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简介莫里哀的伪君子内容概括4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1:01:57
伪君子简介莫里哀的伪君子内容概括400字左右
伪君子简介
莫里哀的伪君子内容概括
400字左右
伪君子简介莫里哀的伪君子内容概括400字左右
伪君子》(又名《答儿丢夫》1664~1669)是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答儿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答儿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贵族,后来破落了,穷得连一双鞋都没有.流落到巴黎后,他利用宗教来谋出路.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的过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儿恭的信任,“一点点小事他也要扣在自己身上认为罪孽深重”.这种虚伪的外表和他的实际情况是根本不相配的.从外貌上看,他“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没有一点苦行者的样子.桃丽娜早就指出: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在奥尔恭家,他一个人能吃六个人吃的东西,每天大嚼松鸡和羊腿,酒足饭饱之后,在睡意绵绵中走到自己房间,躺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答儿丢夫出场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勾引欧米尔,行为被发现,反而嫁祸于人,结果使愚蠢的奥尔恭受了骗,反把自己的儿子赶出家门.最后当虚伪骗不了人的时候,他就露出凶像,他串通法院,以执行“契约”为名,要赶走奥尔恭,还向国王控告奥尔恭是政治犯,妄图把他置于死地,达到永远霸占他的财产的目的.幸亏国王明察秋毫,将答儿丢夫绳之以法.
要了解《伪君子》的主题,我们必须先了解莫里哀写这篇名著的背景:
法国的古典主义是17世纪形成并繁荣的.它是当时法国专制君主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政治妥协的文化现象,因其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古典主义的出现受到了王权的支持和扶植.王权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古典主义原则的制定和落实.
法国古典主义的作品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而这些特征在莫里哀的《伪君子》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而也正因为这些特征,恰恰又烘托出其本身的主题.
《伪君子》共有五幕.创作于莫里哀讽刺喜剧创作成熟时期.它从法国现实中提取题材,针对时弊,把攻击矛头对准教会,揭露它的虚伪性和危害性.17世纪法国社会出现宗教热,教会势力很大,它打着上帝的旗号进行思想统治.教会的活动以伪善为特点,教士们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当时法国的顽固势力还成立了宗教组织“圣体会”,表面上搞慈善事业,实际上是一个秘密的谍报机构.它把会员装扮成教徒,混在老百姓中,刺探人们的言行;或扮演良心导师打进宗教徒家,通过告密为宗教裁判所提供审讯材料,迫害异教徒、自由思想者和无神论者.它还把魔爪伸向资产阶级,用控制富有的资产者的策略来同王权较量,以削弱王权.莫里哀抓住这一题材,及时地向这股逆流发难.
《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服从与塑造答儿丢夫伪善的性格.答儿丢夫是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原来是个农村破产贵族,到巴黎时,“连双鞋子都没有,全身衣裳顶多值60个铜子”.投靠教会,摇身一变成为良心的导师.这一经历正好反映出法国贵族衰败后从宗教中谋求出路的现实.答儿丢夫依仗他在贵族社会中养成的一套欺骗、伪善的手腕,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的言词,把愚蠢而又盲从的奥尔恭“牵了鼻子拉来拉去”.
从《伪君子》的中心人物“答儿丢夫”和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对照,我们不难看到其实“答儿丢夫”就是当时法国社会上宗教人物的一个集合,也是作者矛头所指的中心.在“答儿丢夫”身上,他既打着上帝的旗号进行思想统治,将魔爪伸向了富有的资产阶级,又刺探人们的言行,将奥尔恭骗得团团转,把重要性命攸关的文件的底细打探到手.我们可以集中地了解作者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揭示法国宗教中的“伪君子”,从而批判伪善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