于满足基本生活的努力所面临的恶劣社会环境——聂耳穷得买不起棉衣,他在北平秋去冬天的街头瑟瑟(北方总是比南方冬天来临得更早),最穷的时候在最冷的北方,偶然也必然的铺垫了一个人成长的更多艰辛,难道不是更有力的考验?他身上没有几个钱,他仅有的几个钱都花费在“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他以一个音乐爱好者的最初智慧去体验深藏民间的原初音乐元素,不仅是这样,在叙述的表象中无疑流露出低层生活的甘苦和辛酸,他有着深深的怜悯和替他们说话的欲望.同期他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有《大路歌》、《码头工人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歌》、《卖报歌》,他生活在歌词中的角色一起,所有的创作都指向他们.细看还会发现他们——无产阶级的化身,而聂耳大概是二十左右的样子,他已经具备和积累了为大众呐喊的勇气和认识.他看到,而且切身体会了——到上海后苦苦积攒了一年才买起一把廉价的吉他,帮助他完成了上述优秀歌曲的创作,在北京拿这把吉他登台演出四天才得到六元钱的报酬,进而获得对资本家反面的感情体会.歌声就是代表无产阶级要求解放的心声.
——和田汉合作创造《义勇军进行曲》之前,斯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践踏上东北的土地,他获悉此消息义愤填膺,既要表达无产阶级的苦衷,又须激起国人拒当亡国奴的斗志,样稿初成,迫害接踵而至,为躲避追捕来到日本,情和景促使他一气呵成,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谱曲并迅速将定稿寄至国内.曲调豪情和雄壮,像是从胸腔里吼出来的.事实上〈义勇军进行曲〉的成功完成有可能为他的命运潜藏下了危险的信号,所以不久之后溺亡的成因,被日本特务机关的暗杀,也是有可能的.
三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义勇军进行曲》,获得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当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人民大会堂雄浑的响起,顿时掌声雷动,可惜那已经是聂耳去世之后.
四
可能,是一种摇摆不定的判断.历史定义聂耳时称他为音乐家和革命家,他所有的成就能留存下来并不断传播的原因是他的音乐;被定为国歌又是因为他的音乐当中有《义勇军进行曲》,这样对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的旋律.他能取得《义勇军进行曲》这种音乐上的高度,正是他深入苦难的民众,既无产阶级当中,痛着他们的痛,贫穷着他们的贫穷,同他们一起呐喊,这和其他的革命者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他也是革命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为革命所谱写的音乐有无数,但是《义勇军进行曲》气势恢弘,厚重,有痛定思痛、在痛苦中奋起的斗争激情,音乐的回旋中仿佛在述说中国不堪与辱没的近代史,旋律中有悲亢和挣扎,所以,甚至可以理解它有歌剧的长度和雄浑的品质;接着便是中流急转、奋起抗争.它既概括了过程又有某种程度上的结果,并对美好明天赋予胜利的期待.这也正是聂耳的音乐素养才能达到的高度.
阅读聂耳生平的时候,有一段时期值得注意一番.那是一九三一年前后,聂耳考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剧社”,对那个工作情形的梳理可以更好的理解聂耳革命者的立场.“明月歌舞剧社”创作并流行的是聂耳认为“靡靡之音”的音乐和流行形势,他完全有可能和他们合作得非常融洽并且开僵拓土建树起自己的名声,但是年轻的聂耳觉得国难当头,绝不是颂扬歌舞升平,用歌声表达风花雪月的时期,毅然和该剧社决裂.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创者之一的黎锦晖到如今没几个人能记得也说明,时代需要的是有担当和合适英雄主义的人物,他需要承担一些角色,终于也能被历史所铭记.当下虽国势隆盛,对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很有必要.所以,当我细细感受聂耳其人时,广义上说,这种学习和研究也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五
现实是一面镜子.国歌在我儿时唱响,那一刻小小的人儿会跟着歌唱,感受其中的大气氛,和爱国主义教育,红领巾的颜色国旗的颜色,然后是老师也是一脸的肃穆,那个年代老师穿着最时髦的是中山装,乡下的学生穿带补丁的旧衣服,社会提倡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那又是一个旗帜鲜明,颜色单一的年代,淳朴的民风将国旗和胸前的红领巾扬起、招展,整个社会有如衣服的颜色,藏青、土黄、灰、黑,接近如劳作时扬起的尘土的色泽,那也正是一个发展和建设中的国家的颜色.如今,社会纷繁,绚丽满眼,国家得到了大发展以至大繁荣,人心也跟着漂浮,躁动不已,孩子们不再喊聂耳或者雷锋作叔叔,有可能会称呼为帅哥.帅,有抢眼夺目之意,帅就可以上舞台、影视,唱流行歌曲;帅有颠覆传统定义的危险.社会中有许多危险的火种.所以我觉得,学习先进,包括对“双百”人物的学习,有利于纯正人们的思想,安定社会的争取更大发展更大繁荣的局面.这里借用聂耳在入云南师范学校后写的《我的人生观》上面的话:通过学习,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虽然后来没成为游历家、转行音乐,但也实实在在的为建设新的社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曾记得,很久之前写过一篇什,叫作《苍耳,苍耳》,也是对深情的对象的一种抒发和表达,如今重叠聂耳为题,更是对音乐乃至音乐灵魂、革命乃至革命灵魂的感召和呼唤.
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