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知识是否要进行标准化、结构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6 18:02:03
显性知识是否要进行标准化、结构化?
显性知识是否要进行标准化、结构化?
显性知识是否要进行标准化、结构化?
常听人用“山无常形,水无常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形容知识的积累、传承.又有人说,凡是能总结出来的东西,就都不是知识了.这种看法实际有失偏颇,过于强调知识的隐性特征,而忽视甚至蔑视了知识的显性特征.可以说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承中,显性知识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有别于而隐性知识的口传心授、干中学的知识特性,显性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结构化特征,能够表述出来,具备了易于传播、易于辨识、易于理解的特征.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我们希望有些知识或内容大范围的、快速的、容易的进行传承,那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显性知识的特点,重视显性知识在知识管理初级阶段就容易成型、容易出成绩.显性知识之所以是显性,是因为其具备了一定的结构特性,按照创作者、总结者的意图或一定的叙述标准进行了编码.但是这个编码的程度也有深浅之分.比如有人叙述一个技术故障,可能用了一个很大的篇幅按照自己所见、所闻过程很随意的总结下来,也有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结构,描述为“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解决方案,故障发现人等”,这就是知识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差别.很显然,照着标准化来进行知识整理,不仅要事先总结知识模板,还要在编辑时注意规矩和条理,这个过程显然并不轻松,对那些本身共享知识就有难度的组织而言,这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那么显性知识,应该是以非结构化,原始内容形态呈现好呢,还是进行一定的模板化、结构化,设置建议填写和必填,让共享知识的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知识呈现出来,这样好呢?各有何利弊?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知识诉求,和知识应用特点,对于知识的标准化、结构化的要求强度有所不同.对多数组织而言,只要希望“知识重用度较高、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方式简单”的,且知识使用情景倾向于显性知识为主,那么建议应该着重考虑对显性知识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知识能够大范围、长期、容易理解、少歧义传播.标准化的知识对知识的创建者要求有一定的总结、归纳,站在读者角度整理知识的能力,无形中也确实增加了知识输出的难度.当然,进行知识的标准化其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在短期内看起来会比较高,但是摊薄到整体知识价值和产出上来看,还是值得的.对于组织中隐性知识传播为主的,其知识标准化的必要性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将难以理解和琢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标准化,都是对知识传播的大功一件.在中国的环境下,太多的强调感性、揣摩的东西,比如中医就十分缺少量化、标准化、结构化的东西,西医则相反非常重视这些,导致中医的传承、传播,甚至验证都出现很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