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20:26
英语翻译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
英语翻译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英语翻译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处子之容.亲戚们举着酒杯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绝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惊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 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织布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想什么,又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是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到各处的集市备办各种战具。早上...
全部展开
织布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想什么,又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是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到各处的集市备办各种战具。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的两只前脚喜欢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当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收起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
全部展开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早晨停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处子之容。亲戚们举着酒杯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绝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惊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 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我很用心的翻译啦!赏分给我吧!!
收起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
全部展开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勉强照顾自己呢?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早晨停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将军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处子之容。亲戚们举着酒杯祝贺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绝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惊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 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织布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想什么,又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是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到各处的集市备办各种战具。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的两只前脚喜欢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当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收起
原文:
(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花木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全部展开
原文:
(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花木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花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齐)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木兰辞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想什么,又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是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到各处的集市备办各种战具。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向前伸开,雌兔的两眼眯着。当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1. 唧唧(jī jī):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同“唯”。只。
4. 军贴:征兵的文书。
5.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辔头:马笼头。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浅浅,急水流动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事行动。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大极高。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千里足:指善走远路。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 著:穿。
2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 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 火伴:同“伙伴”。同伍的上兵。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问题研究
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张燕瑾《繁而有味,简能传神——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练习说明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一、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本课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这首诗长达330字,要让学生尽快背下来,可以情节为线索并利用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全诗共14节,除“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对镜帖花黄”是六句一节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利用诗中排比句、对偶句、复沓句、顶真句等句式特点,也有助于记诵。
二、疏通文义,主要靠学生自行领悟,教师可适当点拨。
1.本课生字词较多,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工具书,教师在课上检查。
2.对诗中涉及的一些修辞现象,可提醒学生注意,点到为止,不必细讲。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是互文,学生很可能误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学生并不难理解。
3.要求学生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三、要让学生注意这首诗的铺排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以及木兰购鞍马东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的语句。运用这种铺排手法,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可让学生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例如停机叹息时的心境,奔赴前线途中的心情,还乡后与亲人团聚、重着女儿装时的感情,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扩展诗中的画面,例如家人喜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恐怕也有不少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想得细致一些,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木兰全家的喜庆情景。诗中的故事情节总的来说是写得比较简括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联想和想像的广阔空间。 争议问题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近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石声淮《关于〈木兰诗〉》,华中师院《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1期)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 。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习惯上的法则。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中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刘彬荣、华雪《须知木兰是女郎》,《河南师大学报》1979年第6期)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钱文辉《〈木兰诗〉主题刍议》,《昆明师院学报》1980年第6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