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圈是由谁创建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2:46:18
徽商文化圈是由谁创建的?
徽商文化圈是由谁创建的?
徽商文化圈是由谁创建的?
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 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1、新安理学.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2、徽州朴学.也就是徽派考据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
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范海生的中国画
4、徽州篆刻.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
5、徽派版画.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书,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胡正言(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长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
6、徽剧.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
7、徽州刻书.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著名有家刻有歙县汪启淑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县都有;
8、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徽州地区简志)著名的有宋代张杲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汪机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徽州地区简志);
徽派建筑
9、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0、徽菜.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炎、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竹根山子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及黄山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属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绩溪县、属于江西省的婺源县.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括文化的所有领域.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260多所;社学明初有462所,清康熙时达562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科举及第者众,仅明清两代徽州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状元数仅清一代本籍加寄籍有18人,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更有影响深远的徽商,成为人们长盛不衰的 研究话题.徽州文化之所以影响深远,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学术意义.
一、 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 史志官记述历史,尽管多为公正或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国家民族大事或地方区域大事,民间的、老百姓的事则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学富五车的彦儒、文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在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或囿于一叶障目.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有也是加了选择和文饰的,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的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 目前,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目前还散落在民间的未被发现的估计至少还有近十万件,仅笔者收藏拥有的也达千余件.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不仅有历史文书、档案资料,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二、 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 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为活跃、最具代表性地区. 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积累之后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当时纷呈的学派、流派作为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如作为徽州文化诸流派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的新安理学,它就是作为儒家文化在经历了孔孟的经典阶段和董仲舒的神学阶段,而至两宋发展到了理学阶段后在徽州的典型投影.程朱理学的创始者程颢、程颐祖籍歙县篁墩,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婺源,新安理学亦即"朱子之学",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源远流长,代表着程朱理学之正宗.道光《休宁县志》载:"在明清,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因此,研究新安理学也就是典型标本性地研究了程朱理学.再如徽派朴学,它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四百年学术史上地位显赫,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其影响还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少使胡适深受影响.因此,研究徽派朴学极具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特别是经学研究的典型价值.还如新安画派,它也是作为中国画艺术发展到两宋以后,开始进入山水画艺术全面发展阶段的最高代表,研究新安画派就可以标本性地研究整个两宋以后的中国画发展,并且其师承和影响一直至今.所以说,进行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视一般.
什么是徽州学
徽州学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徽州文化的时间概念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1911年),但我们对徽州文化的研究时间不能限于这一时间范围.一个文化的形成,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影响力的延续,如徽州宗族社会始于宋,形成于明清.但中原氏族迁徙到徽州这块土地上来,却从汉代就已经开始,其逐步土著化的过程,是宗族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宗族文化在民国时期乃至于到今天,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至于民国期间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的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都是在徽州文化熏陶和浸淫下成长起来的名人,是徽州文化冲力在民国时期学术、教育、艺术领域中的突出表现,也应该纳入徽州学研究的范畴.同时在地域上也有“小徽州”与“大徽州”之分.因此,徽州学研究的时间和地域概念不限于徽州文化的时间和地域.
由于徽州文化的内容涉及历史学、文献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文学、美学、民俗学、建筑学、环境学和医学等诸多学科,所以徽州学的属性为综合性学科.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学同徽州学有什么区别
徽学即徽州学,徽学是徽州学的简称.
历史上曾经将徽州府学称之为“徽学”,也有将新安理学和徽州学术称为“徽学”的,但这种称呼只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不是一种概念,同现在的徽学学科概念不同.
徽学也不安徽学,徽剧是属于徽州的地方剧种,不是安徽剧;徽派篆刻是徽州地方篆刻流派,不是“皖派”篆刻;同样徽商也不安徽商,而是徽州商帮.
徽州学成立的学术基础是什么
徽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有三方面的基础.
一是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据统计,现在徽州人的著述总数在4000种以上,文书约40余万件.徽州文献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学术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徽州文书被誉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文献或文书,都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历史,或称为文字资料.而作为徽州学成立的第二个学术基则是大量的文化遗存.文化遗存并非以文字形式,而是以实物形态保存下来的资料.据统计,原徽州府属六县有各种文化遗存5000余处.另外还有各类馆藏文物近20万件.这些文化遗存,我们称其为物态文化资料.这些物态文化资料,可以补充文字资料的不足,也是徽州学研究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徽派建筑、徽州村落、新安画派、徽州工艺等课题的研究,往往大部分要依赖于这些物态文化资料.而很多文献、文书资料的记载也可以通过这些文化遗存来得到验证,以辨真伪.
徽州学成立的第三个学术基础是以口述和演唱形式保留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如傩舞、目连戏、徽剧、民间游艺、传统工艺以及民俗、方言等.徽州戏曲、徽州民俗、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徽州方言等课题的研究主要依赖这类资料.
徽州学研究有哪些学术价值
一.徽州文化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提供了一个范本.徽州保存下5000余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余种文献、40余万件文书,跨越千年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尤其地面文物遗存、无形文化遗产和文书档案,均为第一手资料,是人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不可多得的资料,为按历史本来面貌做综合实态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绍泉先生指出,以徽州文书为代表的历史文书档案为主要资料,综合研究历史社会实态,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
二.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流派纷呈,独树一帜,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如徽派篆刻是中国文人流派篆刻的主流,对徽派篆刻的研究,其实就是对中国文人篆刻史的研究;徽派版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最高成就,对徽派版画的研究,也就是对中国传统版画的研究;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是宋以来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具有典型标本研究价值等等.因此徽州学研究,实际也就是对中国封建后期传统文化的研究,窥一斑而见全豹,具有普遍的学术意义.
三.徽州文化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徽州四面环山,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风景秀丽,人们的审美观自然受到山水环境的影响.徽州四雕艺术、文房四宝艺术、徽派盆景艺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等,就是徽州自然环境同徽州人审美观相结合的产物,而新安医学、徽菜、徽州方言的形成,同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有关联,徽州宗族社会构成和村落结构,同徽州地理环境也有关系,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
四.具有研究文化溶合规律的价值.徽州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首先是表现在徽州的社会、人口、文化的本身原就是由移民而形成,由此决定了其社会与文化的诸多现象和特点都受移民问题决定、影响.其次是徽州文化的昌盛与发展,本身还存在着一个由徽州本土再向外移民的问题,并对侨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如徽派朴学、徽剧、徽州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徽派刻书、徽派篆刻、徽菜等对扬州学派、京剧、江南园林、中国版画、篆刻、菜系都有渗透和影响.研究徽州文化,可以获得中华大文化溶合各民族文化、各地方文化的一般与个别规律,为繁荣中华大文化作出贡献.
徽州学研究有哪些现实意义
徽州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点:
第一,对黄山市而言,以旅游立市,“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是跨世纪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对徽州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高水平、高质量地向世界推介徽州文化,把徽州文化转化成宝贵的旅游资源,促进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第二、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当前,随着电脑普及、互联网开通,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圈、文化圈.西方文化不断侵蚀和占领中国市场,一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不仅在文化趣味上追求西方那一套,甚至在语言上也是中西混杂、网络用语同日常用语混杂.在这种时候,弘扬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显得重要.而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当前大力提倡政治上的“德治”、经营中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对徽州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弘扬其精华,就是使中国传统文化能“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