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式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7:35:24
亚述式是什么
亚述式是什么
亚述式是什么
亚述(Assyria)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设都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亚述人在两河流域历史上活动时间前后约有二千年.
在两河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上,亚述可以说是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国家,历史学家掌握有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公元前605年连续的亚述国王名单,参见亚述君主列表.
虽然二千多年之间,亚述有时强大,有时衰落或沦为他国的属地,但作为独立的国家和相对独立的地区的亚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后,亚述国家突然空前强大,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然后于公元前605年最终灭亡.而亚述国家随之消失.
历史
兴起
亚述最早的居民是胡里人,后来闪米特人迁徙而至.两个民族逐渐融合,成为亚述人.古亚述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北部地区,东北靠札格罗斯山脉,东南以小扎布河为界,西临叙利亚草原.整个亚述是以亚述城为中心.
早亚述时期
早亚述时期公元前3000年代末,阿卡德王国灭亡之后,亚述形成了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国家,开始了早亚述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
早亚述时期时,土地归公社所有,不过关于公社的实际情况则并不清楚.另外,早期亚述有贵族会议,名年官称为“里模”,国王称为“伊沙库”,权力却不大.早期亚述虽有一些王家铭文留下,但所载王表并不可靠,因而还未能列出一个完整的王表.
早亚述时期的商业贸易已相当发达,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的一个铭文中提及当时亚述城的市场及一些商品的比价,而商贸对手则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扎格罗斯山区及亚美尼亚等地区.亚述又建立很多商业殖民地,据卡帕多细亚泥版文书所载,有一个商业殖民地叫卡尼什,政治上不属亚述,居民却是亚述人及公社成员,而且享有自治权.在埃卜拉(Elba)出土的文件,记载了亚述的统治者曾同埃卜拉统治者签定有卡尼什的《卡努姆条约》.透过商业活动,亚述的一些城市如尼尼微、亚述城、阿尔贝拉都因此富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楔形文字带到了小亚细亚.
亚述于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在位时最强大,在马里发掘的文书中记载其曾攻占马里,其子也担任了该城的统治者,小亚细亚东部也曾被亚述征服,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袭用阿卡德国王的称号,自称“天下之王”,然沙姆希·阿达德一世死后,亚述衰落,公元前16-15世纪,亚述分别隶属于当时西亚的强国米坦尼及统治两河流域南部的加喜特人,直至公元前15世纪末叶,才又强大起来,进入中亚述时期.
中亚述时期
提格拉·比利萨一世时的中亚述时期(公元前1115-1077年)公元前15世纪末叶以后,亚述又开始强大起来,进入中亚述时期,但当时的形势对亚述来说十分不利,小亚的赫梯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埃及都在叙利亚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阻断了亚述向西的扩张.然而亚述仍不断寻找扩张机会,先是打败了两河流域南部的加喜特人,将亚述的边界向南推进,又两度同米坦尼作战,迫使米坦尼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埃及结盟,然而亚述最后还是歼灭了米坦尼,占其所有国土.公元前13世纪初,亚述甚至威胁到赫梯的安全,使赫梯也同样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埃及结盟.亚述也曾西征腓尼基,自赫梯灭亡后,中亚述王国曾一度统一两河流域.但其后受到阿拉美亚人入侵,令亚述国力受挫.
商业方面,由于赫梯强大,亚述已不能再在小亚细亚建立新的商业殖民地,亚述商人不得不将资本转入国内.然而,亚述本身生产力不是非常发达,回流商业资本无法转入生产过程,于是转成了高利贷资本,侵入农村,导致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小生产者丧失土地,甚至遭到债务奴役.在“中期亚述法典”中有反映了这种情况,此法典现存九表,荆三表保存较完整,第一表是有关财产关系的,其中涉及土地转让的条款甚多;第二表则与债务及债务奴役有关,当中记载债务奴役没有年限.在这时留下的私法文书中,也有不少关于土地买卖的契约,反映了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的情况.
政治方面,中亚述时期阶级矛盾尖锐,亚述的王权相对加强,并采用了君主专制的统治方式.在亚舒尔乌里巴特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365-1330年),第一次在官方名表和印章上自称为“亚述国之王”,并与埃及法老称为兄弟.在阿达德·尼拉里一世时,国王更身兼名年官一职,彻底成为专制君主.
新亚述(或称亚述帝国)时期
亚述巴尼拔时期的亚述帝国(公元前668-626年)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对亚述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期,在国际上,它四周无强敌,埃及正值后王朝时代,无力扩张亦常受到外族入侵,小亚细亚的赫梯被海上民族蹂躏,南方的巴比伦亦国势力弱,东方的米底及波斯尚未兴起,只有北方的乌拉尔图成为亚述唯一强敌.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战,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将两河流域南部及埃及两大文明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亚述帝国时期对外的征服始于那西尔帕二世统治的时期(公元前883-859年),他征服了北部叙利亚,其后的沙尔马纳塞三世(公元前839-824年),与南叙利亚开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又获得了巴比伦尼亚地区的宗主权,但是长期的战争令国内人民负担加剧,激起不满,据“里模表”所载,公元前8世纪时就发生过多次人民起义,而且往往发生在京畿,因此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727年)上台之前的几十年里,亚述停止了对外的扩张,直到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执政并进行了军事改革,把军队分成若干兵种,如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及工兵等,大大加强亚述的军事力量,其后他恢复对外的战争,打败了乌拉尔图,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地区,并插手巴比伦的王位继承,进而使巴比伦与亚述合并,自己成了巴比伦之王.
在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722-705年),亚述又打败了以色列,镇压了得到埃及支持的叙利亚、腓尼基等地的起义,他又再次打败乌拉尔图,并攻击米底.萨尔贡二世原为下级军官,后因战功累累得到提升,虽然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篡位者”,但他却忠实地继承了自[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以来的统治风格.继后的是萨尔贡二世的长子辛那赫理布(公元前704-681年),他镇压了由埃及鼓动的犹太人及腓尼基人的起义,以及由埃兰支持的巴比伦尼亚起义,为此他毁灭了古都巴比伦.另外他在位期间,兴建了著名的“盖世无双皇宫”,其边长近200米,包括两座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王宫内的浮雕长达3000米,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公元前7世纪时的阿萨尔哈东统治时期(公元前671年),亚述轻易夺取了埃及的孟菲斯,接受了埃及之王及埃塞俄比亚之王的称号,不过亚述满足于让埃及人每年进贡180公斤黄金和9吨白银而已,于是不久后埃及又重新独立.伊萨尔哈东之后的是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627年).他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在宫中设置泥版图书馆,该图书馆收集了当时亚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书籍,藏有无数楔形文字的泥版,内容包括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医学及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当时历史宝贵的资料.
亚述帝国的征服战争以残暴闻名,所到之处城镇都被毁为废墟,财物被掠夺,居民被杀戮或被掳走,人口锐减导致生产力下降.由于亚述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异常残暴,犹太人将亚述首都尼尼微称为“血腥的狮穴”.在辛那赫里布的年代,他占领并毁灭了75座城市,人和财物都被掳走.萨尔贡二世在位第一年远征巴勒斯坦的撒马利亚时,就俘虏了27,290人,及后他初次出征镇压两河流域南部的一次起义时,把200,800人及大批财富夺回亚述,在镇压巴勒斯坦地区的起义时,又把200,150人及大批财富带回了亚述.
这种残暴的政策导致到处都出现反抗,亚述很多次的出征其实都是镇压起义,而战胜后却又往往进行更残酷的压迫,这种政策严重削弱亚述帝国初期的社会生产力,由于被征服地区无法进行再剥削,引起神庙祭司奴隶主及工商业奴隶主的不满,导致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发生了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主要改变被征服地区的政策,他不再杀光被征服的地区,而是将居民迁到另一个地方去,尽量使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居民混合起来居住,使其不便交往,但准许他们携妻带子及带上部份财产.他们被封给土地,让他们独立经营,但无人身自由,分属于各奴隶主,生产成果要交给奴隶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内部的安宁也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因此从他开始,亚述又开始了更多的征服.
由于战争带来大量战俘,除部份战俘选去加入亚述军队外,更大的部份成为了奴隶.奴隶主包括皇室家族、军队、行政官及祭司等.他们从亚述获得了大量土地,财富和奴隶.另外还有一批工商业奴隶主,特别是在巴比伦尼亚,由于经济和政治实力增强,故能从长期斗争中从亚述帝国取得了自治权.奴隶主的土地往往不是集中一处,而是分散许多地方,所以他们又会另外聘请管理人去管理奴隶.
亚述帝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有利于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亚述是一个多山地区,铁器使用令开垦荒地的能力提高.长期的战争某程度上也加速了亚述的经济发展,胜利带来了大批财富,也带来了大批战俘,从而大规模增加生产力.占领的地区同时成为亚述巨大的市场及贸易通道,其中两河流域、腓尼基等地原本已是非常发达的商业贸易区,这一切都为亚述帝国创造了有利的经济发展条件.不过亚述对征服地区只管掠夺却欠缺建设,被征服的人民除了向亚述人交纳贡献以外,还要负担劳役,因此客观经济发展条件未被充分利用.
衰亡
亚述人相信入口两边的舍杜和拉玛苏,会守护寺庙和宫殿.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守该地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沙尔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同受亚述统治的米底人结成同盟,于公元前612年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覆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瓜分.
分析亚述帝国的覆亡原因,其一,从根本上,亚述帝国是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帝国不但未能满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作出破坏.其二,国内人民的不断起义削弱了亚述的国力,即使情况比较好的巴比伦尼亚也是起义不断.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出现宫廷政变,政局混乱,马尔都克·阿帕尔·伊丁二世依靠迦勒底人的力量,占领巴比伦,自封为王,并与埃兰结成同盟对抗亚述.与此同时,叙利亚和腓尼基的居民也作出起义,并得到埃及的支持.公元前702年,马尔都克·阿帕尔·伊丁二世再次起义,准备与埃兰、阿拉伯、阿拉美亚、犹太、埃及结盟,起义失败后,又组织犹太人起义,这次得到贝督因及埃及的支持.公元前691年,巴比伦再次与埃兰、阿拉美亚、米底及波斯建立反亚述联盟,双方会战于狄亚尔河边的哈努列,起义坚持了三年至公元前689年,才被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成功镇压.
亚述帝国另一个灭亡的原因是王室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在帝国晚期,例如当辛那赫里布立其叙利亚藉妻子所出之阿萨尔哈东为继承人时,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杀死了辛那赫里布,阿萨尔哈东当上国王后,策密者逃至亚美尼亚,参与的人一律被处死.又例如公元前653年,巴比伦再度起义时,起义的领导人竟是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兄弟沙马舒姆.亚述帝国的覆亡原因可总结为经济发展不善、国内起义不断及王室内部斗争三个原因.
对圣经中相关记载的质疑
对尼尼微城的争议
19世纪中叶出版的一本百科全书[1]指出:“在过去,亚述帝国的历史可说是世界史上最模糊的时期之一.”“我们对古尼尼微所知的一切,若非来自圣经的零星间接论述和预言,便是来自狄奥多罗斯……和其他学者随笔写下的亚述历史的残存片断.”
狄奥多罗斯是生于2000年前的希腊历史家.他声称尼尼微是个四角形的城市,四边共长480斯达地,周长相等于96公里!圣经也作了类似的论述,指出尼尼微是个极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2]
19世纪的圣经批评家拒绝相信,古代世界一个未被发现的城市会有这么庞大.他们声称,尼尼微若确曾存在过,也必然是巴比伦之前的一个文明古国.
这项见解与圣经创世记第10章的记载背道而驰.圣经在这里记述挪亚的曾孙宁录在巴别(即巴比伦)附近建立了第一个政府,说:“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3]圣经将这四个新建成的亚述城市描述为一个“大城”.
考古学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在科萨巴西南约42公里,一处称为尼姆鲁德的地方着手发掘废墟.这个废墟后来证实是迦拉,即创世记10:11论及的四个亚述城市中的一个.其后,莱亚德于1849年在迦拉与科萨巴之间,一处名叫库扬积的地方掘出一座宏伟宫殿的遗迹.这座宫殿证实是尼尼微城的一部分.此外,在迦拉和科萨巴之间还有其他建筑物的残迹,这包括卡兰里斯土丘.莱亚德评论说:“若将尼姆鲁德〔迦拉〕、库扬积〔尼尼微〕、科萨巴和卡兰里斯四大土丘视作一个正方形的四角,我们会发现四边的长度恰巧相等于地理学家所说的480斯达地或96公里,这就是〔约拿〕先知说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的路程.”
约拿看来将这几处地方视为一个“大城”,并以创世记10:11最先提及的城市称呼它,即尼尼微.今日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所谓的“大伦敦”把原本的伦敦市及伦敦市郊都包括在内,但市区和市郊却彼此有别.
亚述王撒珥根
1843年,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埃米尔·博塔发现了一座皇宫的遗迹,后来证实是亚述城市的一部分.民间听到这项发现后大为雀跃.艾伦·米勒德在他所著的《圣经时代的珍宝》一书中解释说:“这座皇宫证实属于亚述王撒珥根所有之后,大众对这件事兴趣大增.除了以赛亚书20:1提过这个国王的名字之外,我们对他便一无所知,故此他的存在一度是个疑问.”
与以色列有关的铭刻
尼尼微皇宫有70多个房间,外墙几有三公里长.墙上遗留着烧焦了的雕刻,上面记着各场胜仗及其他功绩.但它们大多已损毁不堪.莱亚德快要离去时发现了一个保存得很好的房间,墙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个坚固城遭敌军攻陷,御驾亲征的国王坐在城外一个宝座上,俘虏在他面前列队走过.国王的上头刻了一些以亚述文写成的字,专家们将这句话译作如下:“世界的王亚述国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宝座上,检阅从拉吉(夺得)的战利品.”
今日可以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这个展品和铭刻.铭刻与圣经列王纪下18:13,14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十分吻合:“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当.’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
考古学家也在尼尼微的废墟发掘到其他铭刻.关于西拿基立王进攻犹大,以及希西家进贡一事,这些铭刻提供进一步的细节.莱亚德写道:“在历史证据方面,最一致的记录之一也许是希西家要付出的黄金数量,三十他连得.在两项完全独立的记载中,这个金额不谋而合.”协助解释亚述文字的亨利·罗林森博士宣告,这些铭刻表明“〔西拿基立〕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此外,莱亚德在他所著的《尼尼微与巴比伦》[4]一书中问道:“在一堆焦土和垃圾底下竟是尼尼微的所在地,在这里不但找到希西家和西拿基立交战的历史记载,而且记录是写于事件发生的时候,执笔者更是西拿基立本人.这项记录证实圣经甚至在细节上也准确无误.在发掘到这些铭刻之前,有谁会相信这件事呢?”
不一致之处
西拿基立所载的某些细节与圣经的记录并不一致.例如,考古学家艾伦米勒德评论说:“最显著的事实载于〔西拿基立记录的〕最后部分.希西家‘随后’差遣使者‘到尼尼微去’,将所有贡物送给西拿基立.亚述大军没有按照惯例在战胜后将贡物带回尼尼微去.”但是圣经表明,亚述王回到尼尼微之前,希西家已献上了贡物.(列王纪下18:15-17)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为什么西拿基立没有夸耀自己攻陷犹大首都耶路撒冷的战绩,好像他在攻陷犹大的堡垒拉吉后所行的一样?三位圣经执笔者向我们提供答案.其中一位是目击证人,他写道:“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有一天, 他在他的神尼斯洛的殿里跪拜, 他的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薛用剑把他杀了, 二人逃到亚拉腊地去. 他的儿子以撒哈顿接替他作王.”[5]
米勒德在他所著的《圣经时代的珍宝》[6]一书中总结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项记载,……可理解的是,西拿基立绝不会将这次惨败的经过记录下来给继位的君王阅读,因为这会大大削弱自己的威望.”相反,西拿基立企图使人以为他成功征服犹大,希西家继续臣服于亚述,并向尼尼微进贡.
亚述的起源
考古学家在尼尼微掘出数以万计的泥版.这些文献证实亚述帝国起源于南面的巴比伦,正如创世记10:11所显示的一样.考古学家根据这些资料,着手将注意集中在南方.《圣经百科全书》解释说:“亚述人遗下的所有东西均显示他们是源自巴比伦的.他们的语言、书写方式、文学、宗教、科学与他们南方的邻国大同小异.”
类似的考古发现迫使圣经批评家调整他们的观点.圣经是由谨慎、忠实的执笔者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