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0:37:08
怎样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怎样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怎样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但单纯量的优势并不一定具有质的优势.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一是静态数量优势 .这个数量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在国民经济中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个产业甚至每个企业都是公有制占优势.有的产业有的地方可以是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如浙江的温州,福建的石狮,广东的东莞,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了优势,但这些都是局部,从整体上看目前公有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比重在 50%以上.因此,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产业非公有资产占优势,不影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因而也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动态数量优势.十五大没有给出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具体的数量界线,而只是要求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个优势实际上涵盖了大于50%、小于100%的一个区间范围.只要在这样一个区间范围内,都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而不能认为公有制经济百分比越大越好,只有达到80%、90%才是优势.十五大给出的有弹性的数量标准,不仅为党和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客观可能适时调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公有制主体地位,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以往人们只是简单地用公有制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没有公有制的质量概念.党的十五大不仅把公有制质量标准引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范畴,而且强调指出,公有制占主体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什么是公有制经济的质?这就是说,公有制经济有很强的规模扩张能力,有很强的技术进步的能力,有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比较高的全员要素生产率.一句话,和其它经济形式相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对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来说,提高公有制的质量比增加公有制的数量更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公有制数量很多,但质量不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能不会是稳固的;相反公有制的数量减少一些,但质量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公有制主体地位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更加稳固.
2.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所谓控制力,一是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
针对我国国有经济分布面广、散而小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这些重要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