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8:14:10
"慎独"的意思?
"慎独"的意思?
"慎独"的意思?
尊敬的zhouxioum :
慎独,即是自律,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标准,具体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
详细请看下面: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做人的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慎独:个人闲居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不可有越礼非分的念头
何谓“慎独”?
作者: 文拾遗
发表日期: 2003-09-05 22:46:33
“慎独”,通俗地讲就是暗室不欺。但这样的解释远远不能表达“慎独”的深刻内涵,反而可能使人们对“慎独”的理解误入歧途。《尔雅》曰:“毖、神、溢,慎也。”又曰:“慎,诚也。”“毖”是惩前毖后的“毖”,意在反省。“神”谓幽隐,反映了一种精神境界。“溢”,是滋润,引申为涵...
全部展开
何谓“慎独”?
作者: 文拾遗
发表日期: 2003-09-05 22:46:33
“慎独”,通俗地讲就是暗室不欺。但这样的解释远远不能表达“慎独”的深刻内涵,反而可能使人们对“慎独”的理解误入歧途。《尔雅》曰:“毖、神、溢,慎也。”又曰:“慎,诚也。”“毖”是惩前毖后的“毖”,意在反省。“神”谓幽隐,反映了一种精神境界。“溢”,是滋润,引申为涵养。“诚”就是信,也可说是真实。这四个方面的意思在《中庸》里都提到了,此处勿须一一引证。虽然省去了引证的繁琐,但讲一个“慎”字,要兼顾四个意思,仍然显得太过支离。所以,我选择一个现代词汇--“自觉”--来统摄“慎独”的各层意义。
从表面上说,慎独就是“自觉”。“自觉”并不限定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或是在秘室荒野之中,只要愿意,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用上。这样“慎独”也不必局限于“暗室不欺”这样简单的要求了,这有助于我们探讨“慎独”的深层意蕴。但问题是,“自觉”一词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词语,我们指望用它来阐释“慎独”,首先就要对它的所包含的日常语义进行分析。
先来看“自觉”的第一种日常语义。小孩吵肚子痛,这显然属于一种自觉。因为除了这个小孩自己以外,谁也不可能体验到跟他一模一样的肚子痛。因为这种肚子痛的自觉只依赖于这个小孩自己的感觉器官,旁人对这种痛的感觉都只是对这种痛本身的歪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以感觉器官为基础的“自觉”,造就了个体的独一无二性。“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正说明这种“自觉”是不可通融的。正如莱布尼茨宣称“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时,其实也不过是把感官的可靠性作为了理论的前提。
上述依赖感官的“自觉”是一种被动的自觉,与之相对,还有一种主动的“自觉”,如日常语言中的“革命靠自觉”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说的就是这种“自觉”。主动的“自觉”本质上是一种自愿,所谓对革命和法规的自觉,无非是说你不是被强迫这么做的。
那么,被动的“自觉”是否就比主动的“自觉”低级呢?不是。任何一种只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的主张都是对“自觉”本身的曲解。比如,过去提倡“主人翁责任感”。提倡者本来的愿望是想调动起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以便提高生产效率。但问题是,主人翁责任感的激发必须是以当家作主的切实感受为前提的。假如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切实的主人翁感受,劳动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呢?于是在不改变工人切实感受的情况下,“理论家们”在主动的“自觉”与被动的“自觉”之间设计了一个“转化装置”,我们姑且称之为“认识论”。假如谁说自己没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认识论者”就告诉你,你的感觉是错误的,你的地位有各种政策保障的,你早就已经是主人了。经过这一番世界观的改造,被改造者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主人。就这样,许多人“自觉”地成为了这个由“认识论”虚构出来的国土里的“主人”。
显然,我们要讲的作为“慎独”的同义语的“自觉”,既不是指感官的知觉,也不是对某种虚构的认同,而是一种真实、普适的人生体验,它深深地扎根于人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之中。中国人所谓的“良心”,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这种忧患意识的代名词。《中庸》讲“戒慎恐惧”、《尚书》讲“怵惕惟厉”、《诗经》讲“战战兢兢”、《周易》讲“终日乾乾”都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反映。《孔丛子·居卫篇》云:子思被围于宋,既免,曰:“文王囚于羑里作《周易》,祖君(按:指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孟子》尝曰:“以意逆志”,则《中庸》之志其在忧患欤?
收起
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