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 祝英台 晚春古人评词曰:“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胜.联系此词,试作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0:56:11
辛弃疾的 祝英台 晚春古人评词曰:“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胜.联系此词,试作赏析.
辛弃疾的 祝英台 晚春
古人评词曰:“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胜.联系此词,试作赏析.
辛弃疾的 祝英台 晚春古人评词曰:“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胜.联系此词,试作赏析.
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写得词丽情柔,妩媚风流,却是与作者纵横郁勃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头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莺乱飞,人们感到莺啼预示春将归去.所以寇准说“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踏莎行》).“都无人管”与“更谁劝”,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其意虽转,但其情却与上阕接连不断.“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
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试把”两句是觑的结果.飞红垂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幸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接着深入一笔,以梦呓作结.”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词: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蓦地和春带将归去.”和赵彦端《鹊桥仙》词:“春愁原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可是辛词较李、赵两作更流畅,更委婉.
出之以责问,托之于梦呓更显得波谲云诡,绵邈飘忽.虽然这种责问是极其无理的,但越无理却越有情.痴者的思虑总是出自无端,而无端之思又往往发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这恰恰是满腹痴情怨语的少妇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法.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新意迭出.上阕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下阕由“占卜”到“梦呓”,动作跳跃,由实转虚,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态.
全词转折颇多,愈转愈缠绵,愈转愈凄恻.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通过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处.寥寥几笔,“占卜”的全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只一句梦话,痴情人的内心情思便和盘托出.透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脉搏的跳动,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http://www.exam58.com/scmj/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