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是怎么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9:08:10
卢沟晓月是怎么回事
卢沟晓月是怎么回事
卢沟晓月是怎么回事
“卢沟晓月”的来源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象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反射的美感.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语出清刘履芬《欧梦词》中《长亭怨》一词:“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 ”不是最相称的“妙境”吗?卢沟晓月新解 [1]我们从资料中看到,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的卢沟桥,因它横跨于卢沟河上而得名.卢沟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发源于山西马邑县(今朔县)的雷山.这条河因为流经这里的卢师山,也因为水质混浊,水色发黑,所以也曾叫过黑沟河、卢沟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他为了给这条河起个吉利的名字,能够镇住卢沟河的经常泛滥,才改名为永定河.建于金代的卢沟桥,是一座长266.5米,宽7.5米、11孔的联拱石桥.它对北京来说,称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石桥.金章宗很推崇这座卢沟桥,就给它封了个“卢沟晓月”的雅号,并把它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 卢沟桥是京城的西南大门,明崇祯十一年(1638),在桥东建造了大小1里多长的小城.城名为拱北.规模虽小,设计却完整,崇墉百雉,气势宏伟,俨若雄关,护卫着京城.城有两门,南门为永昌,北门称顺治.清代变城名为拱极城,改永昌门为威严门.拱极城内,路东有观音庵,路西有兴隆寺.观音庵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存有一石碑.兴隆寺于清康熙六年重修,有开建十方院碑,一个玉磬,一座明成化六年铸的钟.现在,观音庵不存在,兴隆寺在原址只盖了山门.宛平县衙自1913年从京城内迁至此,并于1928年再次搬迁至此城.这就是今天所称宛平城.桥与城的布局,很像一只蝎子.据说,顺治门外有两口井是眼睛,宛平城是身子,卢沟桥就是那长长的尾巴.学生时代,我住过城边,每天都能看到历经几百年沧桑和抗战风火而参差残破的城墙,依稀记得上面留有枪炮的弹痕,顺治门旁被炮弹炸开的城墙豁口.现在,宛平城已整修一新.城内建起了抗日战争纪念馆.《日下旧闻考》载:元代“至正十四年四月,造过街塔于卢沟桥.”塔在西直门外以西四十里,距卢沟桥还有10里.清代尚存.当年,从卢沟桥由西北行10里,登上王家岭,向南望去,永定河从北向南奔去,势如游龙.东望便是京城的宫殿,北望便是十三陵,佳气葱茏,依山傍水,一派都城气象.拂晓来到永定河边,正当月朗晴空,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光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远望苍山,近看逝水,皓月盈缺,天地悠悠,使人遐思无限.这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卢沟晓月”能为燕京八景,自有道理.景色不说,单就地理交通位置,太重要了,京城西南的门户.现在,自六里桥西南斜去的公路就知,那是古人抄近路进京,自卢沟桥一步步走出来的.对于“卢沟晓月”,还有不同的理解,认为晓月即小月,月牙儿.有邹缉《卢沟桥》诗:“河桥残月晓苍苍,远见浑河一道黄.树入平郊分澹霭,天空断岸隐微光.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此诗在指残月.诗咏的是卢沟桥,并非特指燕京八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