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5:37:58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饥饿的启迪】1960年,我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有一次,他带着40多名农校学生,到黔阳县硖州公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

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
【饥饿的启迪】 1960年,我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有一次,他带着40多名农校学生,到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参加生产劳动.一天,房东老向冒雨挑着一担稻谷回来.他告诉袁隆平,这是他从另一个村子换来的稻种. “为什么要换稻种呢?”袁隆平问. “那里是高坡敞阳田,谷粒饱满,产量高.施肥不如勤换种啊.”老向说,“去年我们用了从那里换来的稻种,田里的产量提高了,今年就没有吃国家的返销粮了.” 面对饥荒,老乡们不是坐等国家救济,而是主动想办法提高产量,袁隆平很受感动. 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很大启发: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对于战胜饥饿有重大意义.他想,自己除了教好课,还要在农业科研上做出些成绩来,为老乡们培育出高产量的好种子.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原理】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汁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我们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我们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同名刊物】 《杂交水稻》是迄今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以“促进杂交水稻的开拓研究与开发研究,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于提高”的办刊方针.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先后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繁殖制种、栽培技术、基础理论、新组合、译文、简报、简讯、国外动态、米质、学术争鸣、特别报道等栏目.国内已发行到全国有水稻种植的各省(市、区),国外已发行到美国、印度、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和知识农民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项重大发明—杂交水稻,掀开了水稻生产史上崭新的一页,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以袁隆平为首所取得的该项成果于1981年获得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截止1999年,我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2亿多公顷,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杂交水稻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成果推介、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等手段,《杂交水稻》杂志在推动杂交水稻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正值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杂交水稻发展的形势,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85年9月,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在长沙召开的“六五”科技攻关成果验收会上,酝酿创办《杂交水稻》杂志.同年11月,经湖南省科委审批、湖南省出版局报刊发行处登记(登记证号136号),《杂交水稻》于1986年2月15日出版第1期,标志着其正式创刊.与此同时,《杂交水稻》编辑委员会也正式成立. 创刊时,《杂交水稻》由湖南省农科院主管、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季刊,16开本,48页,限国内、自办发行.1988年,改为双月刊,并获国内标准刊号CN43-1137,并改为交邮局发行,邮发代号42-88.1989年,重新改为自办发行;增加了英文目次,部分论文提供英文摘要.1993年,开始对国外公开发行,国外代号为BM4416;同年9月28日,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5-3956);全部文章均有英文目次和标题,主要论文设有英文摘要和图、表英文,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逐步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编排.1996年,主办单位更改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并对《杂交水稻》编辑委员会成员进行了适当调整.1997年,改为彩色封页.2001年,由48页增至64页.2003年改为国际大16开本(285 mm * 210 mm),并从当年第2期起由64页增至80页.2005年改交邮局发行,邮发代号4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