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2:02:11
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地位
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地位
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地位
西安事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壮大了革命力量.“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把中国共产党看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络绎不绝地到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和平谈判代表团的领导人周恩来同志“对于来访的人们”,“宁肯不休息,不吃饭,都要亲切地予以接待,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党的主张,帮他们解除各种忧虑.” “七·七事变”打响了抗日战争的枪声后,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不断地壮大起来.抗战爆发时,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人少、兵少、地盘小,只有4万多军队,一个陕甘宁边区,从在1938~1943年短短的几年里,解放区军队发展到近47万人,民兵200万,游击区和根据地人口约达一亿.常言道:顺流者昌.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了抗日这股洪流昌盛地发展起来的.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它促使全国各种势力不得不聚集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各反蒋势力明确表示拥蒋抗日,准备投入抗日第一线.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西安事变”迫使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局出发毅然捐弃前嫌,将原来的抗日策略调整为“联蒋抗日”;并在1937年2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后,又与国民党进行多次秘密谈判,终于促使国民党在“七·七事变”后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使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蒋介石不得不暂时放弃反共内战的错误政策.西安事变促使了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客观上迫使蒋介石停止了剿共内战之举,争取到了蒋介石抗日的承诺,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
2.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已经有了抗日思想的萌芽,“西安事变”起了催化的作用.
3.“西安兵谏”的和平解决使中国革命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历史曲折,打破了蒋介石最后一次大规模“剿共”的军事计划
首先,中国革命力量在革命斗争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全国红军的总数由长征前夕的20万人下降到7万多人”,此后“西路军又在河西走廊地区损失2万多人”;全国各地原有的十几块根据地,只保住了陕北一块,虽然有所扩大,但范围有限;中共党员的人数大为缩减,党的威信和政治影响还没有足够普及深入到全国.然而在此时,蒋介石还在继续坚持其“援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处心积虑地以优势兵力组织进行又一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和陕北苏区不得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这使得红军北上抗日救国的发动不可能,还势必被迫接受徒然自损国力的内战.这样一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场巨大的灾难,中国的革命史将要艰难而又曲折地向前迈进.
其次,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都失败了,但在1933年10月到1934年10月的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取得了胜利,红军兵力由8万多锐减为3万多,并且自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后,所活动的苏区几乎全是穷山僻壤、地瘠人稀、经济落后,难以保证军需民用及兵员补充,蒋介石要剿灭红军是有可能的.再次,蒋介石正式宣布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部”,并派遣张学良的东北军入驻西北,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联合“剿匪”,并自兼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司令,积极酝酿一场新的军事“剿共”计划.蒋介石大有乘胜追击、扫平“赤匪”而后挥戈东指、抗击倭寇之势.
“西安事变”正是在这紧急关头发生并取得了和平解决,假如没有“西安事变”的发生,或假如没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我们必然将会看到中国革命力量更加巨大的损失.“西安事变”的突发,把蒋介石的“剿共”计划给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