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09:59
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课内: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

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何应用数学课程标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课内: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学生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例来处理,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1、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玩“出手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伸出双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5个手指头,”有的说“我看到了4个间隔”.“伸出的手指数与间隔数存在什么关系?”自然的过渡到《植树问题》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手指游戏,感受到植树问题的特点——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捕捉生活现象.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捕捉生活现象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让学生回忆红灯、黄灯、绿灯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红灯、黄灯、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打下了直观的基础.
3、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对于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新出现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却毫无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将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趟,引导学生想象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并思考这样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是10000平方米时,马上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这样,“公顷”的概念在学生的大脑里基本建立.
4、营造生活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75-98=175-100+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7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7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所以,多减去的要把2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外: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因此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能同步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1、开展数学实践,激发应用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开展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实践活动.实践告诉我们,适当开展数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他们应用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等.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学习用品和需要的物品.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使学生更热衷于数学实践活动.
2、加强课外活动,拓宽应用的渠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可以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开展课外活动,了解数学在工业、农业以及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余饭后,节假日均可作为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活动的需要,进行观察、操作和调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应用题以后,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己家里的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以及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又如,在学习“统计”之后,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一项调查性的实践活动,可调查近期(一个星期)的气温变化情况,可调查自己家里10天以来每天生活支出情况等等,然后根据调查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在班长上召开一个统计信息发布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与自身相关的好多信息,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与方法.

不知道楼主的问题是不是 数学建模
一般 概率与统计学是最能在生活中体现使用的 比如患病概率 在大的统计数据下能够得到很多数据 在金融中数学也有很多应用啊
再说 在理工科 微积分 可以说是神一般的科目了 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