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慎独”是谁提出的?意思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9:54:30
儒家学说“慎独”是谁提出的?意思是?
儒家学说“慎独”是谁提出的?意思是?
儒家学说“慎独”是谁提出的?意思是?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编辑本段]《大学》中的慎独 《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注解】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解释前一句话的“毋自欺也”;2、慎独,在这里约等于扪心自问.如聂文涛博克:“孔子说的仁道,那是讲给君子的.而我,曾经放弃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机会,因此不能再谈什么仁道.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价值.换句话说,面对这些孩子,我能否扪心自问:我还是一个人吗?”.《大学》第二次出现慎独一词:【原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译文】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注解】1、“人之视己”,这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每个人.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见其肺肝然”.2、这里讲的是慎独与真诚.【原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道理 】 做人要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能有半点虚伪,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编辑本段]《中庸》中的慎独 【原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 (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注解】1、道,是用来驾驭本性的道.2、“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别人.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其所不闻”的“其”也是这个意思.3、“莫见乎隐”的主语是君子的特征,这种特征应该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4、“独”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独”是要严肃的面对自我.君子,不是担心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纵自己,不是这样的.做一个坦荡的君子,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君子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像个君子吗?这是慎独.聂文涛说:慎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丧失人格.[编辑本段]传统解释 这一解释是社会上广为接受的,字面上也比较容易为世人接受的解释.朱子解释《大学》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