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一定要逐字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0:47:08
伤仲永,一定要逐字翻译
伤仲永,一定要逐字翻译
伤仲永,一定要逐字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
.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感到奇怪;
6.借旁近:就近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
11.观:看;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或:有人;
16.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
17.邑人:同县的人;
18.乞:求取;
19.利其然:贪图这样(一次有利可图);
20.扳:通“攀”,牵,引;
21.环谒:到处拜访;
22.使:让;
23.从:跟从;
24.称:符合;
25.泯然:消失的样子 已赞同5| 评论 检举 | 2011-3-6 16:21 永爱的B宝 | 二级
词解
实词
1.伤:哀伤,叹息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隶:属于
5.耕:耕田
6.生:生长到
7.年:岁
8.未:不
9.尝:曾经
10.识:认识
11.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忽然
13.啼:出声地哭
14.求:要
15.异:对……感到诧异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全
33.观:观看
34.自:从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写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诗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观:观赏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县的人
50.奇:对……感到惊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渐渐
53.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的父亲,宾,名词做状语
54.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有的人
56.以:用
57.乞:求取
58.之:它,代诗
59.利:以……为有利的
60.其:这
61.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通“攀”,牵,引
64.环:四处,到处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符合,相当
77.时:时候
78.之:的
79.闻:传闻
80.还:返回
81.自:从
82.复:又,再
83.问:询问
84.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85.然:……的样子
虚词
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达
89.悟:聪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资
94.贤:胜过;超过
95.于:比
96.材:同“才”,才能
97.远:差距大
98.卒:最终
99.之:助词,不译
100.为:成为
101.则: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于:被
104.者:不译
105.至:达到
106.彼其:他
107.如:像
108.此:这样
109.其:不译
110.贤:才智
111.之:它,代后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今:现在
114.夫:不译(那些)
115.固:本来
116.得:能够
117.已:停止
118.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9.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
120.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122.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有利可图的
123.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仲永的三个阶段
①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
全部展开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另一种翻译: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这种翻译不是显得很正式,但是可以使到读者更容易理解)
收起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下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内容,传送到乡里一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父亲认为这样有利...
全部展开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下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内容,传送到乡里一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没有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从前的名声相当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安石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得自于天的。由于他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予的,所以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不受到后天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仅仅是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方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诗的内容。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都感到惊奇,渐渐地都请他的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和以前的名声相比了。
7.泯然众人矣!(倒装句)
译:(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成为了普通的人。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
译:从扬州回来。
9.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译:(他的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他立刻写了四句诗。
10.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难道成为普通人就停止。
词解
1.伤:哀伤,叹息 。
2.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百姓。
4.世:世代。
5.隶:属于。
6.耕:耕种劳作。
7.生:出生。
8.年:岁。
9.未:不;没有。
10.尝:曾经 。
11.识:认识。
12.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
13.忽:忽然。
14.啼:哭叫。
15.求:索要。
16.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17.焉:他,代指仲永。
18.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9.与:给。
20.即:立即,立刻。
21.书:书写,写。
22.并:并且。
23.自:自己。
24.为:题写。
25.名:名字。
26.其:这。
27.以:把。
28.养:奉养,赡养。
29.收族:团结宗族。收:聚,团结。
30.为:当做,作为。
31.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32.传:传送。
33.一:全。
34.观:观看。
35.自:从。
36.是:此。
37.以......为意:以...作为诗的内容。
38.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39.指:指定。
40.作:写。
41.立:立刻。
42.就:完成。
43.立就:立刻完成。
44.其:代指这首诗。
45.文:文采。
46.理:道理。
47.皆:都。
48.可:值得。
49.观:观赏。
50.者:……的地方(方面)。
51.邑人:同(乡)县的人。
52.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
53.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4.稍稍:渐渐。
55.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名词作动词)
56.其:他的,代仲永的。
57.或:有的人。
58.以:用。
59.乞:求取。
60.之:它,代仲永的诗。
61.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是有利的。其,这。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通“攀”,牵,引,拉。这里有强要的意思。(pān)
64.环:四处,到处。
65.谒(yè):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1.从:跟随。
72.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3.还:返回。
74.于:在。
75.令:让。
76.作:写。
77.称:相当。
78.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9.自:从。
80.复:又,再。
81.问:询问。
82.焉:语气助词。
83.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全部消失了。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84.通悟:通达聪慧。
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 受之天——代词,通悟。
10. 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于”
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还自扬州:从。
闻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然
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通假字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收起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
全部展开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另一种翻译: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这种翻译不是显得很正式,但是可以使到读者更容易理解)实词
1.伤:哀伤,叹息
2.民:平民百姓
3.世:世代
4.隶:属于
5.耕:耕田
6.生:生长到
7.年:岁
8.未:不
9.尝:曾经
10.识:认识
11.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书,书写(名词作动词)
12.忽:忽然
13.啼:出声地哭
14.求:要
15.异:对……感到诧异
16.焉:他,代指仲永
17.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8.与:给
19.即:立即,立刻
20.书:书写,写
21.并:并且
22.自:自己
23.为:题写
24.名:名字
25.其:这
26.以:把
27.养:奉养,赡养
28.收:团结
29.为:当做,作为
30.意:意思
31.传:传送
32.一:全
33.观:观看
34.自:从
35.是:此
36.指:指定
37.作:写作
38.立:立刻
39.就:完成
42.其:它,代诗
43.文:文采
44.理:道理
45.皆:都
46.可:值得
47.观:观赏
48.者:……的地方(方面)
49.邑人:同县的人
50.奇:对……感到惊奇
51.之:代指仲永的才华
52.稍稍:渐渐
53.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他的父亲,宾,名词做状语
54.其:他的,代仲永的
55.或:有的人
56.以:用
57.乞:求取
58.之:它,代诗
59.利:以……为有利的
60.其:这
61.然:这样
62.日:每天
63.扳:通“攀”,牵,引
64.环:四处,到处
65.谒:拜访
66.使:让
67.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8.闻:听说,听闻
69.之:它,代这件事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符合,相当
77.时:时候
78.之:的
79.闻:传闻
80.还:返回
81.自:从
82.复:又,再
83.问:询问
84.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85.然:……的样子
虚词
86.矣:了
87.之:的
88.通:通达
89.悟:聪慧
90.受:承受
91.之:它,代通悟
92.天:先天
93.之:它,代天资
94.贤:胜过;超过
95.于:比
96.材:同“才”,才能
97.远:差距大
98.卒:最终
99.之:助词,不译
100.为:成为
101.则:就是
102.其:他,代仲永
103.于:被
104.者:不译
105.至:达到
106.彼其:他
107.如:像
108.此:这样
109.其:不译
110.贤:才智
111.之:它,代后天教育
112.且:尚且
113.今:现在
114.夫:不译(那些)
115.固:本来
116.得:能够
117.已:停止
118.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9.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2-1033)
120.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121.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122.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有利可图的
123.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仲永的三个阶段
①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