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原理都有哪些?最好是大学等论中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4:44:46
邓小平理论原理都有哪些?最好是大学等论中的,
邓小平理论原理都有哪些?
最好是大学等论中的,
邓小平理论原理都有哪些?最好是大学等论中的,
理论的成熟,是政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旗帜,有了这个精神支柱,一个有6000万党员的大党,才会有更强的战斗力;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大的凝聚力.因此,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够出现在当代中国,也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现在,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发展问题则越来越突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谋求更快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竞赛;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处于有利位置的竞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尽快发展起来.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经验和新事物,这些,就是产生邓小平理论的源泉.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付出了很大代价换来的,对于形成正确的理论是十分珍贵的.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早就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他们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这些思想和观点,并加以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继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理论上的第一次飞跃以后,又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而且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从以上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我们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全党越来越认识到,它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在党章中规定这一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科学地揭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一百多年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一作出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里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结合得好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并不断取得胜利;相反,采取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态度,必然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和失败.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曲折,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对此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来说,也同样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曾走过不少弯路,有过不少曲折与失误.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才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和路线的关系上,我们党是有过教训的.党的八大曾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尽快地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以后不久,党就在指导方针上背离了八大路线,以至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左”倾错误.八大路线为什么未能坚持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我们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搞了阶级斗争扩大化.这种错误的理论最后发展成为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终于从迷雾中解脱出来,找到了正确的理论,并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制定和执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这里,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各个理论观点紧密衔接,彼此包含,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并不是封闭的、凝固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它作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更不行,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比如,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在两个基本点中,忽视任何一个,在实践中都会出偏差;否定其中一个,同时也就否定了另一个.而这两个基本点,又有机地统一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排除各种干扰,更好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又如,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必须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防止和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再如,在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上,也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又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了,国家实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各种社会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抓住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这一理论具有盎然生机的源泉.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能够明确地率先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以及“一国两制”的构想,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唯书,不唯上,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了的认识上,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上,那么,我们就很难摆脱“左”的思想束缚,甚至会以“左”的气候下形成的思想定势去观察当今的现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种种怀疑、忧虑或抵触情绪.这样,我们就很难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不用说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了.当然,任何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尽管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蓝图,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还要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历史工程,在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始终.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第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同时也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本精神,都凝结在邓小平同志的原著中,同时也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特别要注意学好《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的重点文章.对这些原著,要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第四,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抵御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1月1日 16:16 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最广泛的联盟。
它表现为,在大陆范围以外,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求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之同,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异,只要赞成祖国统一,愿意为民族振兴出力,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团结。
这个范围的联盟是爱国主义的。在大陆范围内,爱国主义则体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因...
全部展开
1月1日 16:16 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最广泛的联盟。
它表现为,在大陆范围以外,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求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之同,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异,只要赞成祖国统一,愿意为民族振兴出力,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团结。
这个范围的联盟是爱国主义的。在大陆范围内,爱国主义则体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在这个范围的联盟内,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根据这个分析:基础是爱国主义!
收起
十五大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战略性抉择,认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政治的坚定性来自理论的坚定性,学术界只有顺应实践提出的要求,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才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才能使它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这里,首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状况同人们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这就是促使本...
全部展开
十五大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战略性抉择,认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政治的坚定性来自理论的坚定性,学术界只有顺应实践提出的要求,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才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才能使它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这里,首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状况同人们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这就是促使本文产生的动因。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情况。这里对学术界构造该理论体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对体系内各部分的研究状况做了分析,从而总结出现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由此给本文提出了任务。
第二部分目的在于思考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进行研究的范式。在此,首先对科学理论体系的含义及形成标准进行界定,文章按照“体系”的语言学意义和系统论方法提出了判定体系形成与否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社经典理论体系显然符合这个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做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三者间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主要是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进行了结构分析、比较分析。文章首先用前文提出的标准来衡量邓小平理论,认为它完全满足了其中的限制条件,已形成科学体系。本部分还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结构由哲学基础、理论原理、战略策略原理三个层次构成。哲学基础是有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理论原理和战略策略原理因其中所包含理论观点的生命力和普适性的不同而划定。最后,经过比较分析邓小平理论与科社经典理论体系,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第四部分对邓小平理论体系做了前瞻性研究。本部分由两个内容组成,其一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特点的考察,特点有四个,如对中心主题论证的充分性等;其二是该理论开放体系的发展瞻望,文中对邓小平理论的一些观点初步做了前景性分析。
全文约27,000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