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与通假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2:04:45
假借与通假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假借与通假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假借与通假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一种是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也相通的两个字,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县”通“悬”,“责”通“债”,“反”通“返”,“知”通“智”.
另一种是借用音同或音近但意义毫不相干的字来替代某个语音或字,这种情况叫做假借.假借字又有两种情况.
(1)“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古代原只有第二人称代词的读音而没有字,于是借一些读音与第二人称代词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样就不需另造新字了.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中的“女”是假借字.
(2)“本有其字”的假借.文字中已有某字,可是写的人偏不用,而借用一个与这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而这两个字的字形不一定有联系,意义也没有什么关系.简言之,即“形异义异而音不异”.如,“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中的“生”通“性”;“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中的“得”通“德”.这一类字又称为通借字.
通假又叫通借。其特点是“本有其字”的借用,与“本无其字”的假借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假借与通假的现象在上古都出现了,而在理论上,许氏仅总结了一类—假借,这就使得后世含混不清。或谓假借即通假,或谓假借包括了通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人朱骏声是把假借认作通假的。他说“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事,朋来是也。”《说文通训定声・转注》强调“假借必有本字。”这恰恰是通假如果朱氏的假...
全部展开
通假又叫通借。其特点是“本有其字”的借用,与“本无其字”的假借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假借与通假的现象在上古都出现了,而在理论上,许氏仅总结了一类—假借,这就使得后世含混不清。或谓假借即通假,或谓假借包括了通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人朱骏声是把假借认作通假的。他说“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事,朋来是也。”《说文通训定声・转注》强调“假借必有本字。”这恰恰是通假如果朱氏的假借含义本来就是指的通假,则不当用假借一词。清人王引之是把通假包括在假借之中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