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包括: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8:25:17
北伐战争包括: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北伐战争包括: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北伐战争包括: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推动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为主角.
护国运动是 蔡锷等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从云南发动的军事讨伐.
护法运动是孙先生领导下的国民党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帜的革命运动.反对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
护国运动
辛亥革命的胜利,从形式上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封建余孽,根深蒂固,民主革命的任务十分艰巨。1912年民国的建立,人民并没有得到休养生息,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革命党人面临新的考验。
为了取得中国南北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重大让步。以清朝皇帝退位,宣布共和为条件,孙中山先生辞去中华民因临时大总统职务。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全部展开
护国运动
辛亥革命的胜利,从形式上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封建余孽,根深蒂固,民主革命的任务十分艰巨。1912年民国的建立,人民并没有得到休养生息,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革命党人面临新的考验。
为了取得中国南北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重大让步。以清朝皇帝退位,宣布共和为条件,孙中山先生辞去中华民因临时大总统职务。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后,开始了他倒行逆施的丑恶表演,实行专制独裁,出卖国家权益,血淋淋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是国内第一大政党,宋教仁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在众议院和参议院中,国民党能在选举中获多数票,宋教仁有望任国务总理。这成了袁世凯的心病,1913年3月,他收买宋教仁不成功,便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紧接着又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借款2500万英镑,准备发动内战。这一切惊醒了孙中山及部分国民党人,决定武装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南 方各省都响应,开始武装讨袁。但是这次斗争由于国民党人行动不统一,一些革命将领如蔡锷等对袁世凯的反动面目认识不清,反对"二次革命"。在北洋军阀的疯狂进攻下,短短两个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党人控制的南方七八个省也被北洋军占据,原有的10万大军也被消灭,反动军阀势力进一步扩大到长江流域,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反动气焰更加嚣张,采用一系列卑劣手段复辟帝制。10月6日袁世凯逼迫国会将其选为正式大总统。11月4日下令解散国民党,终止国会活动。1914年5月,宣布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政府签订耻辱的《二十一条》,加紧进行帝制活动。这一切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掀起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市的反日爱国运动,迫使"二十一条"无法生效。袁世凯用尽种种手段,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915年12月11日,以国民代表大会形式决定君主立宪,将其个人野心装扮成"国民公意",第二日宣布"接受帝位",取消民国称号,改用"洪宪"年号,公开彻底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本质,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迅速开展起来,斗争异常艰巨。袁世凯牢牢控制着全国政权,拥有完整的军事体系,包括以北洋军为主体的正规陆军12个师,兵力在25万人以上。袁世凯妄图把封建枷锁重新套在人民头上,这必然激起各阶层民众的愤怒反抗。反袁的斗争不仅仅只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多的是人心向背 的抗衡。
地处西南边隅的云南,在这场斗争中并没有成为旁观者,凭着自己的优良传统和军事优势,云南人民再一次成为反袁斗争的主角,西南成为讨袁战争的主战场。从历史条件看,云南有不受袁世凯支配的正规陆军两师一旅,兵力近两万人,武器装备先进,配有德国生产的步枪、机枪、山炮、野炮,有每天生产2万余发子弹的弹药厂。更重要的是滇军具有辛亥革命的优良传统,昆明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有一批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骨干力量,在过去的斗争中经历过革命战火的锻炼。滇军中的罗佩金、邓泰中、杨秦、赵又新等军官,多次和回云南发动反袁斗争的革命党人吕志伊秘密商议,筹划武装讨袁。
云南都督唐继尧在这种形势之下成为关键人物。他曾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镇压过云南二次革命的起义。但在袁世凯一系列例行逆施的丑恶表演中,唐继尧对袁的态度逐渐转变,最后走上反对复辟帝制的道路。他出席了五次秘密军事会议。在1915年9月至11月的三次秘密会议上,拟定了反袁的军事计划。在保守机密的状态下,开始编组军队,做军事动员,进行军事部署。借剿匪的名义,滇军以罗佩金为军长,邓泰中、杨秦为支队长,将部队秘密移往四川边境。正在云南酝酿武装讨袁的关键时刻,蔡锷也从北京逃出虎口,辗转香港、越南回到昆明。蔡锷在云南辛亥革命后,寄希望于袁世凯治理好国家,他赴京任职,得袁重用。但这种幻想被袁世凯复辟的事实所粉碎。蔡锷设计逃出北京,一路被袁世凯追杀,他抵达越南海防后,滇军成功截获袁世凯命令在云南捕杀狙击蔡锷的密电,唐继尧派警卫团前往越南老街迎接,蔡锷从河口乘滇越铁路专列安全回到昆明。蔡锷、李 烈钧等人的到来加速了护国起义的准备。在年底的第四、五次秘密军事会议上,蔡锷、唐继尧、罗佩金等昆明各派反袁人士,确定了护国起义的日期,并举行了云南现代史上第二次重要的歃血为盟的宣誓仪式,宣读誓词,饮酒明志。盛酒之玉杯现存台北市历史博物馆。他们给袁世凯发出措辞强硬的最后通牒,强烈要求取消帝制。没得到袁世凯的答复,1915年12月25日上午10时,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伐袁世凯。通电一经宣布,震动全国。昆明街头,民众欢声雷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袁示威游行。这一切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正式开始了。昆明又一次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云南人民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经过反复商议,制定了出师计划。确定向四川、湖南、广西三路出兵,主战场定在四川。护国军充分认识到了四川重要的战略地位。夺取四川,向东可借长江优势控制华中;向北越秦岭,控制陕北,可威逼中原及北京。蔡镕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以重病之躯亲自率领滇军主力入川作战。
护国战争中的主要战斗,首先在四川南部的宜宾、泸州、聂江展开。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先头部队邓太中、杨秦两支队出昭通盐津,直赴宜宾。在金沙江流域经过激战,击溃守敌。1916年1月21日胜利占领川西南重镇宜宾。这一重大战果,使护国军威震全国,有力推动了全国反袁护国运动。第一军第二、三梯团过赤水、永宁河杀向纳溪和泸州。护国军一部与起义黔军合力攻聂江。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叙泸之战"或"泸纳战役"。护国军为守卫宜宾,顶住了敌人疯狂反扑,以2000余人的兵力,多次打败北洋军1万多人的几路进攻。这场战役英勇悲壮,护国军做出重大牺牲。仅白沙场一战阵亡士兵200余人,负伤数百人。护国军第一梯团损失兵员过半。在泸纳前线,两军展开以棉花坡为中心的残酷的拉锯战。朱德支队奉命守卫纳溪城东郊的棉花坡高地,战斗异常激烈,将士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北洋军炮火猛烈,山头松林全部被炸毁。他们顽强战斗,坚守阵地,以夜战和肉搏使敌军多次败退。朱德勇猛善战,先后激战45个日日夜夜,以超常的气度、充沛的精力率领士兵扼守棉花坡,成为护国战争中蔡锷的"四大金刚"之一。蔡锷把总司令部搬到纳溪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直接在前沿筹 划指挥战斗。整个战役历时一个多月,北洋军被打死打伤三四千人,护国军伤亡及失踪人员也不下千人。战役取得局部胜利。护国军远征川南,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官兵经过长期激战,伤亡及疲惫并重,加上武器弹药供给困难,蔡锷下达后撤命令,护国军在叙永、白节滩一线布防,北洋军也不敢追击。在川西南战事正酣的同时,李烈钧率护国第二军进军广西,护国第三军韩凤楼率部联合黔军开辟湘西战场;唐继尧为保卫护国军 大后方,组织力量反击滇南暴乱。这一系列的战斗,使护国军在南方取得了胜利。
护国战争一开始,就得到全国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孙中山先生发表了许多反袁言论,揭露袁世凯的反动本质,并在海外积极募捐筹款支持护国运动。革命党人在广东、上海、山东、四川等地组织群众拿起武器,打击袁世凯势力。特别是广西陆荣廷宣布独立后,滇桂黔连成一片,极有利于护国军的军事行动。远到东北、新疆、蒙古以及湖北、湖南、江苏等省区都发动了规模不等的武装起义。在全国民众的讨伐下,北洋军阀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折,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1日宣布撤销帝制,取消"洪宪"年号,但拒绝辞职和退位,企图作最后垂死挣扎。全国反袁斗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原北洋势力比较强大的省份也宣布独立。北洋派高层头目在"五将军密电"后,出于各自目的,开始公开致电劝袁退位。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一病不起,6月6日病死。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云南人民在这场斗争中,率先高举反袁大旗,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最终打倒了复辟称帝的袁世凯,恢复了共和制。这一段历史值得云南人骄傲!
护法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帜的革命运动。1917年6月13日黎元洪率兵入京在“调停”的张勋威逼下颁令解散国会。7月1日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6日孙中山等离沪南下,17日抵达广州,掀起护法运动,联合桂系、滇系等西南地方实力派,讨伐北洋叛逆。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9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10月孙正式就职,随即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18日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等通电宣布湘南自主,护法战争爆发。陆荣廷指挥两广军队援湘,唐继尧亲率滇黔军队援川,分别与南下的北洋军队交战。孙与旧国民党各派势力也发动各省党人组织护法武装,起义讨逆。护法战争的范围遍及粤、桂、湘、闽、滇、黔、川、鄂、陕九省,赣、浙、苏、皖、豫、鲁、甘等省及东北地区也出现规模不等的护法武装及活动。桂、滇等西南实力派虽然标帜“护法”以抵拒北洋军队南侵,其意却在割据自雄,因而极力限制、排挤和打击军政府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3日晚上孙愤而登上“同安”、“豫章”两舰,炮击广东都督署,惩诫桂系。国民党稳健派为争取西南实力派联合护法,倡议将军政府由大元帅元首制改为政务总裁合议制。1918年5月国会非常会议三读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军政府改行总裁合议制,选举唐绍仪、唐继尧、陆荣廷、伍廷芳、孙中山、林葆怿、岑春煊为军政府政务总裁,逼迫孙辞大元帅职,离粤赴沪。此后岑出任政务会议主席总裁,军政府领导权落入桂系为首的西南实力派手中。1919年2月下旬-5月初军政府与北京政府各派代表在上海举行南北和平会议,因屡成僵局而破裂。11月直系与滇、黔、桂、粤、湘、川等西南实力派签署“救国同盟草约”,达成联合对抗皖系的协议。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也确定联皖讨桂策略。1920年2月桂系与滇系因争夺驻粤滇军指挥权而公开发生内讧。3月底4月初伍廷芳与大部分国会议员因不满桂系专制,离粤出走。6月3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联名通电,揭露桂系假护法的行径,否认其把持的广州军政府和国会非常会议。10月底援闽粤军攻占广州。11月29日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联名通电,宣布恢复军政府,重开政务会议。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5月5日孙正式就职,随即成立“正式政府”。6月下旬孙命陈炯明率领粤军西征讨桂,9月底粤军攻占广西龙州,陆荣廷等逃往越南,后避居上海,旧桂系军阀统治土崩瓦解。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整军北伐。1922年4月上旬孙督师回粤,准备取道江西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推翻广州正式政府。孙率领海军舰队在省河坚持平叛50余天。8月14日孙等返抵上海,随即与苏联、中国共产党及皖、奉、直等国内各派势力加强联络,以求“同力合作”,“俾护法事业完全无憾”。1923年1月中旬滇、桂、粤讨贼联军攻占广州。3月2日孙在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四五月间孙指挥讨贼联军平定沈鸿英叛乱,随即展开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东江战役。10月曹锟贿选总统,国会附逆;东江战局逆转,讨贼联军接连溃败;孙决定推进国民党改组筹备工作。11月中旬孙领导广州保卫战,击退来犯陈军,旋向列强要求收回粤海关关余。12月初孙要求护法议员“舍国会之奋斗,助革命之进行”。1924年1月4日孙在大本营政务特别大会上宣布:“现在护法可算终了,护法名义已不宜援用”。“今日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为中华民国开一新纪元。”20日孙在国民党“一大”上重申结束护法运动,另行开展国民革命的主张。护法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奠定了起步的基石
收起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the First Chinese Revolutionary Civil War)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
全部展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the First Chinese Revolutionary Civil War)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叛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收起
不包括,北伐战争在后,护国,护法运动在前,时间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