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3:10:58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古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一、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说不谈本体,只谈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体的目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诗没有正面描写琵琶声和琵琶女的演奏技艺,而是通过描写东船西舫的人以及江心...

全部展开

古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一、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说不谈本体,只谈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体的目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诗没有正面描写琵琶声和琵琶女的演奏技艺,而是通过描写东船西舫的人以及江心秋月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琵琶声的美妙和引人入胜。又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也用了烘托手法,不管是首联的萧瑟凄凉景象,还是颔联的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都是为了烘托出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之情。再如《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丽时,作者巧妙地用了诗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稍头”来从侧面烘托,让人们对罗敷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渲染。中国画技法中的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的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渲染刚好和烘托相反,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则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杜甫的《登高》中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连用了“风急”,“猿啸”,“落木”等意象对秋景进行渲染,写出景物的萧条,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悲凉感伤之情。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借“微雨”“暮钟”“帆来重”“鸟去还”“浦树含滋”等景物对送别的情景作正面描写,把昏暗、迷蒙、压抑之景写出来,渲染一种离别时的伤感气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