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华经典后,写一篇“力行日记”要求:在初步理解中华经典文句意思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悟,并以日记的格式把亲身经历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2:08:26
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华经典后,写一篇“力行日记”要求:在初步理解中华经典文句意思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悟,并以日记的格式把亲身经历感
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华经典后,写一篇“力行日记”
要求:在初步理解中华经典文句意思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悟,并以日记的格式把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某一日或某一件事写下来,要写真“我”真事真感受.回答后再悬赏)
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华经典后,写一篇“力行日记”要求:在初步理解中华经典文句意思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悟,并以日记的格式把亲身经历感
dfvbm
——细讲《弟子规》——
总论
弟子→规范
弟子:对于圣人来讲,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弟子。
规范:每一个人在家出外做人,做事,生活的基本行为范围与规律。古人可以用半部《论语》,用圣贤的德行来治天下,教化众生;用《弟子规》中的智慧来整理我们的言行举止。《弟子规》传承给我们学“学而时习之”(学而改之)的方法,改“断恶、戒习”(对之经典而改之错误,反之则浪费时间)使之达到心灵...
全部展开
——细讲《弟子规》——
总论
弟子→规范
弟子:对于圣人来讲,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弟子。
规范:每一个人在家出外做人,做事,生活的基本行为范围与规律。古人可以用半部《论语》,用圣贤的德行来治天下,教化众生;用《弟子规》中的智慧来整理我们的言行举止。《弟子规》传承给我们学“学而时习之”(学而改之)的方法,改“断恶、戒习”(对之经典而改之错误,反之则浪费时间)使之达到心灵生活的愉悦与人生圆满的过程。
【缘起】
本人师范大学毕业在大学里任教多年,曾经对《弟子规》也有过的错误的认识观念:认为那是少儿应该学习的课程,我们就不用了吧,长大了,一些事情都懂,都会,用自己逻辑思维做事程序,错了也认为很坦然、很有道理。当真正学了《弟子规》后才知这个理念的力量,值得反思,教育需要改革。这个改革不是要我们再有什么新的创造,只需要我们简单的继承古人的教诲,今天弟子体会到“听话”的本领学到自己的脑子里、用到自己的行为中、做给他人为示范还真得要有“玄奘西游”那种韧劲。这要感谢孔子他老人家对我们后辈人的关爱,我们应该继承,并且更重要还得传承!
【专题】
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示范。(《弟子规》的113件事做到很重要)
现代人礼节中认识到教师不光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在举止言行中端正自己的做事态度,才真正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有成就。如何影响环境,改造环境及命运。这些统统都得从「首孝弟」开始,这要从自己知恩感恩报恩谈起,很简单的就可以证明「圣人训」的天地人三才最基本的规律。
“弟子”的这个概念也很有分量,在世界上它为众生,在国家里它为子民,在社会中它为学子,在家里它为孩子(晚辈)。“规”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形容语,在我认为这个“规”的概念力量也非同小可。很容易想得到,古人可以用半部《论语》治理天下,是因为《论语》中隐藏很多潜规则。《弟子规》出自《论语》,并且现代的企业家胡小林先生把《弟子规》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有那么大的效果。足以证明“规”不是一个小小的范围,也不是简单的规定,而它是一个人要想在这个宇宙中生存的自然规律。天地人能够被圣人并列称为三才,有一定的道理。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每一天都有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中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万物从地而生。上千年来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更改这个规律,同样人是天地的产物也应该遵从这个规律。细读《弟子规》后知道它不讲废话,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也没有什么很了不起的观念,都是我们生活中平平常常言语行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看似很简单,一共有1080个字、叙述113件事,但要按着上面的每一点做到,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那需要功夫啊!做老师的知道现在的孩子难教,但从教育的角度去思考过难教的原因吗?
「入则孝、出则弟」这里就明确告诉我们在家、出外应该做到和不应该做的一些细小的行为。体谅父母的心真的用孝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从」,「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自己上学期间,父母工作挣钱的劳累,回家还要为了自己成人而叮嘱,那种爱不是用言语可以体会得到的。现代的家庭正好反过来了,哪还有孩子讲孝道的啊!都是父母惯着孩子,简单的听话都不会了——自己的学生曾对着我说:“老师,你别老管我了,我的爸爸把我的工作都安排好了,我在这里只是混一个毕业证”。听后我的心一颤。父母有能力,是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这个帮助已经到了不在乎你是否学不学到知识了吗?这是父母之志吗?真是不敢想象,父母是天,孩子那就是天子,不错,可面前的问题是家长对待孩子百依百顺,家长们想象一下,到了学校你们的孩子会听你老师的吗?连父母的话都不去体会了,她还会认为老师应该尊敬吗?不会的,听老师的话也是给你面子,听听而已。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挽救啊?我陷入了沉思。
我的父亲也是在学校工作,他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兄道友、弟道恭」在大学教书,我比自己教的孩子们长不了几岁,他们所以叫我“师姐”。 也就当他们是自己的弟妹,在学习中我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学习的资料,完成课程。这件事我做的很好能够得到学生爱待,成绩也在我们的感情的磨合中不断的提高。
「财物轻、怨何生」作为当老师的,学生有困难应该帮助。自己有这么个学生,学习很努力,平时和我也处的很好。有那么一天要向我借钱,说是让我管理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当时我没有同意,从那时起,学校的课再也没上过,以没有生活费为理由,去打工赚钱了,荒废了学业。他的父母不在身边,在韩国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现在想想当时要是帮助她,也免得让她的父母担心了,当时没学《弟子规》,惭愧啊!
「泛爱众、而亲仁」我们不但要爱待自己身边所有的人,而且我们学习珍惜生命(动物、植物等)。说到这,我想起了庄子在《至乐》篇里,借孔子的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的国君很欢喜,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庄严的乐曲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
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庄子借孔子之口总结说,这叫“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也就是说,这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不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里还少吗?家长们对待自己深爱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揭开他们精神包裹那?按着今天的科学的育儿研究。我们总在以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你要出名,你要如何。。。。。,你要如何如何。这不就是给海鸟摆的宴席吗?
「有余力、则学文」学习文化也要讲究方法,就拿学习《弟子规》来说吧!身体不能力行孝、悌、信、泛爱众、能亲仁这些本分,那就只是增长了自己的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那读书又有何用啊?如果做老师我只是一味的教书,不明事理,依照自己的偏见行事,造成错误而不知,那也是惭愧啊!
收起
百行孝当先
——细讲《弟子规》——
总论
弟子→规范
弟子:对于圣人来讲,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弟子。
规范:每一个人在家出外做人,做事,生活的基本行为范围与规律。古人可以用半部《论语》,用圣贤的德行来治天下,教化众生;用《弟子规》中的智慧来整理我们的言行举止。《弟子规》传承给我们学“学而时习之”(学而改之)的方法,改“断恶、戒习”(对之经典而改之错误,反之则浪费时间)使之达到心灵...
全部展开
——细讲《弟子规》——
总论
弟子→规范
弟子:对于圣人来讲,我们所有的众生都是弟子。
规范:每一个人在家出外做人,做事,生活的基本行为范围与规律。古人可以用半部《论语》,用圣贤的德行来治天下,教化众生;用《弟子规》中的智慧来整理我们的言行举止。《弟子规》传承给我们学“学而时习之”(学而改之)的方法,改“断恶、戒习”(对之经典而改之错误,反之则浪费时间)使之达到心灵生活的愉悦与人生圆满的过程。
【缘起】
本人师范大学毕业在大学里任教多年,曾经对《弟子规》也有过的错误的认识观念:认为那是少儿应该学习的课程,我们就不用了吧,长大了,一些事情都懂,都会,用自己逻辑思维做事程序,错了也认为很坦然、很有道理。当真正学了《弟子规》后才知这个理念的力量,值得反思,教育需要改革。这个改革不是要我们再有什么新的创造,只需要我们简单的继承古人的教诲,今天弟子体会到“听话”的本领学到自己的脑子里、用到自己的行为中、做给他人为示范还真得要有“玄奘西游”那种韧劲。这要感谢孔子他老人家对我们后辈人的关爱,我们应该继承,并且更重要还得传承!
【专题】
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示范。(《弟子规》的113件事做到很重要)
现代人礼节中认识到教师不光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在举止言行中端正自己的做事态度,才真正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有成就。如何影响环境,改造环境及命运。这些统统都得从「首孝弟」开始,这要从自己知恩感恩报恩谈起,很简单的就可以证明「圣人训」的天地人三才最基本的规律。
“弟子”的这个概念也很有分量,在世界上它为众生,在国家里它为子民,在社会中它为学子,在家里它为孩子(晚辈)。“规”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形容语,在我认为这个“规”的概念力量也非同小可。很容易想得到,古人可以用半部《论语》治理天下,是因为《论语》中隐藏很多潜规则。《弟子规》出自《论语》,并且现代的企业家胡小林先生把《弟子规》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有那么大的效果。足以证明“规”不是一个小小的范围,也不是简单的规定,而它是一个人要想在这个宇宙中生存的自然规律。天地人能够被圣人并列称为三才,有一定的道理。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每一天都有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中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万物从地而生。上千年来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更改这个规律,同样人是天地的产物也应该遵从这个规律。细读《弟子规》后知道它不讲废话,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也没有什么很了不起的观念,都是我们生活中平平常常言语行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看似很简单,一共有1080个字、叙述113件事,但要按着上面的每一点做到,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那需要功夫啊!做老师的知道现在的孩子难教,但从教育的角度去思考过难教的原因吗?
「入则孝、出则弟」这里就明确告诉我们在家、出外应该做到和不应该做的一些细小的行为。体谅父母的心真的用孝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需顺从」,「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自己上学期间,父母工作挣钱的劳累,回家还要为了自己成人而叮嘱,那种爱不是用言语可以体会得到的。现代的家庭正好反过来了,哪还有孩子讲孝道的啊!都是父母惯着孩子,简单的听话都不会了——自己的学生曾对着我说:“老师,你别老管我了,我的爸爸把我的工作都安排好了,我在这里只是混一个毕业证”。听后我的心一颤。父母有能力,是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这个帮助已经到了不在乎你是否学不学到知识了吗?这是父母之志吗?真是不敢想象,父母是天,孩子那就是天子,不错,可面前的问题是家长对待孩子百依百顺,家长们想象一下,到了学校你们的孩子会听你老师的吗?连父母的话都不去体会了,她还会认为老师应该尊敬吗?不会的,听老师的话也是给你面子,听听而已。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挽救啊?我陷入了沉思。
我的父亲也是在学校工作,他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兄道友、弟道恭」在大学教书,我比自己教的孩子们长不了几岁,他们所以叫我“师姐”。 也就当他们是自己的弟妹,在学习中我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学习的资料,完成课程。这件事我做的很好能够得到学生爱待,成绩也在我们的感情的磨合中不断的提高。
「财物轻、怨何生」作为当老师的,学生有困难应该帮助。自己有这么个学生,学习很努力,平时和我也处的很好。有那么一天要向我借钱,说是让我管理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当时我没有同意,从那时起,学校的课再也没上过,以没有生活费为理由,去打工赚钱了,荒废了学业。他的父母不在身边,在韩国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现在想想当时要是帮助她,也免得让她的父母担心了,当时没学《弟子规》,惭愧啊!
说到这,我想起了庄子在《至乐》篇里,借孔子的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的国君很欢喜,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庄严的乐曲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
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庄子借孔子之口总结说,这叫“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也就是说,这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不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里还少吗?家长们对待自己深爱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揭开他们精神包裹那?按着今天的科学的育儿研究。我们总在以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你要出名,你要如何。。。。。,你要如何如何。这不就是给海鸟摆的宴席吗?
「有余力、则学文」学习文化也要讲究方法,就拿学习《弟子规》来说吧!身体不能力行孝、悌、信、泛爱众、能亲仁这些本分,那就只是增长了自己的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那读书又有何用啊?如果做老师我只是一味的教书,不明事理,依照自己的偏见行事,造成错误而不知,那也是惭愧啊!
百行孝当先 dfvbm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