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2,结合实际谈谈“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的理解?3.结合实际谈谈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00:47:44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2,结合实际谈谈“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的理解?3.结合实际谈谈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的关系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2,结合实际谈谈“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谈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的关系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2,结合实际谈谈“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的理解?3.结合实际谈谈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是一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再试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两个高度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他除解释世界观外,更强调的是理性分析,在政治立场上,致力于实现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列宁曾经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出了让人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无数的奇迹接连诞生.从洪荒之世道现代科技革齤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等等这样一些新新技术和伟大成果,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催”是意识的作用,意识能促进活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的作用程度最终受到诸多的物质因素的制约,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活动的参与和社会性信息的沟通,促使人的意识有可能变为现实.《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张氏 劝止之曰:‘常言“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你如今力不从心,只索付之无奈了.’”《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母 笑道:‘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儿粥来.’”
3多关系化,统一物质性,多姿多彩,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运动观,动静观,空间位置,根本上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存在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有一种时间,只有现实的时间,我们和你们共同体验的时间.只有一种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的统一性.上述三种环境意味着时间、地点、动作的整一.所以这出戏是古典式的.[4]没有了两种时空,也就没有了两种时空之间难以整一所造成的遗憾.当然,很可能也就没有了“戏剧”,演员不再为观众表演一段故事,而是像运动员进行表演赛,即是真实的比赛,又是表演.也有人认为,这是戏剧的本质的复归,戏剧的原初形态就是一种文化和宗教的群体仪式.
1.(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不是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哲学是否能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因为它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流:第一,自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问题是主要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以往一切哲学的缺点,...
全部展开
1.(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不是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哲学是否能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因为它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流:第一,自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问题是主要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以往一切哲学的缺点,继承了它们的优秀成果,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行动的指南,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无限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还因为它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第一,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做出惟一科学的回答。第二,当今时代面临一系列重大全球性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
2.列宁曾经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出了让人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无数的奇迹接连诞生。从洪荒之世道现代科技革齤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等等这样一些新新技术和伟大成果,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那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便正是这个理。即使是再聪明、能干、贤惠的妇女,如果没有了大米也同样是做不出米饭来。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那么无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要懂得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如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爱迪生的例子一样。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第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其对象性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例子中清楚认识到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在我的身边不难发现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天生从聪慧,在很多人眼里、嘴里、心里,他们都是所谓的“天才”、“神童”,在这里我用了“所谓”,是因为这些同学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他们认为自己是“天才”,那么打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便能够自然而然的吸收并消化所有讲接触到的知识,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有那个能力。于是,渐渐地便荒废了学业。我们也不难发现,往往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扎扎实实付出了很多的人。因为他们相信所有收获都是付出换来的。就拿我们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你的语感有多好,无论你对于语言学习的技巧掌握的有多么熟练,更无论你曾在英语的学习上取的过多么光荣的成绩,如果你的单词量很少而且没有随时更新你的词汇量,那么当你面对一篇布满了生词的文章面前,你将如何运用出你的语感?当你与外国专家交谈某一领域的知识时,你将如何表现出你对于语言学习技巧的掌握度?当你在做经验交流的时候,你将如何用所存储的少的可怜的单词来证明你在英语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于是你便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况中来,尽管你有技巧有方法,在缺少了单词量的情况下,你也不能得出好的结果。那么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结合实际,在追求学习方法的同时不能忘了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这样才能很好的得到学习成效。
因此,在我们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时间活动的时候,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并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到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3.时间与空间是存在的框架,这是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既然时空是客观绝对的,那么时空结构就无法改变或超越。物质形式是冷漠的,当雕塑家用冰冷的大理石雕刻生灵的时候,他最大的困惑就是虚构的精神如何从绝对的物质世界中超升。绘画也在挣脱画布与颜料的束缚。二度、三度的空间与时间,是艺术存在的形式,也是其存在的范围。“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范围。”[1]卡斯特尔维屈罗的苦衷在于,物理的时空是永恒的界限,三度空间与时间中呈现的戏剧,不得不将虚构谨慎地置于绝对时空中,否则戏剧就成了荒诞不经的骗局。卡斯特尔维屈罗的失误是讲了太多的“必须”,把理论变成教条,三一律的合理内核并没有错。1767年莱辛评论伏尔泰的《墨洛珀》时,还将三一律与对三一律的歪曲区别开来。伏尔泰等近代作家只“履行了这条规则的语言,却未履行它的精神。”[2]规律是合理的,但不能变成教条性的规则。两三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不断成为反“三一律”的旗帜。时空的规范会束缚创造力,这是浪漫主义的动机。他们还有他们的理由:既然在剧场中的两个小时无法目睹二十年的变迁、千里之外的事件,那么在“包厢里实际只坐了两个小时的”观众,同样不能想象二十四小时,这与面前实实在在的舞台突然变成客厅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三一律与否,如果认真,不过是物理时空与虚构时空之间同一与差异的程度问题。如果观众不能接受两小时与二十年的差异,那么他们同样难以相信两小时与二十四小时的同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能够接受舞台变成王宫、二十四小时的事发生在两小时,他们同样能够幻想得更多。幻觉中事,何必非真?教条地维护理性就成为叛离理性的荒谬。“三一律”成为遗迹之后,批评界的变迁却没有在创作界找到相同的回声。莎士比亚或许太伟大了,令人望而却步。摹仿莎士比亚戏剧的人不多,摹仿他那开放的史诗性的时空结构的,也很少能在剧场中获得成功。一两个世纪以后,三一律的精神仍活在许多剧作家的创作无意识中。《进入黑夜的漫长历程》是从上午到午夜这十多个小时,《推销员之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等待戈多》的地点始终是那个莫名其妙的乡间小路,《秃头歌女》在客厅。不管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还是荒诞派,剧作的时空结构中,都难免三一律的影子。三一律在理论界的争论早已成为历史,但真实性的神话还在,戏剧的时空限制依然存在于戏剧中。这令人不得不相信,时空的限制是西方戏剧传统的必要部分。如果人们按照惯例去创作,按照惯例去接受,把传统当作一套有效的系统,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有人想进一步追究传统的合理性,就会发现一些古老的困惑仍然纠缠着人们关于戏剧的一些最基本的观念。戏剧摹仿生活,虚构的系统成为一个自足的世界。如果摹仿真实可信,虚构的时空就必须与现实的时空同一,如果差异难免,那么不管是二十年还是二十小时的差异,同样悖理。柏拉图的声音再次威胁着“剧场政体”,戏剧是虚妄无稽的。
放弃虚构时空,还是放弃虚构时空的“真实性”?西方当代反传统戏剧中,有一种放弃戏剧的虚构时空的趋势。剧场中只有一种时空,那就是演员与观众共同的现实时空;只有一种交流,那就是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生活剧院”与“偶发剧”都在尝试将戏剧变成一种纯粹的现实时空中发生的交流活动。戏剧中没有虚构,或让观念直接参与虚构,这就只有一种时空了。德国当代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创作的“言语剧”,就是解决戏剧时空矛盾的一种尝试。他的戏剧中只有一种时空,即现实的演出时空。他的《冒犯观众》中的一位“言者”对观众说:舞台什么也没展现。它并不展示任何其他空的空间,舞台本身就是空的……你们看这块空间想欺骗你们,冒充另一块空间。你们并不是在经验一种意味着另一段时间的时间。舞台上的时间与你们的时间完全一样……舞台前面没有任何障碍。[3] 汉德克用现实的时空取代了虚构时空,从一个偏激的角度试图了解这个戏剧存在的原始悖论,另一位“言者”说:既然我们一直不间断地直接向你们述说,我们和你们构成了同一的整体。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而不是“你们”,这就是我们说的“情节的一致性”。舞台与观众席构成同一的整体,而不再是两个层次。根本没有什么分界。这里并没有两个不同的地点。只有一个地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点的统一性。你们的时间,观众的时间,听者的时间构成一个整体,除了你们自己的时间外,再没有其他的时间,也没有虚构时间与演出时间的区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演出的时间。只有一种时间,只有现实的时间,我们和你们共同体验的时间。只有一种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的统一性。上述三种环境意味着时间、地点、动作的整一。所以这出戏是古典式的。[4]没有了两种时空,也就没有了两种时空之间难以整一所造成的遗憾。当然,很可能也就没有了“戏剧”,演员不再为观众表演一段故事,而是像运动员进行表演赛,即是真实的比赛,又是表演。也有人认为,这是戏剧的本质的复归,戏剧的原初形态就是一种文化和宗教的群体仪式。
收起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现实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突破,但是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那就是实事求是。
2.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谚有‘巧媳妇做不得没面餺飥’与‘远井不救近渴’之语。 陈无己
用以为诗云:‘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救渴需远井。’遂不知为俗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
全部展开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现实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突破,但是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那就是实事求是。
2.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谚有‘巧媳妇做不得没面餺飥’与‘远井不救近渴’之语。 陈无己
用以为诗云:‘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救渴需远井。’遂不知为俗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干的人也办不成事。按,此谚形式历 元 、 明 、 清
而未定。《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张氏 劝止之曰:‘常言“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你如今力不从心,只索付之无奈了。’”《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母 笑道:‘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儿粥来。’”
3.
时间与空间是存在的框架,这是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既然时空是客观绝对的,那么时空结构就无法改变或超越。物质形式是冷漠的,当雕塑家用冰冷的大理石雕刻生灵的时候,他最大的困惑就是虚构的精神如何从绝对的物质世界中超升。绘画也在挣脱画布与颜料的束缚。二度、三度的空间与时间,是艺术存在的形式,也是其存在的范围。“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不但只限于一个城市或者一所房屋,而且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并以一个人就能看见的范围。”[1]卡斯特尔维屈罗的苦衷在于,物理的时空是永恒的界限,三度空间与时间中呈现的戏剧,不得不将虚构谨慎地置于绝对时空中,否则戏剧就成了荒诞不经的骗局。卡斯特尔维屈罗的失误是讲了太多的“必须”,把理论变成教条,三一律的合理内核并没有错。1767年莱辛评论伏尔泰的《墨洛珀》时,还将三一律与对三一律的歪曲区别开来。伏尔泰等近代作家只“履行了这条规则的语言,却未履行它的精神。”[2]
规律是合理的,但不能变成教条性的规则。两三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不断成为反“三一律”的旗帜。时空的规范会束缚创造力,这是浪漫主义的动机。他们还有他们的理由:既然在剧场中的两个小时无法目睹二十年的变迁、千里之外的事件,那么在“包厢里实际只坐了两个小时的”观众,同样不能想象二十四小时,这与面前实实在在的舞台突然变成客厅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三一律与否,如果认真,不过是物理时空与虚构时空之间同一与差异的程度问题。如果观众不能接受两小时与二十年的差异,那么他们同样难以相信两小时与二十四小时的同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能够接受舞台变成王宫、二十四小时的事发生在两小时,他们同样能够幻想得更多。幻觉中事,何必非真?
教条地维护理性就成为叛离理性的荒谬。“三一律”成为遗迹之后,批评界的变迁却没有在创作界找到相同的回声。莎士比亚或许太伟大了,令人望而却步。摹仿莎士比亚戏剧的人不多,摹仿他那开放的史诗性的时空结构的,也很少能在剧场中获得成功。一两个世纪以后,三一律的精神仍活在许多剧作家的创作无意识中。《进入黑夜的漫长历程》是从上午到午夜这十多个小时,《推销员之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等待戈多》的地点始终是那个莫名其妙的乡间小路,《秃头歌女》在客厅。不管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还是荒诞派,剧作的时空结构中,都难免三一律的影子。三一律在理论界的争论早已成为历史,但真实性的神话还在,戏剧的时空限制依然存在于戏剧中。这令人不得不相信,时空的限制是西方戏剧传统的必要部分。
如果人们按照惯例去创作,按照惯例去接受,把传统当作一套有效的系统,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有人想进一步追究传统的合理性,就会发现一些古老的困惑仍然纠缠着人们关于戏剧的一些最基本的观念。戏剧摹仿生活,虚构的系统成为一个自足的世界。如果摹仿真实可信,虚构的时空就必须与现实的时空同一,如果差异难免,那么不管是二十年还是二十小时的差异,同样悖理。柏拉图的声音再次威胁着“剧场政体”,戏剧是虚妄无稽的。
放弃虚构时空,还是放弃虚构时空的“真实性”?
西方当代反传统戏剧中,有一种放弃戏剧的虚构时空的趋势。剧场中只有一种时空,那就是演员与观众共同的现实时空;只有一种交流,那就是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生活剧院”与“偶发剧”都在尝试将戏剧变成一种纯粹的现实时空中发生的交流活动。戏剧中没有虚构,或让观念直接参与虚构,这就只有一种时空了。德国当代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创作的“言语剧”,就是解决戏剧时空矛盾的一种尝试。他的戏剧中只有一种时空,即现实的演出时空。他的《冒犯观众》中的一位“言者”对观众说:
舞台什么也没展现。它并不展示任何其他空的空间,舞台本身就是空的……你们看这块空间想欺骗你们,冒充另一块空间。你们并不是在经验一种意味着另一段时间的时间。舞台上的时间与你们的时间完全一样……舞台前面没有任何障碍。[3]
汉德克用现实的时空取代了虚构时空,从一个偏激的角度试图了解这个戏剧存在的原始悖论,另一位“言者”说:
既然我们一直不间断地直接向你们述说,我们和你们构成了同一的整体。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而不是“你们”,这就是我们说的“情节的一致性”。舞台与观众席构成同一的整体,而不再是两个层次。根本没有什么分界。这里并没有两个不同的地点。只有一个地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点的统一性。你们的时间,观众的时间,听者的时间构成一个整体,除了你们自己的时间外,再没有其他的时间,也没有虚构时间与演出时间的区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演出的时间。只有一种时间,只有现实的时间,我们和你们共同体验的时间。只有一种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的统一性。上述三种环境意味着时间、地点、动作的整一。所以这出戏是古典式的。[4]
没有了两种时空,也就没有了两种时空之间难以整一所造成的遗憾。当然,很可能也就没有了“戏剧”,演员不再为观众表演一段故事,而是像运动员进行表演赛,即是真实的比赛,又是表演。也有人认为,这是戏剧的本质的复归,戏剧的原初形态就是一种文化和宗教的群体仪式。
西方的传统或西方的反传统,都是西方的。绝对的物理时空是戏剧存在的形式,戏剧追求的,仍是时空的同一性及建立在这种时空基础上的真实性神话。在封闭的时空结构的戏剧传统视野中,无法想象相对时空观念的自由。那是另一种传统,东方的。
参考资料:http://wxy.hqu.edu.cn/WLS/newsdetail.asp?Id=437
望及时采纳,谢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