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19:22:23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有两层意思
一,简单地说就一个“忠”字,不管是一个人隶属哪个领导,不管他的能力多大,必须首先明确一点的是,他要忠于他的主公.就算是要叛变,也会让作者编出非常合理的理由来为他开脱.这一点细读小说就可以发现.小说也是用这点感动读者的.
二,是言外之意,就比较难理解了.试举一例:众所周知的空城计.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了三国,貌似对三国演义的片段很是诋毁,说空城计写得假.他分析了当时司马懿可能有的对策:一,派侦察兵;二,找神箭手射诸葛亮;三,围而不打困诸葛亮.把观众哄得哈哈笑.其实这就是没有真正理解三国演义.读三国演义始终要记着两条线:一,军事;二,政治.军事是明线,政治是暗线.军事斗争是对外的,政治斗争是对内的.古今中外很多英雄都是对外战争极其厉害,而对内总遭迫害,甚至死于内部战争,令人扼腕叹息.如岳飞,袁崇焕.不堪再提.作为诸葛亮,司马懿这种厉害人物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们绝不会像一般武将一样,只晓得战死沙场,尽忠报国.他们更懂得控制好集团内部的隐患才是前方勇武的保证.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司马懿当时的处境.在这之前,诸葛亮刚用了马谡的反间计,在洛阳造谣说司马懿可能谋反,皇帝曹睿就罢了司马懿的兵权,可见当时司马懿在朝廷的地位和人缘.也就是说他的政治地位不牢固.再加上曹操生前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重用.这句话,因此他很快就回家韬光养晦了.他的儿子都觉得他们家这辈子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了.是什么让司马懿重掌兵权的呢?恰恰是诸葛亮的北伐.曹睿一看诸葛亮来了,朝中之人根本挡不住,只好把司马懿重新掉回来对付诸葛亮.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伯仲之间,虽然不能大破蜀军,但坚持防守还是绰绰有余.可以保住魏国江山.那么司马懿就成了曹睿抵挡蜀军的屏障!而且很可能是唯一屏障!
那么现在司马懿偶然逮住个机会,可以将诸葛亮置于死地,在空城前,老司马真会看不出来这个空城计吗?会连易中天都能想到的他都想不到吗?为什么转身逃跑?因为这个机会来的太早了.司马懿如果这个时候擒杀诸葛亮,那么他对于皇帝的特殊价值就没有了.那么等待他的依然是成群的反对派和害怕他有不轨企图的忠臣良将.很可能司马懿再一次被贬回家,而且从此没有了掌权的机会.老司马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要想让自己有时间去对付自己的政敌,必须有兵权,有这种特殊价值.而这种特殊价值之所以存在就是诸葛亮活着.诸葛亮伐魏之心不死,司马懿掌权之日不变.因此司马懿怎能让诸葛亮这么快死呢!他一定千方百计的要让诸葛亮活着回国,再次北伐.这里要说明的是,诸葛亮也是极其聪明之人,他也知道司马懿的处境,揣摩着司马懿的心理,知道司马懿不会杀他,于是诸葛亮就给出了最冒险也是最合理的台阶让司马懿有合理的理由放自己一条生路,那就是空城计!所以等于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天下人面前演了一出戏,司马懿看见这个空城就知道怎么回事.转身就跑,说是怕有伏兵.还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弄险等语,都是给自己退兵找理由.于是两人就心照不宣的成功的唱了一出空城计.真是漂亮!这样诸葛亮得到又一笔神话色彩,而司马氏则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如果诸葛亮过早死亡,司马懿未必能从政敌林立的曹魏政权中独当一面,权倾朝野.这才是空城计真正的内涵.
等到司马懿与诸葛亮僵持多年以后,他已经成功的把政敌消灭,两个儿子也各自掌权的时候,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了.如此一来,司马懿可以说天下无敌.司马氏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内涵,政治斗争的一个表现.这一点曹操身上也可以看出.他初出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政权并不稳定,因此他几次出兵仗未打完他就找个理由退兵,目的也是类似的.结果他在汉朝内部的地位牢不可破,最终自己的儿子当了皇上,这一点可以再去读三国演义,此处不再详述.
总结一下,三国演义的内容丰富,可挖掘的东西很多,这才是三国演义可以流传于世的原因.为什么后世许多人打仗都用三国演义做一个蓝本,恐怕学得不光是打仗的技巧吧!
因此要说三国演义的内涵,除了看出其作为小说的价值和里面传达的忠义精神,还要能看出人物事情那隐藏的内在联系.而这些联系,很多是由于政治斗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