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文学派是诞生于天门的竟陵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4:41:02
竟陵文学派是诞生于天门的竟陵吗
竟陵文学派是诞生于天门的竟陵吗
竟陵文学派是诞生于天门的竟陵吗
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竟陵,即今日之湖北省天门市).
以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遂趁势而起.
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有《隐秀轩集》.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少慧而科场不利,天启七年(1634)
始举于乡,崇祯十年死于赴进士考试的旅途中.有《谭友复合集》.钟、潭曾编选《诗归》(单行称《古诗归》、《唐诗归》),在序文和评点中宣扬他们的文学观,风行一时,竟陵派因此而成为影响很大的诗派.
竟陵派在理论上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从各方面加以修正.他们提出“势有穷而必变,物有孤而为奇”(钟惺《问山亭诗序》),即反对步趋人后,主张标异立新.那么,从公安派那里,竟陵派向何处“变”呢?他们看到公安派的流弊在于俚俗、浅露、轻率,便提出以一种“深幽孤峭”的风格来纠正.钟惺《诗归序》谈如何求“古人真诗”,有云:“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
他们也主张向古人学习以成其“厚”(谭元春《诗归序》说他和钟惺曾“约为古学,冥心放怀,期在必厚”),但这又不像七子派那样追求古人固有的“格调”,而是以自己的精神为主体去求古人精神所在.所以他们解说古诗,常有屈古人以就己的.
在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上,竟陵派与公安派是一致的,但二者的审美趣味迥然不同,而在这背后,又有着人生态度的不同.公安派诗人虽然也有退缩的一面,但他们敢于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标准,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压迫的痛苦,毕竟还是具有抗争意义的;他们喜好用浅露而富于色彩和动感的语言来表述对各种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的追求,呈现内心的喜怒哀乐,显示着开放的、个性张扬的心态;而竟陵派所追求的“深幽孤峭”的诗境,则表现着内敛的心态.钱谦益说他们的诗“以凄声寒魄为致”,“以噍音促节为能”(《列朝诗集小传》),是相当准确的.他们的诗偏重心理感觉,境界小,主观性强,喜欢写寂寞荒寒乃至阴森的景象,语言又生涩拗折,常破坏常规的语法、音节,使用奇怪的字面,每每教人感到气息不顺.如谭元春的《观裂帛湖》:
荇藻蕴水天,湖以潭为质.龙雨眠一湫,畏人多自匿.百怪靡不为,喁喁如鱼湿.波眼各自吹,肯同众流急?注目不暂舍,神肤凝为一.森哉发元化,吾见真宰滴.
这诗不大好懂.大致是写湖水寒冽,环境幽僻,四周发出奇异的声响,好像潜藏着各种怪物.久久注视之下,恍然失去自身的存在,于是在森然的氛围中感受到造物者无形的运作.
钟、谭诗类似于此的很多,他们对活跃的世俗生活没有什么兴趣,所关注的是虚渺出世的“精神”.他们标榜“孤行”、“孤情”、“孤诣”(谭元春《诗归序》),却又局促不安,无法达到陶渊明式的宁静淡远.这是自我意识较强但个性无法向外自由舒展而转向内倾的结果,由此造成他们诗中的幽塞、寒酸、尖刻的感觉状态.
竟陵派诗风在明末乃至清初十分流行,其影响远比公安派来得久远,这是晚明个性解放的思潮遭受打击以后,文人心理上的病态在美学趋向上的反映.钱谦益站在正统立场上对竟陵派大加掊击,斥为“诗妖”,甚至指为国家败亡的朕兆(见《列朝诗集小传》),虽为偏颇之论,却也指出了竟陵派诗与正统文学的距离,及其表现出的时代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