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 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0:09:17
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1905

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 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 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科举制度是在哪次历史事件中被废除的 这一事件在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1905年9月2日,经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诏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作为晚清新政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在100年前,当这一决策出台之时,保守派、国粹派与改革派、洋务派之间,满清贵族和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没有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当时的报刊(包括上海租界里的《申报》、《新闻报》及天津租界里的《大公报》在内)也没有进行过什么激烈的辩论.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科举制废除百年之后的今天,倒是有不少人为科举制评功摆好,为科举制鸣冤叫屈,有的人言下之意甚至恨不得立马恢复科举制,恢复状元、进士、举人、秀才的头衔.
  确实,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质疑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它至少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好处:一是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的方法和程序;二是提供了一条可供普通人向上流动的途径.从古到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避免不了考试,通过考试这个手段选拔人才,至今被全世界认同、效仿的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初就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启发,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创造.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可能都和科举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都属于一种考试形式,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高考状元”之类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恐怕不是偶然的.和所有的考试一样,科举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坏的.如同邱吉尔评价“民主”一样,民主的实质就是要防止最坏的.人类迄今为止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考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更适当的新办法,毕竟每个人在试卷面前还有相对的平等.
  什么是“最坏的”?首先就是按照血缘、特权、金钱选拔“人才”.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以血缘、裙带为基础的门阀士族盛极一时,人生下来,其社会地位就已注定.平民只有到了王朝衰落的末世,才有可能像陈胜、吴广那样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而揭竿而起,重新洗牌,成者王侯败者寇.此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向上流动的社会通道,在如此幽暗的专制长夜里,科举制的横空出世,无疑给平民提供了一点点微弱的幻想和希望,哪怕这幻想和希望是多么微弱,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性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介平民从此可以通过科举之路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实现从下层社会向上层社会的正常流动,在铁板一块的王朝当中输入平民的血液,王朝也因此获得了新的活力.虽然帝王推行科举制有自己的动机,而且选拔人才的标准最终掌握在帝王的手里,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标准比较随意,而且可以“增科”恩赐,但在一个特别看重血缘的国度,一种重农轻商的文化背景下,仕族和商贾、平民的确因此而获得了平等竞争、进取的机会.这在古代中国无疑是一大进步.
  100年前的今天,在内忧外患的急攻之下,在满朝开明大臣的推动之下,清政府终于下诏废除被诟病已久的科举制.
  从此,对科举制的谩骂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迷信,不管懂不懂科举制,也不管见没见过八股文,骂科举制成为几乎整个20世纪中国的“思想时尚”.
  100年过去了,中国似乎并没有因为科举制的废除比以前进步多少——除了多学了点西方的技术.终于,中国思想界能够重新清醒地审视科举制曾经对中国产生过的影响——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终于能够比较心平气和地讨论科举制——不再是情绪化的谩骂,当然也不会是狂热的追捧.