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又是莪```不知道的童鞋就表答了``害莪白鸡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09:35:45
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又是莪```不知道的童鞋就表答了``害莪白鸡冻``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又是莪```不知道的童鞋就表答了``害莪白鸡冻``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又是莪```不知

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又是莪```不知道的童鞋就表答了``害莪白鸡冻``
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
又是莪```
不知道的童鞋就表答了``
害莪白鸡冻``

你如何看待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又是莪```不知道的童鞋就表答了``害莪白鸡冻``
气候突变与古文明的衰落
综合分析了历史学、考古学及古气候学的证据.证明公元前2200-2000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均发生了向干旱转变的气候突变.这次突变以中纬度普遍的变冷为背景,是全新世进入大暖期以来的一次强冷事件.尼罗河文明的衰落发生于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2040),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从阿卡德王国解体开始,到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为止,约公元前2200-1900.印度河文明于公元前1800突然衰落.公元前2000 前后中华文明在中原以外有广泛的交替,而中原龙山文化演变为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070建立了夏朝,揭开了中华文明的纪元.研究表明,热盐环流(THC)的变化可能是气候突变的直接原因.
上古中古九大文明及其兴衰
(一)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地带,在今伊拉克境内.约公元前4500年,在“两河流域”南端开始出现定居村落文明.约公元前3300年,来自今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苏美尔人开始在此建立一些小城邦.约公元前2800年,在“两河流域”南端形成统一的苏美尔国家.它屡遭外族入侵和征服.
约公元前2334—前2154年,也就是比中国夏朝略早的时候,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米特族系(闪米特人指西亚北非地区属于闪含语系中的闪语族的各族群,在古代,包括巴比伦人、希伯来人、亚述人、腓尼基人等族群,在近代,主要指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时特指犹太人)的阿卡德人建立阿卡德王朝,逐渐征服整个“两河流域”和邻近地区,它存在百余年后被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攻灭.此后经历长期纷乱.
到公元前19世纪,闪米特族系的阿摩利人再次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1894—前1595年,约300年后遭异族攻灭.此后近1000年间,该地屡经不同族群的统治者征服和统治.
公元前626年,闪米特族系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继承发展苏美尔—阿卡德—古巴比伦文化.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遭波斯帝国攻灭,成为后者一个行省.从此结束了苏美尔—阿卡德—古巴比伦文明的独立存在.
公元前331年,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征服巴比伦.公元前4世纪初—前2世纪初,“两河流域”受马其顿人建立的塞琉西王国统治;公元前2世纪初以后受塞琉西国分裂出来的安息国统治.此后800年间,它成为罗马与安息、波斯之间争夺的战场.
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占领“两河流域”,巴格达成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其间共经历了616年.
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两河流域”沦入蒙古人建立的伊尔汗国统治100年.
公元1534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占领巴格达,此后300余年间逐渐把“两河流域”置于自己统治之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于1917年攻占巴格达,控制“两河流域”,1921年立费萨尔一世为伊拉克国王,但保持对伊拉克的委任统治权.1932年英国放弃委任统治权.1958年废弃君主政体,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4500年前后,在从事灌溉农业的农村公社基础上,开始形成一些被称为“诺姆”的“州”邦.居民为非闪族系的古埃及人.
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由“法老”统治的统一国家.此后近3000年间,埃及共经历了31个王朝的统治.其间经历了多次内部分裂割据和外族征服.并立的第15、16王朝是由来自亚洲的游牧族喜克索斯人建立的,第25王朝是由外部入侵的库施人建立的,第27王朝和第31王朝是由入侵的波斯人建立的.到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击败波斯人,接管埃及.从此结束了古埃及文明的独立存在.
公元前305—前30年,埃及为马其顿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统治.
公元前30年—公元641年,埃及受罗马帝国和由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其中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时间为395—641年.
公元642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征服,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帝国分裂后成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公元1517—1798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并统治埃及.
公元1798年,拿破仑侵入埃及.1882年英国占领开罗,逐渐在埃及建立殖民统治,到1922年承认埃及独立,为君主立宪制的埃及王国.1953年成立共和国
(三)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都已显示出相当发达的定居村落农业文明的面貌. 这可说是东亚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发轫期.这个东亚“两河流域”的面积比西亚“两河流域”大得多,单是其中下游地区就约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当西亚“两河流域”的6倍.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已初步形成早期统一国家,到西周鼎盛时期人口已达1300万左右,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疆域最大的文明国家.殷周文明覆盖的地域已扩及黄河长江中下游.秦汉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此后,直到明清,大部分时间保持着国家统一.其间有两次主要由于内部动乱引起的分裂:一次是三国,从220至265年,共45年;另一次是五代十国,907—960年,共53年.最长的一次分裂是南北朝,301—589年,主要是晋末内乱遭致北方游牧族大举南进,形成五胡十六国.这次分裂长达288年,但其结果不是像罗马帝国那样导致原有文明国家的灭亡和文明的中断,而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和隋唐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北宋、南宋319年间,东北、西北和西南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但经过元朝近百年统治,又实现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导致了明清时期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纵观中华5000多年的古代文明史,有两点与其他五大文明中心截然不同:一是它的物质文明特别是以农为本而且强调整体性协作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它的精神文明,如《周易》以来强调天地人统合协调的宇宙观、西周特别是孔孟以降的民本主义的社会政治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观一直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未曾有过中断;二是它从小到大的扩展主要不是依靠武力对外征服,而主要是外部的游牧或半牧半耕民族内向流徙,并与汉族互相融合或联合的结果
(四)南亚印度河流域古文明
约公元前2500—前1750年间,印度河流域存在过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文明.上述两个遗址可能是两个独立小邦的国都.居民属于原始达罗毗荼人和原始澳语人.两处文明皆于前1750年左右遭毁,或说毁于外族入侵,或说毁于地震、洪水,迄无定见.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属印欧语系的一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上游旁遮普地区,征服土著居民,后逐渐扩展到恒河流域和南印度,成为南亚次大陆主要居民.
公元前1500—前900年为印度史上的早期吠陀时代,反映该时代的最古的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已提到那时的印度社会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4个等级. 公元前900—前600年为印度史上的后期吠陀时代,形成了正式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出现了一些小邦国.
公元前6—前4世纪为印度史上的列国时代,北印度约有20余个大小邦国.波斯帝国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国先后征服、统治过北印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佛教和耆那教.
约公元前321—前187年,北印度第一次出现统一国家,由孔雀王朝统治,倡奉佛教.此后又是列国并立纷争时期.
公元1世纪初大月氏人在中亚建立贵霜国,征服统治印度西北部和恒河上游.
公元4—7世纪300年间,北印度先后出现笈多王朝和戒日王统治下的统一国家.
公元7—8世纪北印度屡遭阿拉伯人入侵.后又遭来自阿富汗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征服者入侵.
公元8—9世纪时,佛教衰落,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形成印度教,相信因果报应、人生轮回等信条.
公元1206—1526年,来自阿富汗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征服者以德里为国都,建德里苏丹国,统治北印度.
公元1526年,自称蒙古帖木儿后裔的中亚塔什干王公巴布尔攻占德里,建莫卧儿帝国,统治戈达瓦里河以北的印度次大陆广大地域.
英国殖民者于1757年攻占孟加拉,此后逐渐在整个印度次大陆确立殖民统治.1947年获得独立,但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71年,东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五)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
约公元前3000—前1400年,可能来自小亚细亚的非希腊人创造了克里特—爱琴海文明,考古发现有宏伟的“迷宫”、剧场和线形文字等遗迹,但被毁埋于地下2000多年,学术界至今未能判明其毁灭原因.
公元前15世纪,南希腊的迈锡尼等地,出现希腊人建立的一些小城邦,但公元前12世纪时衰落下去,又出现中断.
罗马文明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人曾在那里建立过一些殖民地.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印欧语系一些部落来此定居.此后逐渐形成一些类似于希腊的城邦.其中,拉丁人建立的罗马城邦,于公元前6世纪形成罗马共和国,凭借其经济和地理优势,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到公元前1世纪,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地域.也像希腊一样,随着征服带来的大量财富和奴隶制的盛行,内部阶级矛盾激化起来.统治阶级为了便于对内镇压和对外征服,于公元前30年建立“元首政体”代替原来的共和政体,共和国变成了帝国.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希腊、马其顿、叙利亚、北非、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人口约5000万,与当时的汉帝国大体相当.但它在内部奴隶、隶农反抗和外部蛮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于公元476年灭亡了.不同支系的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起了一系列的蛮族王国.西欧历史从此进入了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割断联系千年之久的中世纪时期
(六)中南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
约公元前1000年代后期,玛雅人在今墨西哥东南端的尤卡坦半岛定居.公元3—16世纪是玛雅文化的繁盛期,在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先后出现100多个玛雅人建立的村社国家.有的文明中心遗址十分宏伟,有矗立在高达70米的“金字塔”台基上的神庙、天文台、中央城堡、宫室等建筑群.大约9世纪后,一些文明中心可能由于外敌入侵或环境恶化而变成了废墟.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玛雅人的国家.
约公元11世纪中叶,另一支印第安部落阿兹特克人来到墨西哥盆地,1325年建今墨西哥城的前身特诺奇第特兰城,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组成庞大的部落联盟性质的“帝国”,15世纪时,控制地域达到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海岸,人口约600万.公元1519—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摧毁了阿兹特克国家.
南美安第斯高原,包括今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部分地区,是美洲古代的另一个文明中心.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西北,考古发现一处约公元前4000年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有上千座的庙堂、堡垒和居民点,但未能延续下来.
约公元前8世纪,秘鲁中北部沿海地带出现了灌溉农业文明.
公元13—16世纪,另一支印第安部落印加人以库斯科城为中心创造了印加文化,15世纪形成了印加国家,疆域北起今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边境,南达智利中部,人口约600—1000万.西班牙殖民者于1533年摧毁了印加国
(七)中古时期的西方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救世主”一词的拉丁文为Christos,希腊文为Christus,汉语音译为基利斯督,简称基督.这一宗教由此被称为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中一个小教派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宗教.
大约公元前15世纪,属于塞姆族系的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犹太王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军队攻陷国都耶路撒冷,数万犹太贵族和工匠被掳掠到巴比伦服苦役.这些沦为异族囚虏的犹太人常常祈求他们的部落保护神耶和华派一个“救世主”来救助他们返回祖国.相传一个名叫以西结的“先知”首先开始在被囚犹太人中传布救世主将临的“好消息”,即“福音”.公元前538年波斯灭新巴比伦,犹太人得以返回家园,建起崇奉耶和华为惟一之神的神庙和神权国家.犹太教至此形成.公元前63年,罗马征服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饱尝被压迫剥削之苦,多次起义反抗,遭到残酷镇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掠为奴隶,战俘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更多的犹太人被迫流徙他乡.在此过程中,犹太教形成众多的大小教派.其中有一个小教派,相信耶稣是上帝派降人间的救世主,也就是基督.就是这一派到公元1世纪发展成为不同于犹太教的基督教.犹太教认定耶和华就是救世主,不承认耶稣是救世主.并由此引起一系列教义分歧.基督教承认犹太教的《圣经》也是他们的经典,但认为那是上帝与犹太人订的约法,由于犹太人“不恒心守约”,已经陈旧过时了,故称《旧约全书》或《圣经•旧约》;后来上帝给基督徒订立了新的约法,故称《新约全书》或《圣经•新约》.按《圣经•新约》说法,耶稣是上帝为拯救世人而令其降世的独生子,母亲玛利亚为童贞女,感“圣灵”怀孕,分娩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其养父约瑟是木匠.耶稣行善传教,治病救人,能使瘫者行走,盲人复明,聋者复聪,死者复生.他还派十二使徒到各地传播福音.效忠罗马的犹太当局将他拘送罗马总督彼拉多,被钉死于十字架,三日后复活,预言将再降人间,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国”,随后升天.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因史料不足,至今无一致看法.他可能是基督教创始者们以某个或某几个教派领袖人物为原型,加工渲染而成的神化人物.现行的圣诞日等等都是后人推定的.
基督教脱离犹太教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宗教,大概始于公元1世纪.它与犹太教的重大区别之一是,坚持上帝的选民并不只限于犹太人,而是包括所有的民族,“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这是因为,早期基督教义中,反抗压迫剥削和要求人人平等的内容相当突出,随着犹太基督徒散徙到各地,他们的宗教在罗马境内外各地各族下层居民中引起广泛的认同,非犹太籍信徒日益增多.正如恩格斯指出,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正因为此,帝国当局多次对它进行迫害和镇压.但是情况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罗马帝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许多罗马公民,甚至不少的奴隶主,都陷于破产和绝望境地.当时的情景,如恩格斯所说,“现状不堪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没有任何出路,悲观绝望……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求思想上的安慰”.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督教迅速传播开来,而且统治阶级中入教者也日益增多.他们为教会提供资助,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教会中的影响日渐增强,使早期基督教由反抗现实的压迫剥削的宗教逐渐变成与现实妥协甚至与罗马当局合作的宗教.罗马皇帝于是也逐渐改变政策,于313年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325年确定它为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国都,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国都.基督教也从此开始分裂为东西两派.东部教会以正宗自居,称为正教或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罗马公教,在我国习称为罗马天主教.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主要是处在野蛮阶段的日耳曼人)的入侵和内部的奴隶、隶农起义双重打击下,于5世纪灭亡.在它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一系列的“蛮族国家”.其中,日后影响最大的有法兰克王国,后来扩张成为查理曼大帝国.帝国建立者查理曼本是法兰克国王,他东征西讨,扩大版图.800年教皇将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他死后,三个孙子为争夺皇位和地盘而互相开战,于843年签订《凡尔登和约》,将帝国一分为三: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国的前身;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法国的前身;中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意大利的前身.此外,盎格鲁—撒克森人征服英格兰,建立了一些盎格鲁—撒克森王国,后来演变为英格兰王国,此前被另一支游牧族凯尔特人征服的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等地则形成了以凯尔特族裔为主的一些王国.征服北欧的日耳曼人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王国,后来形丹麦、瑞典、挪威等王国.日耳曼族系中的西哥特人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是后来的西班牙、葡萄牙王国的前身.这些“蛮族王国”中,原来罗马居民和文化占优势的地区,如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等地,日耳曼人虽然是征服者,但文化上反而被征服,接受了罗马人的拉丁语,与当地罗马居民逐渐融合,成为拉丁语族群;在其他地区,则形成以日耳曼成分为主的日耳曼语族群.但这两大语族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大体上相似,也都先后皈依了基督教,由此形成了具有很大一致性的中世纪西方基督教文明.
到16世纪,随着西北欧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民——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产生了反映新兴市民——资产阶级生产生活方式需求的基督新教,与教皇为首的罗马“正教”展开了势不两立的殊死斗争.双方经过一二百年的残酷仇杀和敌视,才逐渐承认相互宽容和信仰自由原则.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一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的“南特敕令”,允许法国新教徒享有广泛的信仰自由.但路易十四1685年撤销“南特敕令”,40多万新教徒被迫流亡异乡.179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颁布敕令,允许新教徒享有一定的信仰自由.19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后者的逐渐消亡而趋于平息,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原则才日渐普遍地成为西方各国公认的原则.中古封建时代的西方基督教文明也完成了向西方资本主义的基督教文明的转型.
(八)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文明于公元6世纪形成于阿拉伯半岛.半岛主要居民是属于闪族族系的“贝都因”人,即“草原游牧人”.只是半岛西端和南边绿洲地带有少量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闪语族”中的阿拉伯语,统称为阿拉伯人.公元6—7世纪之交,原始公有制趋于解体,贫富分化逐渐加剧.游牧部落之间和贝都因游牧部落与半岛西南红海沿岸一带定居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的部落之间,仇杀争斗不断.那时埃塞俄比亚人和波斯人又交替入侵,使红海沿岸的工商业遭到严重破坏,更加重了苦难.在反抗外族入侵过程中,阿拉伯人中间开始萌生统一起来一致对外以摆脱苦难的民族意识.恩格斯指出:“阿比西尼亚人的被驱逐大约发生在穆罕默德前四十年间,这是阿拉伯人的民族感觉醒的第一个行动,此外,这种民族感也受到从北方几乎直逼麦加城的波斯人的入侵所激发.”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一位通过创立统一的宗教促进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历史人物,那就是穆罕默德.他出生于麦加古莱希部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幼年父母双亡,靠叔伯抚养成人,青年时期随伯父经商,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他吸取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结合阿拉伯原始宗教,逐渐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相传他常到麦加郊外山洞沉思默想,终于获得“天启”,创立了伊斯兰教.它奉阿拉伯原始宗教的主神之一安拉为惟一真神,自己作为“安拉使者”传授安拉的种种训谕,后来据此编成《古兰经》,意为“读本”.伊斯兰,归顺、驯服之意.归顺服从安拉的人,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他要求信徒“信真主独一”,即信安拉为惟一真神;信“安拉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还要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因此生前必须行善戒恶,如善待穷人、孤儿、奴仆,不要为富不仁、残杀无辜等等.《古兰经》主张穆斯林一律平等,“众信士皆兄弟”,反对血族仇杀;承认私有制,但反对高利贷和贪婪欺诈;承认多妻制,但允许妇女离婚.它还要求穆斯林承担“圣战”义务,即用战争或和平手段,把真主的光芒传播到世界各地.参加圣战的穆斯林不仅可分得战利品,还能在死后灵魂升天.恩格斯指出:“伊斯兰这种宗教是适合于东方人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于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
穆罕默德于610年开始在麦加城传教,遭到麦加贵族反对.他建起一支圣战队伍,打败麦加贵族,在麦加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2年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已初步统一.他去世后,由地位高的信徒从古莱希贵族中推举出继承人,称“哈里发”,意为“先知代理人”.前四任哈里发皆由推举产生.第五任哈里发由出自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争夺继任,从此变成了王朝世袭.历任哈里发东征西讨,到8世纪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始于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统一阿拉伯半岛后的对外扩张,历经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疆域包括阿拉伯半岛、现今的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中亚、亚美尼亚、埃及、西北非和西班牙,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圣战者的足迹传遍帝国各地.它大力继承古代巴比伦、埃及和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许多领域都有重要成就.阿拉伯帝国名义上存在了600多年,但实际上它的强盛时期主要是6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这300年间.早自9世纪中叶,许多行省的总督和地方将领已开始建立独立的王朝和本地政权,帝国已开始解体.龟缩在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于1258年被蒙古征灭.蒙古征服者建立伊尔汗国统治中亚、西亚地区.伊尔汗国在内乱和分裂中衰亡.此后,15、16世纪时,原属阿拉伯帝国的主要地区被后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但伊斯兰教在各地保存下来.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兴起的蒙古帝国的伊尔汗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从中亚征服统治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更使它从西亚、中亚、北非传播到巴尔干半岛、东欧、南亚,又通过经商、移民等途径,传播到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近现代以来还传到欧美一些国家,成为信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性宗教.由此,阿拉伯文明又被称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zrkxjz200509010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