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不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3:57:17
韩信为什么不反?韩信为什么不反?韩信为什么不反?百家讲坛《大风歌》讲到韩信之死,王立群归纳了韩信不反的4个原因:\x0d1、对刘邦有幻想.——你得讲理啊,我对你有功,你不该伤害我.\x0d2、没有称霸

韩信为什么不反?
韩信为什么不反?

韩信为什么不反?
百家讲坛《大风歌》讲到韩信之死,王立群归纳了韩信不反的4个原因:\x0d1、对刘邦有幻想.——你得讲理啊,我对你有功,你不该伤害我.\x0d2、没有称霸之志.——只想因功封王.\x0d3、对刘邦精神臣服.——依赖型人格,人格不自强.\x0d4、性格中的犹豫徘徊.\x0d我觉得总结的比较到位,总而言之,韩信军事才能很高,但政治上幼稚,这是主因,他还要讲理呢,政治只讲利、不讲理,他不懂,这在后面表现的更明显,例如楚王位置上被诬谋反时,他还“自度无罪”;被贬淮阴侯之后,他一直“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见樊哙还不平衡,“生乃与哙等为伍!”整个一个怨妇型,韬晦自保都做不到,幼稚到什么程度?!\x0d不过,我觉得还有2个原因王立群没有说,也很重要.\x0d1、自知政治无能.主要是不善处理人事关系,没有人,所以对于独立一方、三足鼎立没有信心.\x0d2、军事上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作为齐王,割据一方,如果刘邦对不起自己,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足以抗衡.\x0d韩信是个将,他擅长于领兵,领兵什么特点?就是令行禁止,制度规定的,我说的你必须服从,你按我说的办就能打赢.但是,如何保证人家听你的指挥呢?这就是政治的范畴了,而韩信不懂,也是他没信心的地方——没有自己的人啊,手下人不听自己的怎么办?——要知道,封侯时曹参可是军功第一啊,而曹参的军功都是跟着韩信时候立的,还有灌婴,韩信的骑兵司令,这些都是刘邦的人,虽然跟在韩信手下,可是不是韩信的人,韩信若反,他们能跟着韩信吗?估计韩信心里也没底,他的权是刘邦给的,所以这些人听他的,韩信若反,就难说了.——这些肯定是韩信的顾忌,是他有条件而不敢反的原因.\x0d这一点可以得到佐证,就是刘邦2次夺了韩信的军权.韩信如果有自己的人,真正地掌握了军队,刘邦单人匹马的,只是夺了印绶又有啥用呢?最关键的还是人,韩信军中的主要将领都是刘邦的人,他们听刘邦的,所以韩信的军权才这么容易被夺,刘邦才敢单人匹马地去夺韩信的军权.也就是说,韩信其实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很弱的.\x0d第二条,军事上的自信,这是韩信一贯骄傲的原因,这种骄傲使他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搞的招人烦的程度.我估计,韩信由于第一条原因不敢反,但是他的犹豫可能更多的是觉得自己需要时间,逐渐的培养和替换掉刘邦的人之后,对齐国的统治巩固了,就有资本了,那时候再看刘邦对自己怎么样,对自己不好,以他的军事能力足以对抗,所以不急着反.——没想到的是刘邦根本就不给他时间,灭了项羽马上就夺了他的军权,改封楚了,去楚最多1年,羽翼未丰,刘邦就以诬告为名来收拾他了,造反的条件根本就不具备.\x0d再到后来,韩信到底是真反?还是被冤?确实,以韩信的性格,真反也不是没有可能,整天鞅鞅的,日夜怨望,憋屈了6年之后心态不正常了、失控了,想痛快一下,也是人之常情.\x0d对韩信的评价只能用幼稚,不能用善良,因为他确实不够善良、厚道,杀钟离昧、羞与绛、灌为伍等,刘邦命他会攻项羽不来,都表现了性格上的阴暗和猥琐的一面.不管怎么讲,韩信具有现代人才的共性,孤傲、自负、又算计待遇、公平等等,必然难容于封建帝王制度,放到现代社会,难说不是又一个巴顿,或者比尔盖茨呢.所以,即不可全面颂扬,也不能否定,人有不足有缺陷,更重要的是不容于时代.\x0d我对韩信感到遗憾的是,他的出身、历史都湮没不祥了.例如,韩信是从哪学的兵法呢?要知道,只看孙子兵法是不可能会带兵的,带兵是有许多具体的细节的,例如军队制度等等你得熟悉吧?训练士兵你得有具体的章法吧?一个苦出身的小孩,读了本书就比谁都做的好了?不可能的事.要知道韩信最擅长的还不是什么谋略,而是训练新兵,他新招的兵没几天就给训练成精兵了,而别人就不行,这可不是谋略能解决的事,一定是长期军旅生活的将领才能具有的才能,同样的例子如章邯、项羽,没有这种出身背景是不可能的.\x0d我想,韩信一定是名将之后,家学的兵法,知道军旅的细节,否则解释不通.漂母对韩信说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一般人能说是“王孙”吗?至少是个贵族.韩信这种傲慢的性格也只有贵族出身才会有的习气,贫苦小孩不会那么大的脾气.到亭长家蹭饭也是,人家不好意思赶他,只好提前做了饭吃完了,等韩信来了没饭吃,用这种方法赶韩信走,而且韩信还“怒”了,我怀疑韩信出身不一般,或者以前有恩于亭长,或者是家道中落时被家里托付给了亭长照顾,所以亭长才不好意思直接说,韩信还好意思去,不给饭吃还怒,要不然说不通.还有就是“胯下之辱”的例子,韩信穷成那样居然还“好带刀剑”,穷人家哪来的刀剑?一定是家传的,没饭吃也不卖,要知道那时候刀剑是很值钱的,而且一般人也没资格佩戴,伍子胥出昭关的时候,被一个渔父渡过了江,解下佩剑相赠时就说了“此剑值百金”,那时候千金就是很富的人了,吕不韦作为大商人也不过是千金,韩信的剑就算没那么值钱,换饭吃总没问题吧,他不换,说明什么?家传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