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6:47:32
求《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求《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求《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推动社会的发展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里,而不是在国家层面产生的.”——题记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公司”一词的出现是如此频繁以至于我们有些熟视无睹.公司已经无处不在!我们的政治访问、财富来源、创业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托、人际交往,都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改变社会秩序、影响制度建设;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但同时,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权力失衡和贫富悬殊.
公司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它带动了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各国都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劳资矛盾、贪欲膨胀、欺诈横行等等.这是农业社会向工业时代转型所必须经历的痛苦,它们并非公司之恶、却因公司而被加剧和放大.
公司能扩展一个经济单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分散商业活动的高风险.公司凝聚了生命个体,让它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公司使得血缘、地缘联系之外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公司实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篇章.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公司已不仅仅一个经济性组织,而已经成为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在各个领域都极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社会性组织:促进自由公平的竞争、建立和完善法治社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间关系、改变国与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壮大——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各领域正向推进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环境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公司让人爱恨交织.公司一方面将一切明码标价,是千夫所指的商业化祸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社会价值的底线,让公司自身矛盾纠结.作为有机体的公司,既有长大成人的冲动,也有成长的烦恼.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公司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当人们用贪婪和欺诈来解释灾难的根源时,当人们呼吁政府救市加强监管时,当人们担忧下一次危机是否还会降临时,我们必须关注和思考的一个对象就是这个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组织,这个已经显示了足以撼动世界的能量的组织:公司.
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进的,因为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组成的一个网络.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规则,这是公司梦中的美景.公司就从没有停止过自我更新,那些并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一直并将继续吸引着我们.
引言—
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经济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团体都会逐渐掉落,唯籍由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与技术变革,并解放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也因公司的诞生将以往用战争掠夺方式改变成以贸易、品牌、产品核心技术等文明运作方式来达到国际间的商业利益平衡,同时一个国家高端产业链技术和竞争力的强大,才标志着这个国家可以登山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想到这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公司经营者的国家使命与任重.
从瓦特的蒸汽机到爱迪生的通讯技术与灯泡的发明,从最早避孕套的发明使用到医用X光机技术的发明,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二战结束到毛泽东的1949年.10月,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从福特汽车流水线到大规模投入科技产业化再到好莱坞的大片视觉盛宴都无不诠释人类文明发展和演变进程,今天全球性的垄断公司谷歌、微软、IBM、苹果、思科、HP、DELL、GE等,纵横着全球人的掌上与桌面网络神经系统,这意味着什么?今天全球的精英人士出行之前无不低高傲的身躯钻入德意志和意大利战车里,这代表了什么?今天的全球富人与成功人士无不在大英帝国的品牌银行拥有自己的私人账户,这又说明了什么?沃尔玛、家乐福主导着全球的零售业,中国的企业家们你们应当如何战略?历史课题又一次无情的摆在了,我们有着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结的中国企业家面前.
今天世界企业五百强排名次序无不代表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和表现这个国家人民的科技与幸福指数.
当年毛泽东时代身后就是一群建国将军,今天和平年代,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我们国家主席的身后应当也是一群商场战将及民族产业的行业精英,民族品牌的企业家,科技产业的创造者和发明家,这才是我们当前政府要重视的,但我们今天所谓的中国大公司在做什么?阿里巴巴的淘宝,腾讯公司的QQ(贩卖虚拟产品),联想公司一个电脑攒机商,现在又在做还不如山寨机的山寨机,一气、上汽这类国营大公司在为德国公司做组装汽车,德意志的设计,德意志品牌,德意志的核心技术,德意志的知识产权,我们只负责攒车和贩卖.我们再看看国外公司在做什么;GE的医疗,核磁,航空,能源,飞利浦公司,医用X光机,西门子的医疗,彩超,CT等
这就是差距,难道我们中国人天生的落后吗?我们有着五千年残烂文化,美国建国才有230多年的历史,这又是为什么呢?哈哈哈,太可笑了,杯具,绝对的杯具!
什么是治国!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什么是政治思想德育工程!就在于您做事的跨度和胆略.
唯有悲壮离歌赋,敢叫日月换山河
第一集 公司!公司!
1、公司需要的是一双手,但它却不得不雇佣一个人
在猎取财富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事无非开源节流.开源与节流中,节流显得尤其重要,洛克菲勒能把成本精确计算到每美分,为了一个油桶的木塞可以彻查到底;然而过度的节流并非好事,把基层工人剥削得太严重造成的将是生产和服务的质量急速下降,行业的发展和前进更是无从谈起,记得史玉柱在《赢在中国》的一次评点中,就直言:“只有给员工的工资略高于你的竞争对手,那么你才能以比你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来战胜它!”成本节约有个“度”如何确定,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决定于每个企业家对于同舟共进的亲兄弟亲姐妹们的责任和感情的平衡点.
2、公司为了产品创造并引导公众的需要,而非为了公众的需要而创造并开发产品;因为公众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比如说“口臭”和“体臭”,是公司刻意去发现人们之前从来不注意的现象,并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而又大肆向公众宣传,来营造一种公众的需求,引导公众购买牙膏和香皂,在这种反向的供需关系中,公司承担着很大的使命,它的使命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然而这种创新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麻烦,医药行业里为了销售研发出来的药品和器械,公司“发明”出来的疾病和医治方式可谓千奇百怪,因为千奇百怪的医嘱,有一部分病人从心底里彻底投降于“发明”出来的疾病.因为不排除有些病,当人们不在意它的时候,它便奇迹般地自愈了.
第二集 市场无限
1、官商勾结(权利与利益的联姻)是原始财富爆炸式积累最方便的的方式
特许公司早就在国外被彻底放弃,然而在国内却依然昂首挺立,这样国家就能在无限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我想特许公司这么一个垄断的赚钱方式迟早有一天也会如东印度公司的赚钱方式一样为世人所唾弃,因为它剥夺了其他人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而人生来就应该有从事正当行业竞争的机会.特许公司带来的不是如国家宣传的一样:调控价格,而是一枝独秀的无限地抬高价格,受苦的最终仍然是赋予国家存在权利的人民.
2、伟大的创造——股份有限公司
那是要完成对世界的远洋航行的计划,相当于现在要完成对火星的登录计划一样,投资极大、风险极大回报也极大,然而这却吓不倒这样一批对金钱无限渴望的企业家,他们联合起来集思广益发明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分化风险的组织结构,在赚取巨额利润的时候也分享极少的财富给支持你的人从而将你的风险转嫁给他们.这启示我们:只要我们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成功,因为困难会激发我们无穷的潜力,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各种有利的条件来改善外部环境.
第三集 猎富时代
1、企业家是能以极低的代价整合资源创造利润的那群人,他们高瞻远瞩引领时代
68岁高龄的范德比尔特转行后,看到网络化的铁路带来的是低廉的运费和高额的投资回报,因而他把一段段短小的铁路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这位老人在短短的几年中就成为“铁路大王”.在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国内贸易的运输系统,为数以万计的美国公司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利润.资源的整合,特别是一些新兴资源的整合往往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变,也往往带来无限的商机.
2、善于利用别自己强大的对手,与它合作为自己创造财富,而不是和它直接斗争以卵击石
德鲁克·卡内基这位“钢铁大王”要是那时迎面与欲望无限膨胀的洛克菲勒竞争的话,那么无疑是拼得鱼死网破,选择一种合作的方式,借助对方的优势无限地增长自己的财富,这才是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的有效策略.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也存在着另外的生存方式:合则双赢,斗则两伤!
3、洛克菲勒的奇迹告诉我们:企业家是真正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去努力的人
我无法想象那位摄影师和那位老师在洛克菲勒功成名就之后惊愕的表情,他们拒绝了一颗幼稚的童心;然而也正是他们激发了一颗渴望财富的雄心.洛克菲勒说:“我们是为穷人服务的!”那是他的公司控制了85%的市场,将石油价格一直维持在十分低廉的水平;然而它庞大的市场背后也牺牲了其他人发展的空间,因而《反托拉斯法》最终将美孚帝国一分为34,然而他的辉煌才刚刚开始,节约一生的人却为了公共事业而倾其所有,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他为了儿时那单纯的梦想做着对穷人有利的事情,而想想我们国内同样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谁能真正像他一样为穷人服务,假如真有的话,我倒是希望它永远垄断下去.
第四集 进步之痛
1、亨利·福特:给工人高工资是效率问题而非慈善行为
很幸运地是自己在前文的部分观点竟然与普尔曼和亨利·福特相似,他们俩都致力于改善工人的生存境遇,只是方式不同:前者给工人建造了普尔曼镇,让工人享受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区;后置则非常直接,给每个工人高工资.然而结果却迥然不同,前者酿成了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的惨剧,后者则获得了成本之外成倍增加的高额利润.当很多在质疑他的时候,福特说:“给工人高工资是效率问题而非慈善行为!”的确他做到了,在市场经济中虽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量化,但是极大部分物质和精神享受却都以金钱来作为中介, 福特很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2、利益有利益相关者一起决定,因为长远来说,要么一起上升,要么一起沉沦
创业英雄、社会榜样等华丽外表下企业家其实大部分只是眼里只有利润的公司老板;资方贪婪地剥削劳方以低成本来获取高利润,劳方却只会以愚昧的暴力来对抗劳方,这样的劳资双方的博弈,只会危害国家让国家付出惨痛的代价.因而一种第三方的对话协商机制必须就此问题在劳资双方中斡旋,以期达成妥协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如普尔曼所言“工人挣多少钱是公司的事,工人无权干涉.”
3、公司创造财富不能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获取利润、创造财富的确是公司唯一的使命,然而这一使命必须建立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不能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因而不能昧着良心做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事情;对于环境也是这样,假如工业化的这种文明 以牺牲全人类作为代价,那么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这种对人类无益的文明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第五集 危机时刻
1、要先拯救自己,必先拯救市场
当公司做了好事,我们不会记得;当公司做了坏事,就会被看作经济体制的大恶棍.在当时,人们都喜欢虚体经济并视华尔街为发财致富的圣地,结果虚体经济繁荣了,实体经济却跟不上,造成了泡沫式的发展,当这个泡沫破裂后,所有经济活动的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受损,最严重的莫过于实体经济的参加者,他们以自己的经济实力撑起了整个华尔街虚虚实实的股市繁荣,到头来却遭遇寒冷.然而在危机时刻有那么一群高瞻远瞩的企业家联合起来,为了拯救自己的目的而联合起来拯救市场,通过大量资本的注入来盘活整个崩溃的股市.1907年,J·P·摩根及其合伙人联合起来拯救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企业家责任和远见的最好例子.
2、沃森:我们不会坐等事情的发生,我们会促成事情的发生
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只有走在变化之前.经济危机是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虚假的公司将在危机中死亡,缺乏竞争力的小公司也成批倒闭,庞大的公司也可能轰然倒塌,只有富有创造力的公司才能在危机中寻找商机,迎难而上化险为夷.老沃森的IBM在”大萧条“中的横空崛起,不得不说是个奇迹,相当佩服沃森的胆识和策略.
3、亚当斯密发现了市场经济无形的“上帝之手”;凯恩斯则发现了宏观调控强有力的“政府之手”
在经济危机演化成社会的“大萧条”时,假如仍然凭借上帝之手来改变市场走出危机的话,那么只会使危机更危;在那时只能凭借政府之手才能大幅度地改变市场现状,通过政府建设国家工程项目,解决人员就业和公司产品输出的问题.但在危机中,给公司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公司是能承担这种限制性的标准,然而这无异于把家具当柴火烧;很多公司只能对其进行一些符合自身利益的处理,比如转嫁给消费者、裁员或者倒闭等,然而当普通工人这一巨大的消费群体丧失购买的能力时(即无钱消费时),公司根本无法从危机中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明天不能等待救星来开启只能在市场的逐渐复苏中自我痊愈.
第六集 谁执权杖
1.一个创开创了公司的人能为它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离开
亨利·福特几十年如一日,事事亲力亲为,一点点打造了庞大的福特王国;然而T型车毕竟只是无替代品时的绝对霸主,当有更好的个性化通用汽车来参与蛋糕的分配时,福特T型车市场占有率急剧下滑,原因何在?掌权近20年的福特二世郁郁而终,高层对底层的控制力相当薄弱…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权力分配日益突出,因而公司创始人只能无奈地接受分散权力的发展要求.这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我们越在意的东西越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冷静审视,切不可沉醉于其中执迷己见.
2.公司需要听到多元化的声音,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听不到反对意见的决议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决策,相当佩服半个世纪前斯隆的战略眼光.一个决策肯定涉及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虽然不能一一击破,但只要预见大部分问题,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就能把决策的准确率大大提升,使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然而在我看来,有多元化的声音还不足以促成决议的达成,必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即企业领导人只有真正明确发展既定的目标,才能引发企业员工参与完善决策;否则声音太杂将会一盘散沙.
3.“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个体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无数个体结成组织则可以迸发出无穷大的力量.内心深处,人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回报社会的欲望,但个体的力量微弱得只能“独善其身”,但公司这么一个由共同理念将人们聚合在一起的组织则足够强大得可以“兼济天下”.平凡的沙粒聚在一起,就能堆砌出非凡的建筑;同理,平凡的人以一种巧妙合理的方式聚在一起,也就能成就非凡的伟业.
第七集 各领风骚
1.立足于人性和家国的深层需求、不断与时俱进的公司文化,才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成为佼佼者
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吗,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利润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但是一方面文化并非一尘不变的,只有善于学习和开放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另一方面只有立足于本身特质(人性和家国的深层需求)的原创基因,才能更长久的支撑起经济奇迹.
2.松下——三方得利:买方、卖方、社会;赚钱不是重要的,而是能持续性地赚钱
松下幸之助原创自来水经营哲学,定下了松下公司使命:如果我们能像自来水管那样不停地生产,当然价格就会降低,产品会变得便宜,人们会更方便,生活会更好,社会会更富裕;这是松下电气公司所有员工生存的意义,也是公司的社会使命.这种经营哲学是源自于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中的核心观念:经商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这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在日本,工商界慢慢形成一种积极的看法,即儒家文化塑造的企业文化要求公司的存在具有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正如稻盛和夫把”实现员工物质和精神的幸福“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利用自己所长,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环境,唯有很好地调动其自身文化中激发个人潜能的优势,更好地解读人与组织的关系,才有可能赢得竞争.
第八集 创新先锋
1.公司让知识成为力量,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历史充分证明,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自从有了公司,人类的许多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到“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成为力量、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很多国家都在思考这个的问题:如何把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其实,在市场机制下早已有了答案.一连串的经典案例不断表明:公司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把试管和柜台连接起来. 因为在创新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往往大于技术.
创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类创新的先锋.
2.创新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
日本在上世纪末期,发展渐渐滞后于美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让离市场最近的公司用各自的头脑而不是由一个大脑(日本的“通产省”)替他们做出判断.创新的确需要思想的自由,不能靠集中统一,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创新;另外创新还需要宽松的环境,微软受到反垄断的制裁,因为它不仅价格垄断,而且不自觉地出现技术垄断,这样的技术垄断会极大地阻碍小公司进入该行业.
第九集 本土雄心
1.薛福成: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的确,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根到底,也就是经济上严重滞后于人;而经济的复苏与否,则与公司的兴旺发达休戚相关.进入近代以来,公司已经成为传统的家、国之外的第三概念,人们之间的联系不再是二元并举基础上建立起来,而是三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司已深深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个人-家庭-国家”的三级形态影响着国家的富足和强盛,亦即个人富足强盛之后才随之而来家庭的、国家的强盛富足.
2.开放的姿态让更多人参与到经济生活,才能使历经磨难的国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力量
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司热,是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那时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开端.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的第一家公司,但却是一家官督商办的公司;之后经历了清末、北洋、国民党等时期,一直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获得生存发展的必需空间.公司如此,个人也如此,在农村的联产承包之后;城市也引入了个体经营的模式,大大解放了普通人,使更多人可以参与到经济生活中.
历史经验无数次警戒着:在这个必须飞得更高更远的时代里,惟有让更多的普通人登上更大的舞台,历经曲折磨难的国家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的新的力量!
第十集 地球无疆
1.公司与全球化的形成
以公司的视野来观察:世界首先就是以市场的形态存在的,但人类从历史继承而来的,是由多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版图.国家的疆界成了自由交易的边界,大市场被分割成无数的小空间,可是哪个公司不想把生意做到更多的地方去呢?那是公司血脉中最古老和最固执的基因.公司为什么会缩小世界间的距离,使全球化成为可能呢?很简单:哪里成本低,哪里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计去哪里.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公司连接起来,每个公司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所有这一切加起来,结果导致了全球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30年代,福特公司在苏联高尔基市建立起联合汽车厂时,亨利·福特虽然总说自己不满意苏联的意识形态,可还是被哈默的一句话打动了.哈默说: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用一句话来说:商者无疆,就象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演进一样,公司给世界和自己都创造了新的机会!
2.公司日益全球化的趋势
NOKIA的成功证明:在全球市场上,开放的国家和公司得以相互成全;彭明盛作为CEO的IBM将自己进行全球整合,形成全球整合企业;趋势科技,成就了一个全超越国界的公司...对公司来说,全球化奔跑的步伐已不可能停止;需要改变的是行进的方式.在全球化的时代里,跨国公司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只把他乡作故乡!因而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公司走向国际化要带着他人不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东西.当然如此的必然结果,产品变得更好,价格变得更低,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
要在世界的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身在何处,公司只有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理想生活的价值,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