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是韩信人生悲剧的症结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7:34:43
功高盖主是韩信人生悲剧的症结吗?
功高盖主是韩信人生悲剧的症结吗?
功高盖主是韩信人生悲剧的症结吗?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钓于城下”,但所获不能果腹.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闻之,深感惭愧.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袭占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章邯从废丘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后来有人告发韩信和叛臣陈豨联手谋反,吕后和萧何设计擒杀了韩信,夷灭其三族.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死于长乐钟室,年仅三十三岁. 这真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功高盖主是不是韩信人生悲剧的症结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