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读后感1000字,一星期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1:43:57
《名人传》《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读后感1000字,一星期时间
《名人传》《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读后感
1000字,一星期时间
《名人传》《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读后感1000字,一星期时间
读《名人传》有感
音乐家.艺术家.文学家.
三个巨人.
忍者永不言弃
“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绝不能让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么美!”
这是贝多芬发自内心的呼喊.
从1815年开始,贝多芬就只能和别人在纸上交谈了——一只无形的手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了.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想放弃作曲、离开祖国、过隐居生活.但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开始面对命运、顽强耕耘,写出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热情》,歌剧《菲德里奥》……
有个叫密契尔的人,他也许没有贝多芬著名,但也有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岁时因车祸烧得面目全非,51岁时又因坠机造成瘫痪.但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终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成了既是受人爱戴的演说家,又是事业成功的企业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不管他们是平凡还是出名,凡是有贝多芬精神、与命运抗争的人,都是伟人.
贝多芬的坚强意志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的精神和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能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勇者无所畏惧
米开朗琪罗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软弱、胆小、多疑、优柔寡断、做事有始无终……但在艺术上呢?为了寻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为了使壁画保持鲜艳不脱落,他摸索颜料配方,一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于是尝试了又失败,失败了再尝试;为了建造陵园、铸造铜像,他不得不从头学习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炼铜术、建筑学;为了掌握人体的结构,他用尸体来解剖,不仅惹来人们反感,还累得大病一场……他在生活中也许不勇敢,但在探索艺术时,他从未胆怯过!
冯刚,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也有着这样超人的勇气.为了将野生动物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他背着十几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应,摆脱了重重困境;为拍野牦牛,他孤身步行8小时,冻坏了双脚;为拍蒙古野驴,他曾在40℃的高温中迷路14小时;为拍大白鹭,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个多小时……他和米开朗琪罗一样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勇气十足.
米开朗琪罗一生作品无数,他却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认为“虚度一生”.其实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与艰难搏斗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仁者悲天悯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来到人世间后,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感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却从无所求.他为心中的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他写了不少书,展示了历史的广阔画面,谱写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书被人们称赞,他的善行被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世间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他有着优越的地位,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倘若他安于现状,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那么若干年后,将没有人记得他的生存.
他,就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喜欢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边列车上的一位妇人误将他当成脚夫,叫他去候车室取回手提包.他照办了.妇人随手塞给他五戈比小费.他先是一愣,而后自然地收起来.这时周围的人认出了托尔斯泰,妇人由惊讶变为了窘迫,请求托尔斯泰将那五戈比还给她.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正当收入,我要把它留下来.……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见吧,祝您一路顺风,夫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他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灵魂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
这就是这三个巨人.但却是命运待他们不公:为什么贝多芬没有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样好的身世?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没有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的自由?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有追随者?……他们有种种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时表现得勇敢坚毅,沉着地与困难抗争.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感动了所有的人.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三个“大写的人”.
补充回答: 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事实上除了个别篇章以外,我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安徒生童话.我印象中,童话是美丽的纯真的,像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样的才是童话.但是,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却反而更加影响人的思想.有时回首看过去,我也感觉惊讶,无法衡量在我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建立的过程中,她给予过我多么重要的启迪,甚至可以和武侠、科学作品鼎足而立.在那个梦想高过一切的五年里,安徒生童话——而不是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那些不肯上床睡觉的夜晚.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现在就开始从那篇著名的《海的女儿》,回顾我对安徒生童话的印象吧.
(《海的女儿》是我常常在幻想中——也就是白日梦——不断重复想象的故事,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模糊地认识了爱情的牺牲精神.因为爱你,所以我敢于去做任何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去忍受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去经历超过地狱的苦难.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另外一个童话中得到加强——那说的是亲情的牺牲精神——那个拥有11个哥哥的天鹅公主用夜半墓地上采来的荨麻编制衣服的故事.牺牲,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伟大的情操.它所包含的对付出的无限放大和对索取的无限缩小,始终像是遥远的光明,吸引我向它前进.我不喜欢利他主义这个词,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牺牲却带有一种空旷的灵性,不可琢磨,神圣而洁净.)
作为值得纪念的读书笔记第一号我选择了安徒生.
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王的名字,我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和怀念.
我的童年非常地寂寞,是埋在书堆中度过的.
父母只要把我扔在图书馆,就可以放心地去工作.
我也很习惯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不停看书的每一个假期.
看起来很伟大的童年生活吧?
要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极其有限,
或许我现在已经成了天才文学家呢.
过去的日子随着砂漏一般的记忆力渐渐流失,
我对绝大部分的文字已经没有印象,
但一直以来没有忘记的,
就是蜷在外婆家的沙发上读的《安徒生童话精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版的这本安徒生实在不能说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字很小,每一个段落很长,而且版画般的插图出奇地严肃、恐怖.
但难得可贵的是,里面的文章没有经过简化,很严谨地翻译了安徒生的原著.
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与其说是在读童话,不如说是在读一本古老的文献.
而我却被这种神秘晦涩的气氛迷住了.
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为《海的女儿》是恐怖故事的小孩,
插图中阴冷的海底和黑发的美丽公主似乎预言了悲剧的结局;
我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喜欢《践踏面包的姑娘》的小孩.
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局:踩面包的英格化为一只海鸥飞向太阳,雪白、闪亮.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我常常能看到一只飞向太阳的白色鸟儿,
它是那样的坚决而无悔,那美丽的幻觉,总是让我有流泪的冲动.
这本安徒生陪伴了我12年,尽管内页已经发黄磨损,
但每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都有一幅精致的图画,
《野天鹅》中倒影在白云上的影子,
《雪女王》中极光照明的白雪王宫,
《老树最后的梦》从云中看到的乐园美景……都被整齐地列在我的心中,随时都能够取出来欣赏.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只会读书的小孩子,偶尔也会自己写写无聊的东西.
我一直想写出心中的那些美丽画面,
但它们就像仙女莫尔甘娜的海市蜃楼花园,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接近.
后来我才明白,那心中的图画,是我的梦和想象开始出发的地方,而不是我应该到达的地方.
安徒生,永远是我的阅读和写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
继续追问: 还有2篇,3篇都要,好的话再加50分
补充回答: 繁星此书意蕴深刻,饱含的哲理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繁星》中多是歌咏自然、母爱、童真、人类之爱的隽丽晶莹小诗.这些诗是诗人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冰心的童年是偎依在自然的怀抱里成长的.她纯洁的灵魂在蓝天大海和母爱中浸泡过,少女时代又经中国传统的教育和西方教会学校的深刻感化,于是母爱、人类之爱和自然之爱的爱的哲学,便得到了强化和神化,而狂风暴雨般的“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又使她受到一次全新意识的“政治”洗礼.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自然会在她生活和思想里产生火花,理想、现实、自然,都有距离;矛盾、虚无、苦闷,是很难超越的人生.
深蓝的太空繁星闪烁着,是它们无声的对语和赞颂.童年是人生的花季,纯洁无瑕,有一个绚丽的幻想的天空.但是童年是短暂的,于是诗人感叹道:“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诗人对于童年的甜美回忆总是伴随着对母爱及大自然的由衷礼赞.她写婴儿、青年、母亲,写梦幻、宇宙、自然,多角度地反复吟咏,我们所得到的启示是十分丰富的.“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两句话,把人类同大自然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种感人的甜美母爱,是人类之爱伟大旗帜!
她的小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说她的诗是典型的哲理诗.“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诗集中几乎是随便哪一首,都具有一般人没有发现,或很少思考的既朴素又深刻的哲理.这些小诗,就像永含不化的口香糖,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从中得到的是经验,是教训,是关于社会、人生、世界、宇宙、自然的哲学箴言.苏雪林说,冰心的诗将那些常人抓不住和猜不透的人生、哲学内涵,通过“一朵云,一片石,一阵浪花的呜咽,一声小鸟的娇啼,都能发现其中的妙理;甚至连一秒钟间所得于轨道边花石的印象也能变成这一段‘神奇的文字’”.还说,她的诗虽是几句,有时数万言的哲学讲义都解释不出来,而“她只以十几字便清清楚楚表现出来了”.
冰心这些趣味盎然、发人深思的格言式小诗,多有淡淡的哀愁.在艺术上,早年她追求“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艺术上,赵景深称她的诗“一是用字的清新,二是回忆的甜蜜”,而苏雪林则用冰心评论泰戈尔作品的四个字——“澄澈”与“凄美”来评论她诗的艺术风格.
苏雪林在评论《繁星》和《春水》时说:“中国新诗界,最早有天分的诗人,冰心女士,不能不算一个.……她在《晨报副刊》上披露了《繁星》和《春水》之后,便一跃而成为第一流的女诗人了.沈从文曾说冰心的作品“‘是以奇迹的模样出现’的”.还说:“……冰心,并没有费劲于试探,她好像靠她那女性特具的敏锐感觉催眠似的指导自己的径路一寻便寻到了一块绿洲.这块绿洲也有蓊然如云的树木,有清莹澄澈的流泉,有美丽的歌鸟,有驯良可爱的小兽……冰心便从从容容在那里建设她的诗的王国了.”而《繁星》则是她的王国上空的第一颗明星.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其中母爱的比重较大,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的.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我不曾离开过家乡.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
看完这本书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后,才整理起来的两本小诗集.
平时读惯文言文、现代文的我对诗的接触几乎没有过,所以今年暑假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的我不由地在书城里买了这本冰心的诗集.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诗集,《繁星》的前几篇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青年人呵!为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这首诗展现冰心多愁善感的心情,她为青年人的前途而感到担忧,也衷心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快乐地工作、学习.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为了表现对母亲的颂扬,这首诗:“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就是最好的见证,母亲,在冰心的心目中一直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冰心的诗中无一不反映出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歌颂,可除此之外,她的作品中,也广泛地展现了一种“爱的哲学”,就是人们以诚相见,以爱相濡,来消泯社会中丑恶的思想,我想这首诗:“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就是最好的例证.
随着夕阳渐渐染红了天际,我慢慢地合上了诗集,脑中不停萦绕着冰心的几首诗,它们虽短,可也许将会成为我以后的指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