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怎么会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2:04:11
韩信怎么会死
韩信怎么会死
韩信怎么会死
论韩信的死因
根据法家的理论,独裁者应该能够"御众智",御,取驭之意.才智过人之人,要不取而代之,要不功成名退,隐姓埋名,尚可保全性命.然则,很多才智之人始终不识"共患难"和"同富贵"的区别,对帝王有着太多的幻想,做了刀下怨鬼.前有文种后有韩信.同样的与他们可以互为参照的也是两位响当当的人物范蠡和张良.澳门大学易中天对韩信之死有专门讲座,可惜多有闪烁辞令,而关键地方又含糊而过,加之我对于这段历史也情有独衷,索性班门弄斧,作糊涂言.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
韩王信死前嗟乎: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当日,蒯通从韩信的角度出发,分析天下形式,虽然我不喜欢这个家伙,但从韩信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指出了韩信王天下的最佳策略.通告之刘邦:当今之时,两主县命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这点从当时的时势来看,确实如此,当时刘邦项羽个有苦楚,汉无控势之才,而楚无粮草坐镇.天下之事,权在信.按照通的策略,齐,汉,楚三分天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当然,他显然忽略了彭越的存在,以后的史学家竟然没有置疑这点,如信背汉,越必然自称王,又是一番战国春秋)然后再借助信的军事才能,坐拥天下.信回武涉跟通的话语大体相同: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吾得至于此.既然如此,当时不出兵助汉,却犹豫踌躇,却搞什么封假齐王.此死因一.
非战之罪,亦非天之意,实个性亡信也
随便截取几段信的为人片断:片断一,刘邦王欲召信拜之为上将,萧何告之沛公,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其实韩信求之,这点有所记载,虽然有立军威的原因在里面,毕竟信为一跨夫,但信狂傲的个性暴露无疑,难怪在项羽旗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片断二 这个片断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韩信告之汉王将兵不过10w之众,而韩信自己点兵,多多益善.即使这是个事实,不过面之王,依然如此必死无疑.虽有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的补语已经无济于事了.片断三:生惭哙等伍,那至结陈豨.不说了,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不是用大脑思考问题了.此死因二.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赵匡胤说,"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按说已经得了天下,可以高枕无忧了,却又睡不着觉,夜夜失眠,竟为何事?答案很简单,杯酒释兵权就是答案.当年范蠡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文种不听,结果落得得圣剑自刎,倒是范蠡载西施泛舟西湖,不亦乐乎.(我比较喜欢这个版本的范蠡结局,才子佳人对对碰嘛)关于这一点,通分析的太透彻了,不亏是一智者,可惜跟错了人."今足下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释之事者,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足下,过矣.大夫种存亡越,伯句践,立功名而身死.语曰:『野禽殚,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故以交友言之,则不过张王与成安君;以忠臣言之,则不过大夫种.此二者,宜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之,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下井陉,诛成安君之罪,以令于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数十万众,遂斩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略不出出者也.今足下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此死因三.
玩军事,我不如韩信,但玩心术,我数倍于你
玩真刀真枪的军事,刘邦是远不如韩;但搞阴谋诡计的政治,则韩远不如刘邦.韩信具有作为奴才的最佳品质-够忠诚,遂为善于权术的刘邦所乘,落得一生好象就是为刘邦做走狗似的,注定是兔死狗烹的.韩信对于军事上面时机的把握,确实令人称奇,然则到了政权上面,就上一个刚玩股票的新手一样,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往往坐失良机,于日后时机已去,却又勉强为之,不死才怪.当日韩信劝陈谋反时说: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可惜了这位陈豨,被韩信军事上面的成就所迷惑,最后落得家破人亡,不知作何感情,倒让想起来了陈希同这个家伙~汗ing.不懂权术,不能正确的分析政权上面的时机,此死罪四.信之死因,本就是历史上的一个争论焦点,私下认为除去刘邦个人的领导艺术以外,也就上面的这几点比较靠谱,其它的多是异言异语,可信度不高,当然纯属个人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