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物一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0:26:28
什么是心物一元?什么是心物一元?什么是心物一元?《科学禅定》揭秘:心物一元的实相  从宇宙空间中的一粒尘埃,到一个行星、一个恒星、一个星系,除了能够在地球上找到生命以外,我们看不到任何“活”的东西.当

什么是心物一元?
什么是心物一元?

什么是心物一元?
《科学禅定》揭秘:心物一元的实相
  从宇宙空间中的一粒尘埃,到一个行星、一个恒星、一个星系,除了能够在地球上找到生命以外,我们看不到任何“活”的东西.当然,我们无法阻挡有些人愿意在脑中创造出某一遥远星体、或几维空间中存在着“神仙”、“上帝”的努力.
  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很简单,我们不是“创造想象”出一个什么的实相,而是要去触摸实相.那么,宇宙中有什么能够被触摸实相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在物理科学框架内的思考:一个远在数亿光年外的星球,上面生活着同地球一样的生物.这些生物的组构,也许是以硅元素为主,虽然同地球生物以碳元素为主有些不同,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同时在这个星球上,同任何一个星系中的情况一样,除了有原子外,你找不到任何东西(看不到灵魂和上帝).
  科学家通过在超大的太空望远镜上装上了一个超级的显微镜(在现实中,科学家早已看到了原子),从微观层面上看到了一个神奇现象:当一堆本来相互间毫无联系的原子,在通过一种方式(怀孕)聚拢在一起后,便开始神奇地、相互协调着,作着有序的运动.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地球人叫做“生物”的东西.当这些原子们,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如70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散乱”开来,即变为杂乱无章运动:这代表着,一个生物死亡了(如果没有一个有意识的人去分辨的话,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无所谓有序或无序,是‘人’将之作了区分)
  虽然如此,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个生物并没有死亡.因为组成这个生物的所有种类的原子还存在着,而且包括你身上原子在内,宇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会活上10的35次方的年数,即1的后面跟着35个0——大概是100亿亿亿亿亿年(宇宙今天的年龄仅仅是150亿年,若用宇宙的年龄与原子是寿命相比就像是用1.5元人民币与1亿亿亿亿亿元人民币之间的悬殊差别一样).
  实际上,我们在通过对想象中的外星球生物来审视我们自己.审视什么?即审视宇宙中能有什么可被追问实相?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现在就感受一下,拂面的清风、山上的花朵、嘴里的食物、茶杯与电视,都是物质.而物质是什么?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如果把人类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你可以四下望一下,桌子、手、嘴唇、空气、太阳、星球、和观察这一切的眼睛,都是原子构成的.所以宇宙中唯一存在的东西就是物质,即原子.而我们追寻的实相也只能是物质的实相.
  然而,我们十分清楚和明确地知道,宇宙中除了物质,还有一个东西:即你用来感受物质存在的、用来感受痛苦和爱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心理学家叫它“心理”.而宗教家叫做“灵魂”、“心灵”;哲学家叫做“意识”、“精神”.佛学家叫做“本心”的功能(如果你意图寻找一个脱离心灵而单独存在的“本心”,是不现实的,而你可以将“本心”理解为心灵的本质.另外请参考佛祖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今天科学家统一了这一用词,叫做“意识”(此非精神分析中意识与潜意识对比下的意识,而是哲学上的“意识”概念).所以,我们所追寻的实相除了可以触摸得到物质的实相以外,又多出来一个感受物质存在的“意识”的实相.
  第一节、物质与意识的实相
  现在,我们所要追寻的实相突然变成了“心灵与物质”的实相.如何去追寻心灵与物质的实相呢?
  假设没有意识,就无所谓生命不生命,而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存在你,也不存在我.进一步,花朵、地球、太阳、星系也都等同于不存在.因为没有意识,就不会存在觉知;而没有觉知,则宇宙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来说,就无法谈及存在,或不存在.当然你也可以想象,假如真的没有有意识的人类出现的话,龙卷风、地球、星系还在正常地旋转.然而这个合乎常理的想法本质上却被物理学定律证明为错误.
  从以上这一不成逻辑的非逻辑思考(你会觉得这有些牵强,但非“隐变量”)推导出一条非逻辑的定理就是“心物一元”.而最终能够领悟实相的门径就在这里了.什么门径呢?既是“悟道门径”.
  在本质上,佛经论述的根本概念就是心物一元.那么,佛祖是如何表达“心物一元”的呢?在《金刚经》中佛祖表述为“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在《楞严经》中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即说明了“本心”包含虚空万物,又言明了宇宙万物所在亦是“本心”所在,即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如何见悟到“心物一元”呢?
  简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意指本心).如何实践佐证“心物一元”呢?更简单,“心能转物,即同如来”.非常简单的回答,但却是需要你非常不简单的努力理解与证悟.所以各位需努力,一念到西方.所以,能够触摸到“心物一元”就是一切的一切了.
  现在要插一句话,即是爱因斯坦思考了一个什么问题最终发表了“相对论”呢?回答则是,爱因斯坦思考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以光的两倍速度奔跑的话,那么他的速度是每秒60万公里吗(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对这一问题的追问,让爱因斯坦最终“仅用大脑”就证明了就算是一个人以光10倍速度奔跑的话,那么他的速度永远被定格为“每秒30万公里”,宇宙中没有任何速度可以超越光速.
  根据这一定理爱因斯坦不得不接受一个结果是:当一个人能够接近于光速奔跑时,他的时间将不得不变慢,而空间也将不得不缩短.当他这个人能够以光速奔跑时,时间对于他来说是静止的,空间将失去意义.爱因斯坦通过著名科幻式的“双子佯谬”思考的表述方式,形象地解释了这一非逻辑的现象(双子佯谬:假设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留在地球,而哥哥乘坐火箭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宇宙中航行.50年后,哥哥返回到地球,结果对于哥哥仅仅过了一个月,而弟弟已经70岁了)
  在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相对论许多年后,人们才用物理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而今天对相对论进一步思考得出的定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光速飞行,他的时间不会静止,而是通过空间出现的虫洞,向时间的过去运动,就是说他将回到过去.这一定理直接导致了近几十年世界关于时间旅行主题科幻电影的大量出现.
  爱因斯坦仅用大脑通过对常识性事物的逻辑思考,就计算出了一个非常识性的东西,即“相对论”.而佛祖对“心物一元”这一非常识性东西的思考,则是一种“悟”(爱因斯坦仅仅是科学家,而佛祖是“佛祖”).同时,最关键的是,佛祖以禅定为工具,证悟到了实相(无上正等正觉).
  总结一下,我们由什么是般若,追问到了智慧、实相,进而又追问到了什么的实相.当经过分析及再次追问后,我们发现宇宙中只有可被触摸的物质和感知物质存在的意识才能够被追问实相.然后我们突然撞到了一堵墙,即撞到了如何去追问物质和意识实相的这堵墙.
  佛祖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之路,让我们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让我们通过从更高的层次去佐证到“心物一元”来开悟实相.
  “开悟”,或者说悟到“心物一元”有什么用呢?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念而已.当然还有极为深刻的内容,我们要渐进解析.在趋近开悟过程中,对禅定修习也会突飞猛进;控制生命机能也会如虎添翼.那么,如何去悟到“心物一元”呢?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不断地做出思考.
  一、如果你承认心物是一体的话,你就不得不承认一滴水、一块砖头、陨石、星系都有生命,也都有意识,或者说有灵魂.可是你十分明确地知道这不可能,因为你很情楚:海水、石头、清风、太阳没有意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心物到底是如何一元的?
  二、当你接受心物一元的结果后,你就不得不接受“是物质呈现出心灵存在的,而心灵又反过来决定物质的存在”.而最终的问题是,物质是如何呈现出心灵存在的?心灵又是如何“创造出”物质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永恒,即是实相、如来本心.
  心物一元,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之所以古老是因为人们一直在追寻其内在的答案.而新鲜的是,今天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思考模式去开悟,而不是以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去“以为”的开悟.比如,许许多多的人在研究“禅宗公案”时,都被“公案”按在了案子上!我所谈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佛学思想,而是直指终极实相.
  心物一元就是般若,就是实相,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证悟到心物的如何一元的,也就是悟到五蕴是如何皆空的就是开悟.那么,心物是如何一元的呢?下一篇,我们再追问生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