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议论文最好挑一件事来写,要有主题.也可以举一些苏轼的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9:21:38
关于苏轼的议论文最好挑一件事来写,要有主题.也可以举一些苏轼的例子
关于苏轼的议论文
最好挑一件事来写,要有主题.
也可以举一些苏轼的例子
关于苏轼的议论文最好挑一件事来写,要有主题.也可以举一些苏轼的例子
我看苏轼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无数种举世瞩目的艺术形式.国画尊为国粹;书法举世无双;诗词歌赋更是占有一席之地.从古至今,多少才子,学者投身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但学有所成终是寥寥无几,而全部收入囊中的更是凤毛麟角.而苏轼,却正是这凤毛麟角中的领袖人物.他的博学多识,令后人不胜羡之.
在文风绚烂的宋代,有一个父子三人都成为杰出作家的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代表,正是一代文豪——苏轼.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而苏轼所作之词更是标新立异,把自己的胸襟气度,人生经历融入词中形成了不同前人的鲜明个性特色.他以他的学富才雄,一洗文学界“绮罗香泽之态,宛转稠缪之度”唱出了“关西大汉,铜琶铁板”之音,令天下耳目一新,开发出另一番新的天地.一曲《江城子•密州出猎》将心中的无限豪放渲泄得淋漓尽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召显豪迈本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曲《蝶恋花》亦是突出他心中清旷“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句慷慨之词,一阵阵爽朗之笑,一首首千古绝诗,编织成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号
苏轼的文章,由于阅历丰富、学问渊博,突破了无数繁文缛节,不少篇章都力求自由而又准确的表达出深邃的思想意境.把韩愈、柳宗元以来所提倡的文章发挥到极致.他将自己的处世旷达和旷世之才注入文风,使之潇洒磊落、飘逸爽朗.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的视野使他的作品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无法城法牢笼.有的情怀婉转,有的诙谐广博,有的慷慨豪迈……都意境高雅,气韵充沛、自然天成.这不仅因为他学识浑厚和兼收并蓄的深厚学养,更可以看出他的创作追求和人生境界.一切的一切,都使他成了北宋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谈起中国书法,人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苏轼.他在中国书法上造诣不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的书法也与文风一样,沉着、苍劲、豪放而又浑厚,与前人大有不同,表现出自己的书法风格.他所奉行的“书无常法”亦是名流千古,让后人无限感慨.“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无限的玄机,就在这句话中.
而最令我敬佩的不是苏轼那生花妙笔,不是他的文采斐然,不是他的遒劲字体,而是他那妙不可言的品性.
他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官职被贬依旧泰然处之;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为黎民百姓纵然散尽千金也心甘情愿;他是一个走边天下的漫步者,为世间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千古名句;他是一个生性诙谐、学富五车的幽默家,即使兄妹之间的调笑也满口“之乎者也”,而这一切,就是他优良秉性的渊薮.苏轼正是拥有优秀的品质和酣畅的雄文劲采,使其它诗人望尘莫及,更不能相提并论了.后代文人虽各有所长,但都难以超过这位“豪放派鼻祖”.
中国文化的发展犹如百川汇入的江流,既有微波涟漪,风光旖旎之处,也有波起浪涌,云水苍茫之处,正是这无数文人的投入,才使其气象万千.若这渊源之河仅仅只有一种风光,无论多美好,终会失去新鲜感和生命力.而苏轼,则是在这平缓的水流中注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水势,化平缓为激昂,化逼仄为广阔,化依稀零落为永不漫漶,使之一泻千里,面目一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