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否实有其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6:56:27
宋江是否实有其人宋江是否实有其人宋江是否实有其人--吴越聊水浒散稿之二吴越还有人问:武松此人,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对于武松的原型,我没考证,不敢妄下断语,但是对于宋江,却略知一二.下面如实道来,请博友们

宋江是否实有其人
宋江是否实有其人

宋江是否实有其人
--吴越聊水浒散稿之二吴越
还有人问:武松此人,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对于武松的原型,我没考证,不敢妄下断语,但是对于宋江,却略知一二.下面如实道来,请博友们指正.
顺便说一句:我是个离休十几年的离休人员,现年75岁.在“安享晚年”的余暇时间中,愿意继续思考并探索一些问题,不求名利,只愿公诸同好,共同探讨.--如果浮躁的愤青们觉得又有了破口大骂的机会,很想登台表演,展示自己,敬请随意!
简单地说,《水浒传》是一部写“杀人放火”的书,最善于写坏人,最不善于写战争;其人物、故事只有一分真、九分假.严格地说,它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虚构的演义小说.--所谓“演义小说”,指的是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和故事,历史上的确有过,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却是编造的.
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借助文学艺术的力量,在中国早已经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了.但是其中只有三十六个人物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其余七十二个,大都是创作出来的“子虚”加“乌有”.单说人物,就已经是三分真七分假了;再加上三十六个人的故事当时并没有客观具体的记录,大部分是根据传说编造出来的,这样一算,岂不就只有一分真、九分假了?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淮南地区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宋江实有其人,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有记载.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四》中说:“(宣和)三年春正月……是月方腊陷婺州①,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庚午赵震坐弃杭州,贬吉阳军②,罢方田.甲戌降诏招抚方腊.……是月方腊陷处州③.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④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四月庚寅,忠州⑤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清溪⑥.”--------
① 婺州--今浙江金华.②军--“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划之一.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后又增加三路,共十八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而辖区比现在的省小.路下面,又分府、州、军、监.吉阳军、淮阳军以及《水浒》中写到的无为军,都是小于州府的城镇,而且是驻军的地方.淮阳军应该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③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④楚、海州--楚州的辖境历代不同.宋代的楚州治所在山阳(不是陕西的山阳,而是今江苏淮安),辖境相当于今天江苏淮河以南、盱眙[音xū-yí须移]以东、宝应盐城以北地区.海州故治在今江苏北部灌云县西南.⑤忠州--治所在今四川忠县.⑥清溪--应作青溪,在今浙江淳安县(原县治已经淹没在新安江水库底下).
这里的记载,时间地点都很清楚:宋江进攻淮阳军和招降的时间都在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比方腊起义稍晚,是在方腊已经攻下杭州、处州之后的激战阶段.关于宋江投降的经过,《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张叔夜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叔夜)……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①,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加直学士,徙济南府.”这一段记载分明说:张叔夜是在连云港南面的海州当知州的时候,在海边逼降了宋江,然后升为济南府知府的.
--------①使间(音jiàn鉴)者觇(音chān搀)所向--派遣间谍窥测(宋江等人)所走的方向.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和《东都事略·侯蒙传》中也说:“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罢(中书侍郎)知亳(音bó博)州,旋加资政殿学士.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吴越按:《东都事略》作“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这一段记载,说的是侯蒙在当亳州知州的时候,曾经上书徽宗,认为宋江能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或河朔),必定是个大能人,建议赦免他的罪过,让他带兵去征方腊.传中没说皇帝是否同意他的建议,却为此把他升为东平府的知府.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据此可知:方腊起义的时候宋江还没有投降.这一点与《徽宗本纪四》的记载相同.方腊于宣和二年秋冬之交起义,三个月时间,占领了睦州①、杭州等七州四十八县,宣和三年四月兵败被俘(晚于宋江投降两个月).方腊起义军,是一群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从起事到灭亡前后一共不过半年多时间.事实上,即便宋徽宗同意侯蒙的建议,让他到东平府(梁山泊就在东平府的管辖下)去当知府,主持招安事宜,一方面是他没到任就死了(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一方面即便等他到任,再去招安,方腊起义也早已经平息下去.
--------①睦州--今浙江建德市,下辖淳安县,是方腊起义的地方.宣和三年方腊起义失败以后,睦州改名严州.
以上是正史的记载,野史记载还很多,如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等史书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宋江投降之后干什么去了,只有《大宋宣和遗事》的末尾有一句:因“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宋江征方腊的故事,当然是不存在的.第一即便朝廷有这个意思,时间上也来不及了;第二《大宋宣和遗事》是“讲史”的文学书,相当于现在的说书,不是历史书.《宋史》中分明记载着平定方腊的指挥官是宋代名将韩世忠,生擒方腊的将军是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与宋江并没有什么关系.
有人怀疑宋江投降后被杀.例如洪迈①的《夷坚乙志(六)·蔡侍郎》中说:“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以病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卒.未几,其所亲王生亡而复醒,见蔡受冥谴,嘱生归告其妻云:‘今只是理会郓州事.’夫人恸哭曰:‘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有人据此认为所杀的就是宋江等人.
--------①洪迈(1123-1202)--宋代学者,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号容斋,博览经史百家,对宋代的掌故特别熟悉,孝宗时任端明殿学士.著有《容斋随笔》及《夷坚志》等.
按《夷坚乙志》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离宣和六年(1124)不过四十余年,尽管所述故事是道听途说,而且“冥谴”之说也属于“小说家言”,不过“杀降”一事大概不是虚构的.但是时间上有出入:宋江投降,是宣和三年间事,蔡侍郎招降“梁山泺贼五百人,既而悉诛之”,是宣和六年间事.即便宋江确实是在梁山泊投降的,也是另一支土匪或起义军在宋江之后盘踞在梁山泊,于宣和六年间投降后被杀.也有人据此推测说:宣和三年投降后的宋江,命运不会比宣和六年投降的“梁山泺贼五百人”更好.不过推测不等于就是事实.
《宋史》称宋江为“淮南盗”,这有两个概念:一个指他是淮南人,一个指他在淮南开始“作乱”.从上下文及其他记载看,指他是淮南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关于宋江“横行”的地区,史书上一说是“河朔”,一说是“齐、魏”.河朔,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齐,是山东北部和河南东南部;魏,是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北部.因此河朔和齐、魏的含义相差不是很大.从“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这句话分析,意思是“原先盘踞在淮南(不一定是淮南人)的匪盗宋江等人进攻河南东部的淮阳军(应该就是今天河南的淮阳),派军队去征剿,宋江等人又窜到京东(开封以东地区)和长江以北,到了江苏省北部的楚州、海州地区”,分明没有到过“河朔”或“齐、魏”,最后也是由在苏北的海州知州张叔夜招降的.宋江等人投降以后,怎么做官,怎么去打仗或被杀,就没有史料记载了.由此可见宋江是“淮南盗”,据点在江苏北部,而不是“山东及时雨”,据点也不在“梁山泊”.
简短的结论:宋江等人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只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他们的活动据点在淮南,而不是在山东;宋江等人的确被逼降了,降后情况史书无记载,但绝对没有去征方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