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 3 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要不少于2000字,重要有插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13:54:27
列举 3 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要不少于2000字,重要有插图!
列举 3 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
要不少于2000字,重要有插图!
列举 3 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要不少于2000字,重要有插图!
慈云桂 姚期智 王选
慈云桂(1917-1990),计算机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在我国计算机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
1917年4月5日 出生于安庆市枞阳县.
1943年 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研究生.
1946—1950年 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
1950—1953年 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指挥系副教授.
1953—1954年 任大连高等海军学校雷达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
1954—1955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雷达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55—1966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
1966—1970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1970—1978年 任长沙工学院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
1978—1984年 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79年 升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1985—1990年 任国科工委科技委常委、顾问、教授.
1990年7月21日 病故于北京市.
1961年9月,慈云桂发明了高可靠、高稳定的隔离阻塞式推拉触发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路上的问题.1964年末,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1965年2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机.441B系列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共生产了100余台,及时装备到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平均使用10年以上,是我国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主流系列机型之一.某基地的441B/Ⅲ型机总运行时间达48000小时,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慈云桂他们研制的计算机因而以技术先进和稳定可靠著称.早在70年代初期,巨型计算机在国外初露其重要价值与锋芒之时,就吸引了慈云桂的注意力.1972年夏天,他应邀参加国防科委专门讨论研制亿次巨型机的会议,并受托起草向中央申请尽快开展亿次机研制的报告.从此,他开始了研制每秒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技术准备.为了确保亿次机各项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并立足于我国经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条件,在慈云桂的主持下,从元器件的选取,体系结构的确立,部件的设计,工艺的实施,到软件的开发,他们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反复的实验,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决断,并先后攻克了100多道技术难关.
为积极跟踪国际最新水平,他们不惜抛弃了辛苦好几个月才完成的工作成果,重新设计了更为先进的总体方案;为弥补机器主频的不足,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化体系结构;为提高存储器实际存取速度,在增加存储通道的同时,提出了使访问冲突大为减少的主存素数模方案;他们还选用高速动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器件(MOS)做主存,使亿次机容量远远大于当时国外主流巨型机的容量(国外两年后才使用MOS做主存);为避开液冷技术的困难,他们改用风冷,并为之设计了锲形柱状管道结构,进行等压短风道送风;在印制底板的组装中,他们采用先进的绕接技术;为使软件系统充分发挥巨型机硬件的性能,他们提出了与国外主流巨型机软件兼容的指导思想,并开创了并行操作系统、向量化编译、多级诊断和并行算法等研究,进而在我国首先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了多种软件工具,完成了近200万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任务.其中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达到国际水平者就有十来项.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将军命名为“银河”的亿次计算机系统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顺利通过国家鉴定,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441小时,远远超过鉴定大纲的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银河亿次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它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慈云桂是我国计算机界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姚期智(Prof. Yao Qizhi, Tsinghua University),著名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姚期智先生1946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湖北省,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教授、教授;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多年来,姚期智先生以其敏锐的科学思维,不断向新的学术领域发起冲击,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并在获图灵奖之前,就已经在不同的科研领域屡获殊荣,曾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和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
2007年3月29日,姚期智领导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姚期智之妻储枫(Francis Yao),自2004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系主任.
王选(1937年2月-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